林改后江西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2013-04-12陈钦萍黄锦程苏时鹏许佳贤孙小霞
陈钦萍,黄锦程,苏时鹏,许佳贤,孙小霞
(1福建农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福州350002;2江西省崇义县林业局,江西崇义 341300)
林改后江西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陈钦萍1,黄锦程2,苏时鹏1,许佳贤1,孙小霞1
(1福建农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福州350002;2江西省崇义县林业局,江西崇义 341300)
以江西省赣州市65个样本林农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林业微观主体—林农的角度,以林地面积、林业资金投入和林业劳动投入为投入变量,以林业收入为产出变量,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04—2009年间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浪性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8%,增长的来源除2006年来自于技术效率变动外,其他年份均来自于林业科技进步,同时,农户全林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个体差异较大。加大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推进林业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林改的绩效与普惠性十分必要。
林权制度改革;生产率;DEA-Malquist;赣州
解放与发展林业生产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是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2003年后福建、江西、浙江等省陆续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举措有所不同,对林业产业结构[1]和林农林业经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2]。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水平的重要的综合性指标[3]。目前,改革已进行了近10年,测算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揭示林改后农户林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状况及其增长的动力源泉,对分析评价新一轮林改在促进林业生产力方面的成效,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由于林业经营周期长,投入的生产要素多,产出多样且难以衡量,相关数据难以获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研究比较困难。研究者主要应用了投入产出法[4]、随机前沿函数[5]、DEA-Malmquist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测算林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逐步将林业经营的环境效益[6]、社会效益[7]、非木材性收益[8]等纳入输出变量。国内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面,杨荣启与高强运用DEA-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评估了中国台湾相关营业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经营效率;刘璨等人分析了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8]、农户全要素生产率[9]和技术效率;苏时鹏等人应用DEA-Malquist指数法测算了福建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和不同林种的经营规模效率差异。但这些研究多数是基于比较大的决策单元,如整个地区、林业企业、林产工业等,研究的数据多数为统计数据,基于样本农户调查数据的林农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少,因此,从微观层面入手,在农户跟踪调查的基础,分析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和新一轮林改的示范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前列,于2005年4月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林权改革。赣州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底,赣州市森林覆盖率76.2%,活立木蓄积11 921.7万m3,林地面积306.38万hm2,有林地面积274.52万hm2。因此,以江西赣州为研究地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1.1 研究方法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多,DEA-Malmquist指数法不用构建生产函数,适合于多投入和多产出情况下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且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TC)和技术效率(PTE),其中,技术效率又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通过这种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三部分组成的。如果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表示决策单元从T期到T+1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加的,反之,则降低,等于1,则表示不变。对于技术进步、纯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大于1,则表示对全要素生产率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因此,本文选择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测算。
1.2 指标选取
本研究的数据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户林业全要素增长机理研究”的资助下,对江西调查区即崇义、信丰、龙南三个地方的103户农户进行2003—2009年的林业经营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涉及七类信息,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年度各地块林业经营投入产出、年度林地投入情况、农户家庭收入情况以及经营行为和经营意愿等,包括108个指标。从回收的103份问卷中,剔除投入变量或产出变量为零不适合做DEA测算的样本,实际分析的样本数为65个。在具体测算中,本文采用单产出,多投入模式,具体指标设置如表1所示。
投入指标为林地面积、农药化肥种苗等资金投入以及林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劳动投入。而产出指标的计算相对复杂,源于林业木材经营周期长和用材林经营周期长,产出滞后的原因,须将其森林蓄积变化量对应的产值变相转化为林业木材的潜在收入,最后将其计算结果与非木质林业收入加总即为林业收入。同时,由于本次测算数据结果年度跨越较大,为了消除价格的影响,本文根据消费价格指数将林业收入折算成1998年的不变价,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将资金投入折算成1998年的不变价。
2 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测算与分析
为了分析赣州2004年以来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本文以林业收入为产出指标,以林地投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为投入指标,应用DEAP2.1中Malmquist指数法分析65个样本2004—2009年的数据,结果见表2。
2.1 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2004 —2009年赣州市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正向增长,平均增长率为5.8%。说明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赣州市农户林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大。农户林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既可能是林改带来的林农林业经营自主权和积极性提高、林业经营规模扩大或林业科技进步。为了进一步分析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可以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可进一步分为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2004—2009年期间,平均每年农户林业生产技术进步增长率达8.9%,技术效率变动的增长率为-2.8%,其中,规模效率变动的增长率为8.5%,纯技术效率变动的增长率为-10.5%。由此可见,新一轮林改以来,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动,二者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和8.5%,相反林业纯技术效率变动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赣州新一轮林改后,农户林地流转较为活跃,家庭林业经营的规模较大,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经营效益,林业新技术应用条件也有所改
2.2 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分析
从纵向来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小幅下降—大幅增长—小幅下降—大幅增长”的态势,有着较为明显的波浪型特征。2004—2005年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1.9%,技术进步增长23.9%,技术效率下降20.8%。由此可见,全要素生产率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在技术效率下降幅度太大。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正处改革的初期,农户对于林改的信心不足,担心变数较大,在林业经营要素投入方面差异很大。2005—2006年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上升,高达17.6%,其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增长了22.3%。从技术效率分变量来看,本期技术效率的增长得益于规模效率的大幅度增长,增长幅高达52.3%,而纯技术效率进一步下降了19.7%。在新的技术水平和林地流转政策的作用下,家庭林业经营更趋合理,但林业经营者之间的生产要素配置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扩大。2006—2008年TFP趋于平稳,两个时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小幅变动,各自变动幅度为3.7%和-7.7%。同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变化不大,徘徊在2.1%~5.7%之间。值得一提的,2008年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受当年较严重的冰雪灾害后只有小幅的下降,已十分不易。2008—2009年,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增善。但由于当地稀土资源丰富,稀土产业发展较大,社会资本雄厚,林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较高,部分林地流转是资本趋动型的,属于投资行为。各林业实际经营者的营林经验参差不齐,对林业经营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导致在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的差异较大,进而使得林业纯技术效率不升反降。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户林业经营投入很少,只是偶尔看看山,除除草,对于化肥农药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促进林业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应用,转变农户的经营观念,促进农户林业经营由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精细型转变。长,增幅高达20.3%,其中技术进步变化了33.3%,技术效率变化-9.6%(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各变化了-3.4%和-6.5%)。说明本年度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但经营规模偏离适度规模的程度所有增加,农户间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
2.3 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个体差异分析
各个决策单元的林业全要素生产指数大小不一,个体间的差异较大。从2004—2009年的平均值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最大的达2.12,最小的只有0.417,相差较大,如图1所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的变异系数依次为0.27、0.15、0.22、0.32、0.25,如表2所示,个体间的差异总体来看比较显著。样本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个体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地域和个体营林偏好差异。一方面农户个体的营林偏好差异明显,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偏好收益见快的经济林,部分偏好管理简单的用材林。另一方面,地域差异也较大。比如林种选择,就如崇义县擅长经营毛竹,有“毛竹之乡”的美誉,其讲究精耕细作;而信封县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劳动力不足,一般以经营用材林为主,且属于抛荒式的经营类型。
惠及所有的林农,解放和提高绝大多数农户林业生产力水平是新一轮林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各个分解量的个体差异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江西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达5.8%,变动呈现波浪型。一般来说,产权制度改革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需要从适应期、调整期再到稳定期的变化。林改以来,江西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恰好与改革进程的变化相吻合,但波动型增长结果的应用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分析,2009年以后是否就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还需要更长期的跟踪观察与分析。
江西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主要制约因素为纯技术效率。2004—2009年期间,年平均技术进步增长8.9%,规模效率增长8.5%,纯技术效率降低10.5%。林业科技进步仍是林业生产力的第一动力,从长期来看,从农户林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林业配套体系改革的重点。由于赣州市林业经营者的营林经验、营林目的、营林重视程度、营林规模等差异较大,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水平参差不齐,纯技术有效性较低,因此,推进林业经营体制改革,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营林知识培育和林农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促进农户林业生产力发展来说,是一条成本低效益高见效快的途径。
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个体差异较大。受自然环境、个人社会经济条件、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林改以来,赣州农户林业生产水平发展情况差异较大,1/3的农户林业生产水平、生产直接影响了林改的普惠性。从2004—2009年期间的年均值来看,目前仍然有32.3%的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升反降,55.4%的农户林业经营效率不升反降,35.4%的农户林业纯技术效率不升反降,38.5%的农户规模效率不升反降。这意味着,1/3的农户林业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配置水平、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升反降,1/2的农户林业经营效率不升反降。由此可见,即使林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断增长,但扩大林改成果的惠及面,提高林改的普惠性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要素配置水平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下降,超过1/2的农户林业经营效率下降。因此,有必要在促进林农之间交流的基础上,对农户林业生产经营制定分类指导和服务政策,加大对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下降农户的针对性服务,一方面提高林改成效的普惠性,另一方面通过帮扶滞后群体来提高林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
?
[1]马梅芸,苏时鹏,孙小霞,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闽浙赣林业产业结构动态比较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1(6):1-4.
[2]苏时鹏,曾云卿,张春霞,等.闽浙赣林改举措与成效比较分析[J].林业经济,2011(9):38-41.
[3]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4):56-64.
[4]M.Grut.Cost-benefit analysis in the forestry[J].The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5,43(2):113-121.
[5]David N.Wear.Measuring net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in timber production[J].Forest Science,1994,40(1):192-208.
[6]Carlén.Cost efficiency in pursuing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in forest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9,55(2): 111-125.
[7]J.Peter.Assessing the social efficiency of temperate-zone commercial forestry programmes:Ireland as a case study[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0,1(3-4):225-241.
[8]Marianne Z.,Richard S.J..A meta-analysis of forest recreation values in Europe[J].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2009,15(1-2): 109-130.
[9]马天乐,刘璨.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分析[J].林业经济,1992(4):46-53.
[责任编辑:郑德胜]
Analysis of Jiangxi Farmer Forestr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s after the Collective Forestry Property Rights System Reform
CHENQin-ping1,HUANGJin-cheng2,SUShi-peng1,XUJia-xian1,SUNXiao-xia1
(1.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 China;2.Chongyi CountyForestryBureau ofJiangxi Province,Chongyi 3413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changes in farmer’s forestr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ith DEA-Malmquist index of 2004—2009 on the base of surveys of 65 farmer households in Jiangxi,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sters,regarded the woodland area,funds and labor as input variables and the forestry income as output variabl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after the reform,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farmer’s forestr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Ganzhou was 5.8%and presented a waving growth and all years the sources of growth from the technical progress except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in 2006.Alsothere was a bigdifference in the increase rate between individuals.To further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general benefit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collective forest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completely necessary,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re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progress the reformofthe forestrymanagement system.
collective forest propertyrights system;productivity;DEA-Malmquist;Ganzhou
F326.20
A
1673-5919(2013)01-0006-04
2013-01-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051)
陈钦萍(1989-),女,福建安溪人,硕士研究生。
苏时鹏(1976-),男,安徽含山人,副教授,从事资源与环境管理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