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派伊政治发展理论的逻辑建构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镜鉴

2013-04-11刘远亮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危机理论国家

刘远亮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政治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社会中政治关系的变革与完善过程。对政治发展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并形成了体制—功能、社会过程和比较历史等研究方法[1](P69-75)。作为政治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派伊(Lucian W.Pye)运用比较历史的方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其理论在西方政治发展研究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然而,中国学者对派伊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并且缺少对其理论的整体把握。因此,深入探讨派伊政治发展理论的理论逻辑,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派伊政治发展理论的逻辑建构

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应是建设现代民族国家

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主要是基于对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政治变迁的研究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涉及东南亚国家的建国[2]、政治制度的变化[3]以及从文化变迁入手对这些国家进行政治发展分析[4]等诸多方面。1966年,派伊在《政治发展面面观》中强调,政治发展的实质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5](P20),认为现代政治体制的最基本单位是民族国家,“政治发展就是国家的建立”[5](P55),而发展和现代化方面的问题,都渊源于能否建立起更有效、更灵活、更复杂和更合理的组织。因此,派伊把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看作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尽管这种现代民族国家所依赖的基本结构是由西方通过殖民当局带来的[4]74。这是因为:(1)从历史角度看,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到殖民统治或半殖民统治和压迫,建立主权国家以实现其民族的独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他认为,“政治发展必须包括强有力的政府和把整个国家整合为一体的机制两方面的内容”[6](P16),而这必须是以国家的建构为前提的,所以国家建构不仅是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看,派伊认为,刚刚独立的国家面临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和如何建立国家的难题,而发达国家的各个方面是具有现代性的,这些现代性的特征又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只要建立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就能实现政治发展。(3)从世界体系来看,政治发展不仅受国内因素的影响,还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如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又一个现实挑战。

2.政治文化是派伊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派伊看来,政治文化是由人们在政治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政治取向所构成的[2](P22),是一组态度、信仰和情感,它赋予政治过程以秩序和意义,并提供一种基本的假设和规则用以规范政治体系中的行为,它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方面,“政治文化之于政治体系犹如文化之于社会”[5](P124)。1962年,他在《政治、人格与建国》中指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就是人民的认同、信仰和心理健康问题[2],在《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中派伊又强调,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四对价值观的冲突,即信任与怀疑、平等与等级制、自由与强制、忠诚与认同的层次[7](P3-25)。因此,政治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人们心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转变,即“从那些把传统政治共同体和结构中的人民团结在一起的价值观和感情,转变为更发达的共同体所需要的价值观和情感”[5](P119)。“国家的政治发展发生在对国际或世界潮流,以及文化上被连根拔起的民族的心理反应都敏感的环节上”[2](P28),因此他认为“政治文化的概念具有很大的价值,它可以帮助政治分析家把文化变迁的心理层面与更大的政治发展问题联系起来”[5](P124)。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研究,派伊发现,西方文化的传播使得这些地区的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过程已在相当程度上分化和分割了东南亚的各种社会,以至于将社会逐步整合成新的国家共同体的过程中遇到了严重阻碍”[4](P125)。所以派伊指出,过渡社会之所以会有巨大的混乱,就是因为其政治文化是分崩离析的,人们对政治活动缺乏共同的取向[5](P125),而建国的实质就“在于为全体人民寻求一种新的集体认同意识”[5](P97)。可见,政治发展也是一种政治文化的变革与重建的过程。

3.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目标

在派伊看来,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就要通过政治发展实现诸方面的转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平等的精神或态度、政治体系能力的提高以及政治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平等意味着实行广泛的民主参与、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以及政治职位依据个人能力和成就向所有人平等开放;能力提高意味着政治和政府活动的大小、范围和规模,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效力和效率,行政中的理性化程度和政策的世俗化取向等方面的增强;政治结构分化和功能的专业化指政治组织实行高度专门化的分工,分别承担各自比较确定的职能以及建立在一体化基础之上的复杂的结构和过程的统一[5](P63-64)。同时强调“平等的问题一般是与政治文化关于合法性的情感以及对体系的信奉等方面相关的;能力的问题一般是与政府权威结构的作为相关的;而分化的问题则主要是社会中的非权威结构以及与一般政治过程相关的”[5](P65)。一方面,无论是平等的精神、政府能力的提高还是结构的分化,都贯穿了现代民主的精神,都与现代的政治文化相关联;另一方面,这三方面的内容并不必然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所以,政治发展过程不是直线的,也不是可以截然分明地划分阶段的,而是要遇到一系列或共同产生的问题。

4.发展中国家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型必须克服一系列危机

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派伊超越了传统——现代二分法的思维定势,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个阶段。他注重分析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过渡社会的性质,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认为发展中国家要由传统政治体系发展为现代政治体系,必须要克服一系列危机,即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贯彻危机、参与危机、整合危机以及分配危机[5](P81-85)。当然,这些危机是与过渡政治的文化特征相联系的。认同危机是人们对国家的认同上出现的危机;合法性危机体现在人们对有关权威的合法性质以及政府适当的责任方面获得一致意见的问题;贯彻危机是行政机构影响和渗透社会与推行基本政策的能力出现问题;参与危机即大众参与不断扩大对既存体系造成的影响而引起的问题;整合危机是政府把整个政治体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方面存在困难;分配危机即政府如何运用权力影响社会中的商品、服务和价值的分配问题。在派伊看来,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危机出现的次序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中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危机,而只有克服了这些危机,才能实现政治发展。

综上所述,派伊把建设现代民族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用比较历史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进行分析,把政治发展看作是由传统的政治关系向现代民主政治关系的转变,而政治文化的变革则是其重要的方面。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主要体现为平等的精神或态度、政治系统能力增强以及政治结构和功能分化三个方面,发展中国家只有克服一系列发展危机之后才会实现政治发展。所以,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政治文化的转变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进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实现政治发展。

二、派伊政治发展理论逻辑建构的特色及其历史局限

政治发展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政治发展的任务尤为迫切。如何确立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战略以推动政治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20世纪50、60年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和压迫而纷纷获得了独立,在这种历史条件之下,用正确的政治发展理论指导其政治发展便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也是政治发展研究在西方学界兴起的重要原因所在。同时期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政治发展理论。其中,派伊以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研究对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国家政治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其政治发展理论就是建立在对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研究基础之上的。作为西方早期政治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无论是在研究领域的拓展,还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创新上,派伊的研究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贡献都是巨大的。同时,其独特的研究和分析视角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现实,以及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派伊政治发展理论的特色

与同时期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相比,派伊政治发展理论的特点表现在:(1)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同时期西方的学者在政治发展研究上,有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如李普塞特的《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有的从制度化方面研究政治发展,如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当然也有学者研究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如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公民文化》,但他们研究的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政治文化对政治的影响。而派伊则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对其政治发展影响,注重从政治文化的深层结构,即人格、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来分析它们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价值观念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8](P355-370)。(2)过渡社会的分析模型。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派伊超越了同时期学者关于发展的传统——现代二分法,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个阶段。强调过渡社会是传统与现代因素并存,“即使是经济和社会非常发达的国家也表现出许多传统的社会因素,所有的政治体系都是传统与现代因素的混合体”[6]16。尽管总的来说派伊还是在传统与现代二元划分的框架下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但他并没有断然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是注重分析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过渡社会的性质,这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3)政治发展的危机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政治发展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种种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而派伊政治发展的危机理论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这也是派伊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过渡社会政治发展问题的一大特点。

2.派伊政治发展理论的历史局限

然而,作为西方学者,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不可避免地具有西方学者的特点。正如王惠岩所言:“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的政治发展理论是建立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区分基础上的”[9](P70),在用西方国家的视角看待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问题上,派伊的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表现在:(1)理论的前提预设上存在不足。在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中,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就是要追求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采取西方民主政治的路线,经济又随之发展,则能缩短与工业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10](P15)就能实现其政治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的经济条件、历史和文化背景,而按照这种假设来看待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显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2)意识形态偏见。尽管民主政治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所向,但民主并无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各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而在派伊看来,西方发达国家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民主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从而体现了派伊作为西方学者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偏见,如亨廷顿所指出的那样:“这里的民主是完全按西方模式定义的。”[11](P33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也表明,西方的民主对其政治发展不是促进,而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这正是其照搬了西方民主的结果。因此,对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必须要客观辩证地去加以认识和审视。

三、派伊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及启示

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虽然其理论存在固有的缺失和局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理论就已过时或已失去解释力。相反,它仍然是研究当代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当然,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拓展了中国政治发展内涵,促进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主要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是从微观的层面来把握政治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是指导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理论,从宏观上把握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政治发展的微观层面的问题还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而对政治发展进行微观层面的把握正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价值所在。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包涵了丰富的内容,无论是人的平等参与政治、法律的普适性、政治与行政和法律的关系,还是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影响社会等问题,都是政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这也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这些理论对于分析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的政治发展研究,如王惠岩曾分析指出的,一是要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二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理论[9](P66)。因此,把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相结合,既促进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又丰富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

派伊的政治发展理论表明,政治发展就是建立现代国家。派伊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把政治发展研究扩展到了人们的心理层面,认识到政治发展不仅包括国家政权建设、制度建设、政府能力提高、法治等,还有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政治文化的转型和重新建构,而且政治发展也是一个多元统一的变迁过程,并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加以衡量。指导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核心是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发展的决定作用,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把握政治发展,这说明了政治发展的根本问题。但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在具体层面上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派伊通过各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特别是从文化的深层结构去分析其对政治发展的实际影响,进而丰富了政治发展的内涵,有利于克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实践过程中就发展而谈发展,或者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政治发展的片面意识。因此,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派伊以政治文化为研究重点的政治发展理论启示我们,在强调国家政权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派伊把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作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认为政治发展必须包括强有力的正式政府的形成和把整个国家整合为一体的机制两方面内容,注重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虽然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也认为,“真正的政治发展,不仅仅是各种政治表现形式的变化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家政权的建设与发展。国家政权的发展是政治发展的核心”[12](P385)。但派伊通过大量发展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把政治文化的转型看作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方面,使我们认识到政治文化建设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意义。

3.派伊的过渡社会分析模型对于正确处理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因素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派伊看来,过渡社会是传统与现代因素并存的,“即使是经济和社会非常发达的国家也表现出许多传统的社会因素,所有的政治体系都是传统与现代因素的混合体”[3](P16)。中国政治发展当前正处于过渡时期,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是逐步的变迁过程,中国的政治关系中固然存在很多的传统因素,但关键的是要给这些传统因素赋予现代价值来发挥其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要立足于过渡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特征,而不能超越过渡社会的各种条件,因为“合理有效的政治发展,除发展本身的性质与趋向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一致外,还有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和规模问题”[12](P412)。过渡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既要受到现代价值和文化的影响,又要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片面地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传统因素的作用,或者固守传统排斥现代化,对于中国政治发展都是不利的。

4.派伊政治发展危机理论对我国政治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派伊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克服了“六大危机”才能实现政治发展,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中国正处于过渡时期,政治体制不完善,相关政策不健全,导致社会矛盾多发,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如党政关系问题、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的关系问题、民主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政府能力问题、资源分配以及法治建设问题等,都是制约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根据派伊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危机理论,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贯彻危机、参与危机、整合危机以及分配危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表现。同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是这些危机以不同的强度,从各个方向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深深地制约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所以,派伊政治发展理论中的危机理论为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当前政治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参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在批判派伊作为西方学者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其理论的历史局限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为指导,恰当吸收派伊政治发展理论中的合理内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1][美]西里尔·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杨豫,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Lucian.W.Pye.Politics,Personality and Nation Building:Burm’s Search for Identity[M].Yale University Press,1962.

[3][美]卢西恩·W·派伊.东南亚政治制度[M].刘笑盈,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4][美]卢西恩·W·派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A]阿尔蒙德,等.发展中地区的政治[C].任晓晋,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5][美]卢西恩·W·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M].任晓,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6]Lucian.W.Pye(eds.),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7]Lucian.W.Pye,Sidney Verber(eds.),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

[8][美]卢西恩·W·派伊.亚洲价值观:从狄纳莫到多米诺[A].亨廷顿,等.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C].程克雄.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9]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11][美]塞缪尔·P·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12]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危机理论国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