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道路自觉:要素自觉的逻辑构成与过程自觉的历史展开的统一

2013-04-11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方位方向道路

康 伟

(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湖北 十堰 442000)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能否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否坚持走正确的道路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此问题的认识在十八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P9)道路自觉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的实践问题。

所谓道路自觉就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走什么样的路、怎样走好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正确回答,是对道路方向、方位、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等问题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是道路认识、道路选择、道路坚持、道路拓展等问题上的清醒、觉悟与坚定,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理性与成熟。

道路自觉可以从两个基本视角来探析:一是从同时性看,道路自觉包括哪些方面的自觉,有哪些内容,也就是其逻辑构成是什么,可称之为要素自觉;二是从历时性看,道路自觉从哪里开始依次展开,包括哪些环节,也就是其历史展开在哪里,可称之为过程自觉。以此为视角,中国道路自觉包括五重要素自觉和三个过程自觉。

一、中国道路的要素自觉

从逻辑上看,道路包括方向、方位、目标、任务及要求五个基本要素,换言之,一个国家的道路问题要回答并解决好五个基本问题,即道路向哪里、现在在哪里、将来到哪里、走在路上干什么、怎样走好路。如果一个国家在这五个问题中出现任何偏差,就必然在道路问题上偏离正确轨道。道路自觉不仅要解决好这五个问题,而且要同时解决好这五个问题。从同时性看,中国道路自觉的逻辑构成包括方向自觉、方位自觉、目标自觉、任务自觉、要求自觉五重要素自觉,分别构成道路自觉的调控机制、定位机制、动力机制、导向机制、约束机制。

1.方向自觉

方向问题是道路首要的根本问题,方向自觉是道路自觉的根本,方向自觉构成道路自觉的调控机制。形象地说,走路首先要认准方向,通过方向自觉随时调控路径以确保方向正确,方向一旦出错越往前走就越是南辕北辙,离既定目标也越来越远。中国道路自觉的第一重自觉是方向自觉,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搞清楚“向哪里”的问题。

方向自觉首先要明确方向。中国道路选择向哪里走?十八大明确了唯一正确的选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P9)中国道路的根本方向是什么?十八大同样明确了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P12)据此,中国道路自觉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走中国道路必须始终高举这面伟大旗帜,始终认准这一根本方向。

方向自觉其次要坚定方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还要沿着这个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些“杂音”、“噪音”不时出现,总有一些人想让中国改变道路的正确方向。同时,我国当前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前进道路上会遇到不少困难、风险和干扰。方向自觉必须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方位自觉

方位亦即出发点,方位自觉是道路自觉的前提,方位自觉构成道路自觉的定位机制。对于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明确作出了三个“没有变”的正确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P15)三个“没有变”分别从现实维度、动力维度和比较维度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方位自觉要牢牢把握这三个“没有变”,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首先,方位自觉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这是从现实维度对历史方位的定位,也是最基本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了错误判断,我们曾经提出了很多超越历史不切实际的方针目标,中国道路的探索也出现了严重曲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4月就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3](P312)1992年他再次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4](P379-380)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并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1](P15)。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更加明确地指出:“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5]

其次,方位自觉要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这是从动力维度对历史方位的定位。1956年党的八大就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的结论,但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以至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阶级矛盾实际上被当作社会主要矛盾,中国道路的探索再次出现了严重曲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P839)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并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方位自觉要始终牢记这一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再次,方位自觉要牢牢把握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这是从比较维度对历史方位的定位。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方位自觉要始终牢记这一国际地位,切不可盲目自大和急躁冒进,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坚持走和平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现在不将来也永远不给他国带来“威胁”。

3.目标自觉

目标就是源动力,目标自觉是道路自觉的重要方面,目标自觉构成道路自觉的动力机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目标自觉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提出了不同的奋斗目标,成为全民族团结向上不竭的精神动力。十八大还为中国道路描绘了一个更加长远更加美好的共同愿景,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十八大明确的两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个“百年目标”既有近期部署又有远景规划,既注重量变又追求质变,既切合实际又富于挑战。目标自觉就是要毫不动摇地紧紧咬住这两个“百年目标”,把目标追求变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竭动力,不仅要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近期目标,而且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一步步坚定不移走下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

4.任务自觉

任务是导向,任务自觉是道路自觉的基础,任务自觉构成道路自觉的导向机制。形象地说,走路不是为走而走,通过任务自觉的不断导向,始终明确走在路上干什么。中国道路自觉的第四重自觉是任务自觉,就是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搞清楚“干什么”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任务自觉要按照这个“总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任务自觉首先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推进五大建设不是均等推进五大建设,其中经济建设是更为根本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1](P18)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任务自觉其次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经济中心不能丢,其他方面的任务要统筹。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弹钢琴”:“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7](P1442)不仅要统筹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等。

任务自觉再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P36)并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当前,中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5.要求自觉

要求是行动指南,要求自觉是道路自觉的保障,要求自觉构成道路自觉的约束机制。形象地说,走路要知道怎么走,通过要求自觉的不断约束明确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走好路。中国道路自觉的第五重自觉是要求自觉,就是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搞清楚“怎么走”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坚持”即八项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这些基本要求“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5]要求自觉要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按照这些基本要求谋划和部署各项工作。

要求自觉一是要明确中国道路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求自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要求自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求自觉二是要明确中国道路的任务和动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求自觉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要求自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要求自觉三是要明确中国道路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求自觉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求自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求自觉四是要明确中国道路的发展理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求自觉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求自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道路的五重要素自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五重自觉相互联系互为一体,不能孤立存在,方向自觉和其他四重自觉从不同侧面分别回答如何“走正确的路”和“正确地走路”问题;另一方面,尽管五重自觉是道路自觉的同时性形态,但在地位上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方向自觉是更为根本的自觉,方向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道路成败的关键,方向自觉决定其他自觉,同时其他自觉也影响方向自觉。

二、中国道路的过程自觉

从发展的视角看,任何国家的道路有一个从选择到坚持再到不断完善的过程。换言之,道路问题既有道路选择的问题,又有道路坚持的问题,还有道路拓展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这三个环节上任何一个出现偏差,比如选择了正确道路却不能坚持,或者坚持但不善于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拓展,同样会在道路问题上偏离正确轨道。从历时性看,中国道路自觉的历史展开包括选择自觉、坚持自觉、拓展自觉三个过程自觉,分别代表着中国道路自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P11)。

1.选择自觉

从历史来看,道路自觉首先是道路选择上的自觉,一个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特别是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都需要也必然会对走什么道路做出选择,所谓选择自觉就是更加清醒、更加理智地选择走符合国情、符合时代、符合民心的正确道路。当前,中国道路的选择自觉就是正确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做出选择的,但从历史渊源看,“是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5]。

中国道路的选择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期,也得出了两个重大结论,做出了两个关键的选择。一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7](P1471)。这条道路的根本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历史方位、目标任务等方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二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P3)。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唯一正确选择,更是理论和实践上自觉自为的选择。

2.坚持自觉

从现实来看,道路自觉主要是道路坚持上的自觉,选择了正确道路还要在实践中持之以恒走下去,所谓坚持自觉就是排除各种干扰始终清醒地走所选择的正确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道路的坚持自觉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8]

选择一条正确道路不容易,坚持一条正确道路更不容易。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以来,中国在坚持这条正确道路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考验,也一次又一次地增强了道路坚持的自觉。在社会主义阵营普遍认为苏联模式就是唯一选择时,中国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道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大胆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走其他道路时,中国又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又不断排除来自国际国内右和“左”的种种干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十三大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明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之路。正是坚持这条成功之路,中国经济总量一步步跃升,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3.拓展自觉

从未来看,道路自觉又是道路拓展上的自觉,正确道路不仅要坚持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所谓拓展自觉就是要在理性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拓展道路的内涵、目标任务等。中国道路的拓展自觉就是不断发展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P12)。

从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直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充分体现了道路拓展的自觉。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起点和历史方位;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十五大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六大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初步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框架;十七大将社会建设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内容,首次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9]面向未来,要更加坚定中国道路的拓展自觉,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道路的三个过程自觉同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选择自觉、坚持自觉、拓展自觉依次展开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不同的环节相互继起共同构成了道路自觉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选择自觉是更为根本的自觉,没有选择自觉也就无所谓坚持自觉和拓展自觉。同时,在某种意义上选择需要坚持,坚持也是选择的继续,拓展才能更好地坚持,也是始终如一的选择。

三、中国道路自觉是逻辑与历史、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中国道路自觉既包括要素自觉也包括过程自觉,既有共时性形态又有历时性形态,既有其逻辑构成又有其历史展开,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相一致、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0](P43)

要素自觉和过程自觉的区分只有学理上的意义。在道路自觉的实践中,要素自觉和过程自觉总是相互交叉互为一体的,道路自觉逻辑构成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历史展开的过程,道路自觉的历史展开的每一个过程也包含着五重逻辑构成的每一个方面。比如,过程自觉中的坚持自觉不仅仅是坚持道路的正确方向,还包括坚持正确的方位、目标、任务及要求,也就是说坚持自觉渗透于五重要素自觉之中。同理,要素自觉中的方向自觉不仅仅是方向的选择,还包括方向的坚持和拓展,要素自觉同样渗透于三个过程自觉之中。

要素自觉和过程自觉是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道路自觉需要建立在一定的道路认识基础之上,而道路认识恰恰又是来源于长期的道路实践。道路自觉既需要理论指导,又要靠实践积淀。无论是方向自觉、方位自觉、目标自觉、任务自觉、要求自觉,还是选择自觉、坚持自觉、拓展自觉,都既是一个认识上不断提升的过程,又是一个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国道路自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出发点、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等问题理论上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上的正确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道路坚持、道路拓展等理论和实践上的清醒、觉悟与坚定,充分体现了认识自觉和实践自觉的统一。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求是,2012,(23).

[6]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9]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13-01-0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方位方向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2022年组稿方向
认方位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