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第三产业区域布局研究——基于第三产业细分视角

2013-04-11西藏民族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1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拉萨轴线

■ 张 薇 (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西藏第三产业区域布局研究
——基于第三产业细分视角

■ 张 薇 (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本文从西藏政治敏感性、军事敏感性、生态脆弱性、经济落后性的特殊区情出发,分析其第三产业区域布局时进行产业细分的必要性。在对西藏第三产业细分为战略产业、支持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各自对应的不同评价指标和差异化布局原则,并首次提出了西藏第三产业区域布局中战略产业的“一体两翼”布局,支持产业的菱形布局和辅助产业的相对全面布局的区域布局设想。

西藏 第三产业 产业细分区域布局

第三产业细分是适应西藏特殊区情的客观需要

(一)西藏的特殊区情的表现

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西藏的特殊区情集中体现在其同时具备“四性”上,即:政治敏感性、军事敏感性、生态脆弱性和经济落后性。

1.政治敏感性。国际敌对势力一直谋求“西化”、“分化”中国,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从政治上分化和牵制中国,干扰和破坏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紧与达赖集团勾结,把西藏作为分化中国的一个重点。因此,政治敏感性成为西藏的特殊区情之一。

2.军事敏感性。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边境地区总面积34.35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实际控制线为3800多公里,有边境县21个,边境乡104个,边境总人口36.68万人。西藏地区担负着保证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重任。

3.生态脆弱性。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有着“亚洲水塔”、“中华民族水塔”的美誉,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4.经济落后性。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西藏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成为西藏最急迫的任务。

(二)第三产业细分是适应西藏特殊区情的客观需要

西藏长期以来还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自然经济遗留,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培育与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西藏毫无疑问应该大力鼓励市场经济因素,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第三产业的投资、创业、就业中来。

然而,西藏的特殊区情,使得其在发展第三产业时,必须对第三产业进行细分,区别出哪些部分适应于市场的自由发展,并主要按照经济效率原则评价,充分发挥各个微观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要素贡献获得报酬,政府要最大程度地退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西藏的特殊区情决定了对于其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不能搞一刀切,简单用经济效率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而应该对第三产业进行细分,找出那些与人民生活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第三产业,这类第三产业市场不具备供给的动力,却又对人民生活、生态保护、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甚至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这部分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交给市场,而应该由政府进行规划指导,甚至直接供给;其评价标准也不再是经济效益指标的考量,而是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

西藏特殊区情下第三产业细分及差异化布局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西藏第三产业细分为战略产业、支持产业和辅助产业,并探讨其各自对应的主要评价指标。

本文所称的战略产业系指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支持产业系指交通、物流、金融、信息、餐饮、房地产及其他社会性服务产业,辅助产业系指医疗卫生、教育、邮政、社会保障等部分。

(一)战略产业及其评价指标

西藏珍贵而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使其成为人类最后的净土之一。西藏不仅有举世罕见、美轮美奂的迷人自然风光,藏族人民独特生活方式所展示出的独特文化魅力,也深深吸引着众多旅游者。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顺其自然地成为西藏第三产业中的战略产业。

然而,只有保持西藏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原生性与独特性,才能保证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西藏第三产业中的战略产业,结合西藏特殊区情中的生态脆弱性和经济落后性,应当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合理布局,并积极利用市场因素促进其蓬勃发展。在规划西藏第三产业布局时,应当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出发,针对其战略产业也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相对集中的布局,以期实现战略产业的区域联动优势。

(二)支持产业及其评价指标

交通、物流、金融、信息、餐饮、房地产及其他社会性服务产业是西藏第三产业中的支持产业。支持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夯实战略产业发展的根基,促进西藏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西藏经济跨越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这些支持产业的发展,又能够确实提升和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要结合西藏特殊区情中的政治敏感性、经济落后性,对其布局既要着眼于经济发展,又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相对分散布局,以期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广泛的支撑,也为方便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三)辅助产业及其评价指标

医疗卫生、教育、邮政、社会保障是西藏第三产业中的辅助产业,也是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的产业,其主要功能在于服务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经济效益并非其布局的主要考量因素,社会效益才是其布局的关键。要充分结合西藏特殊区情中的政治敏感性和军事敏感性,从体现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出发,从真正全面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质量出发,按照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全面布局。

西藏第三产业布局的现状:集中与分散错位

虽然西藏第三产业布局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其整体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而有了极大改善,但依然缺乏针对第三产业的具体布局规划。总体而言,第三产业布局依然存在着规划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应急性倾向,加之长期以来的西藏整体产业布局的非完善性影响,造成了第三产业布局上的集中与分散错位的独特现状。

需要相对分散布局的战略产业也即文化旅游产业,应遵循区域的块状分布格局,以形成战略产业的区域化优势。然而,西藏旅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真正形成规模的点少且集中,主要依托于拉萨、日喀则等主要城市周围,并且各点之间相对孤立,未形成区域联动优势。同时,需要分散布局的辅助产业和支持产业,却又呈现相对集中的布局格局。在传统的第三产业门类中,运输和邮电业不同于农业的面状分布、工业的点状分布,而呈点、线相连的网状分布,但是分布区域仍很单一,在铁路开通之前主要沿青藏、川藏等几条公路区域分布;批发零售与餐饮业基本与人口和城市分布相一致;其它如金融、保险、股票、债券、信息、咨询、房地产及社会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部门正处于初创阶段,量少且都集中分布在拉萨市。

第三产业细分视角下西藏第三产业区域布局设想

(一)战略产业的“一体两翼”布局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西藏第三产业中的战略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而成的文化旅游产业更是21世纪正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如何在第三产业布局上实现西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深度开发和横向整合而形成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并形成精品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是西藏第三产业布局的战略重点。

具体设想是:以“圣地西藏”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品品牌,以“文化圣地”和“生态圣地”为理念诉求,在战略产业布局上,形成“一体两翼”格局。其中,“一体”指的是沿拉萨至山南的“文化圣地”布局,主要包括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藏族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中心人文景观区;以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藏王墓群为代表的藏文化发祥地人文景观区。

“两翼”包括“左翼”和“右翼”,体现的是“生态圣地”理念。其中“左翼”沿拉萨至日喀则,“右翼”沿拉萨至林芝。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为主的雪山风光区域和藏东南森林峡谷为主的自然生态风光区域。

(二)支持产业的菱形布局

支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乃至第一、第二产业的支撑和基本条件,应当呈现相对分散的格局。针对支持产业的具体布局设想是在其现有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区域内的具体区域功能规划,以四条经济轴线为主轴,以那曲与日喀则、日喀则与泽当、泽当与八一、八一与那曲为外围边界的近似于菱形的产业布局。

四条经济轴线分别是:

1.那曲-拉萨。以青藏铁路那曲-拉萨为主轴线,全长305Km,沿线拥有圣湖纳木错、羊八井等著名景点,青藏铁路通车后,该轴线上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量将会迅速增加,旅游资源开发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寻找本地区优势资源开发与外部要素的有机耦合并高度重视藏北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该轴线第三产业布局的重点。

2.拉萨-日喀则。以中尼公路拉萨-日喀则为主轴线,全长275Km,该线横穿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是西藏最富饶的农牧区,也是《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确定的四条二级发展轴线中心“一江两河”轴线的主体,其主要布局重点是改善该轴线的道路及通讯基础设施,尤其是提高道路的等级水平,缩短通行时间,致力布局特色农业、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生产要素,并加快轴线上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小城镇发展。

3.拉萨-林芝。以国道318林芝-拉萨为主轴线,全长401Km。该轴线自然资源富集且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优越条件。该轴线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是大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拉萨-林芝的线路通行时间,重点布局生态产业要素,优先发展生态旅游和推进沿线小城镇建设。

4.拉萨-山南。以拉萨-贡嗄-泽当公路为主轴线,全长191Km,该轴线是四条经济轴线中最短的一条,且贡嗄机场位于轴线中部,区位条件优越,该轴线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是,充分依托拉萨客运站、拉萨经济区、贡嗄机场和雅砻河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改善通讯条件,发展以雅砻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旅游,布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推进拉萨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

从直观的角度看,四条经济轴线作为内部支撑的主体,与处于外围的那曲与日喀则、日喀则与泽当、泽当与八一、八一与那曲所作的连线,刚好形成一个不是十分规则的菱形,这个菱形所包围的区域就是未来西藏第三产业中的支持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域。

(三)辅助产业的相对分散布局

辅助产业布局的主导思想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教育、社会保障等辅助产业是为整个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服务的。在西藏这样一个相对特别的地区,辅助产业更体现着党和政府对西藏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与支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群众感受政府关怀的具体体现,是关系着西藏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第三产业的辅助产业布局上,要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由于西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又不均衡,决定了辅助产业的布局必然是相对分散的。当然,对于一些确实自然条件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对于已经居住于该地的居民,应逐步实现生态移民的整体搬迁,这也将有利于降低辅助产业过于分散的布局,取得更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果。

1.安七一.西藏农牧区公共品特殊性问题:基于供给与需求视角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

2.刘雨林.西藏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

3.刘雨林.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06(6)

4.沈宏益,毛阳海.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对策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5.谢长进.西藏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路径[J].西藏发展论坛,2006(3)

本文为毛阳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安全与西藏新型工业化研究”(11XJY011)的部分研究成果

F061.5

A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拉萨轴线
拉萨舰,入列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拉萨姑娘美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凸轮轴孔轴线与止推面垂直度超差问题研究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TWO DAYS IN LHASA 拉萨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