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的行动理论研究及其启示意义

2013-04-11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008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1期
关键词:个体监控阶段

■ 王 艺 高 硕(、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杭州 3008)

国外的行动理论研究概述

行动作为一种目标导向的行为(Frese & Sabini, 1985),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逐渐地发展成了行动理论,并且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框架,行动理论的研究方向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行动的阶段,主要是关于行动的细节是如何展开的;其二,行动的结构,主要是关于行动是在哪一种监控水平上进行的;其三,行动的焦点,主要是关于根据行动的聚焦点来做一个分类。这三个方面对于行动理论的研究均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一)行动的阶段

1.目标设置。Oettingen、Hoenig和Gollwitzer(2000)指出,人们对目标的思考有三种基本的方式:第一种是假设目标已经实现,想象目标实现后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第二种是假设目标不能够实现,这样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不好的结果;第三种是把目标和现实情况作对比,通过相互比较找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但结果表明,第三种思考方式往往会带来更高的工作绩效和成功率。Frese(1985)也认为,目标能够对绩效起到激励作用,但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具有激励作用,并把那些无效的目标称之为幻想,此外,随着环境的变化,目标也可以从幻想中发展而来。Hollenbeck和 Klein(1987)指出,目标是与承诺联系在一起的,较高的目标承诺会使个体做出更多坚持目标的行为(Locke & Latham,1990)。而且如果目标承诺是很高的,会导致个体对他们所处环境的满意感更高(Maier & Brunstein,2001)。

2.构建对环境的认知地图。所谓构建对环境的认知地图,主要是研究人们是如何来看待他们所处的环境(Gentner &Stevens,1983),在这个过程中,以下事项是很重要的:心智模型的建立;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进行信号的侦察,包括机会识别和从复杂的环境中甄别信号的能力;发展出关于环境的有操作意义的认知地图;合适的理解环境的分解水平。

人们对环境不同认知会产生不同的绩效。例如,有的研究认为人们如果乐观会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得到激励而且行为也更加具有持久性(Taylor,1989),但也有的研究表明,过于乐观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消极的后果(Vancouver,Thompson,&Williams,2001;Zacharakis &Shepherd,2001)。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乐观程度可能会在行动阶段的不同的时间点上有不同的水平,在行动开展之前,乐观的水平是较低的,当人们进行了一些行动并且已经达到了一些目标时,乐观的水平会有所提升。并且还有研究表明,环境的认知其实就是自我解释的结果,会带有很大的主观的偏差(Shaver & Scott,1991;Crocker & Park,2004)。

3.计划。计划是思想和行为之间的桥梁,是把目标转化为可以操作的阶段(Miller, 1960)。行动理论认为,计划可以促进个体的成功,有效的计划可以成为人们行动的起点并且可以增加对人们的激励水平。计划还可以使得个体对偶然性的环境有更好的认知,通过对偶然环境的整体认识促使个体在任务上时间的分配作更好的把握,对行为的优先级也有更好的明确与安排(Tripoli,1998)。计划有助于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计划可以有助于形成更好的反馈系统,能够计划的个体可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因为他们对变化的环境有了更好的侦察,并且能够实时的调节行为,从而做出恰当的反应(Scott &Delmar,2004)。

4.对执行的监控。对执行的监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作记忆过程,所以这个过程易于受一些认知范围的限制而出现错误。用来衡量监控阶段的重要参数包括:速度、灵活性、计划之间是否相互的协调,以及是否应用了一个时间共享的计划监控模式等。速度是指监控对计划审视的及时性,灵活性代表了监控对计划评价的全面性和随变化而做出的调整,计划之间的协调是指监控在不同计划上所采取的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或者是匹配性。对执行的监控在实践中对执行力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执行力开展的认知水平的调节因素。

5.反馈。衡量反馈阶段的重要的参数就是过程还是结果反馈,是现实的客观反应还是自我解释的现实,寻求反馈的频率,寻求反馈的积极性(Ashford,1989)。经济学中往往假设,小公司比大公司对反馈有更加迅速的反应,因为小公司的信息加工过程没有复杂的官僚体系过程。但是这种假设是有前提的,就是小公司的企业主能够认识到反馈的重要性并且能对反馈做出合适的反应。反馈可以增加企业的学习比率,因为反馈是来自任务本身的并没有包含太多的主观的思想。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动荡习惯,企业家需要积极寻求反馈,但行动理论认为最有用的反馈可能就是负面的反馈,因为它突出了企业家没有达到目标的事实,可以给企业家带来更多的学习行为。

(二)行动的结构

行动的结构是和行为监控的认知等级水平相关的。高水平的是有意识的、思想导向的、更加的一般化的;低水平的是具体的,更多的包括肌肉的运动,但是这些水平之间的等级关系并不明显。

行动也是有水平的,行动可以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在比较低的无意识监控水平下进行的直接行动,也叫做策略行动,另一种是先通过操作进行有意识的行动,然后再把这种监控转移到较低的水平上来。行动理论认为,认知能力对管理者最初的几年比后面的几年的绩效有更好的预测能力,而且在动荡的环境比稳定的环境下,认知能力对创业者的绩效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Frese认为,管理者的绩效不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在复杂的环境下,人们倾向于去寻求常规以及惯例和自动化反应模式,逐渐变得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目标,制订计划并对计划进行监控等,这被称作认知倦怠;人们倾向于去追求满意策略,而并不是最优策略,当许多的策略放在一起进行讨论时,找到一个满意的策略时,人们不会再继续进行探询,不再来确定是否还有更好的,这就是有限理性;由于受行动风格的影响,人们通常按照已经形成的一些启发式来操作行动的各个阶段,但是在多任务复杂的环境下,这种行动风格会导致很大的偏差;由于环境紧急的压力,人们通常会根据他们的第一印象来决定采用何种策略,而这种策略通常效率是不高的;启发式的加工过程会导致较快地得出结果,但是如果任务并不是以适合人类加工的方式呈现或者组织的,那么这就会导致负面的结果,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在前景理论的实验中,人们在作统计推理时所犯的错误。

(三)行动的焦点

1.任务。任务是指组织所交予的工作,如果行动偏离了任务,那么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研究表明,新手往往对任务的认知不太全面,因此,更加容易偏离总目标,但是专家却可以快速地重新进行任务导向的行动。在行动的不同阶段,任务的界定可能是不同的,这反映出环境变化的要求或者是行动主体动机或者是需求的演变。

2.社会背景。管理也是一种社会活动,要想成功,必需要监控好任务的社会环境,Organ(1988)指出,社会焦点的重要性源于四个方面的原因:创业者需要维持组织的平稳运转;有时候员工需要支持和帮助才能把工作做好;技术装备需要保养,工艺要不断的进行改进;组织目标应该被支持。社会背景的行动主要是在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在不断的交流中进行互动和影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这一点特别有现实意义,因为中国文化是高情景的文化,特别重视对内隐的潜在的文化背景的挖掘,而这些潜在因素的捕捉对于行动能否顺利开展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社会背景代表了外界对行动的客观的约束条件。

3.自我。高绩效要求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要求个体能够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在工作中加以注意,能够知道自己的长项,并在工作中加以发挥。自我管理还包括一些元认知层面上的问题,比如创业者追求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大部分的创业者经常的行为方式是什么,有些创业者为什么做对了,可有时候又为什么做错了等等。自我效能意味着个体相信自己能在某个任务上做得比较好,需要在个体和任务之间的匹配度做出权衡,自我效能是一个一贯的概念并且可以进行概化,自我效能应该与意识监控水平的绩效更加相关。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自我的概念经常是一种嵌套的结构,正如社会心理学中所认为的亚洲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自我概念更多的是互依的自我,这种条件下个体会更加注重其所在的群体、团队、圈子、组织所带来的影响,只有更加强大的群体才会让个体更加有自我效能感。自我因素表征了行动展开的主观方面的约束条件。

结论

随着对行为科学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行动理论的研究对行为科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行动的阶段、行动的结构、行动的焦点的研究对行动理论有着较大的启示意义。行动理论认为,管理绩效应该从一个整合的框架来看问题,这就是行动理论的基石:行动的阶段、监控和监控的焦点。行动的阶段意味着行动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为了有效实现目标,这五个阶段其实都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这五个阶段往往是有缺失的或者是不连贯的,这样就会带来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不周全和无法完成目标,行动理论中的五个阶段的观点和管理学中PDCA循环圈的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行动的监控是需要不同认知水平的,这对行动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对于自动反应的惯性或者本能性行为,监控是在较低的水平进行的,对于面对不确定情境或者多轮次博弈条件下的动态决策过程而言,则需要最高水平的监控,这对实际工作和管理中认知资源的分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也就是说需要低监控水平的行动任务,其所需要分配的人力和支持是有限的,而高监控水平的任务,则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甚至是专家团队或者是专题项目团队合作的模式进行,同时可能还需要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持。

监控的焦点的启发意义在于行动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正如勒温认为的绩效是个体行为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一样,行动理论中也认为必须同时考虑到任务、行动的社会背景和行动的主体,任务表征了个体的动机和需求,代表的是个体想要做什么,社会背景表征了外界环境的客观的约束条件,个体表征了行动主体本身所带来的主观的约束条件,正是在需求、约束、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行动的目标才得以完全的或者部分的实现。

但行动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一,行动理论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行动,比较缺乏从动机和情绪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其二,自我和行动的阶段、行动的结构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其三,行动理论中的绩效主要是在个体的水平上进行研究的,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除了个体水平上的研究,管理者还很关心对团队管理绩效的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从行动理论中延伸出来的问题需要解决:行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它们到底是如何影响和交互作用的;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如在资源高度匮乏的状态下,不断的调整是否会比积极的行动更加有效;行动的阶段中,只有目标的设置进行了比较悠久和丰富的研究,其他的四个方面还需要进行系统充分的研究。

1.黄沛.西方行为科学人本主义管理哲学评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2.刘继云,孙绍荣.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5)

3.刘路矿.浅谈行为科学与现代企业管理[J].经济师,2002(5)..

4.Gabriele Oettingen,Gaby Honig,Peter M.Gollwitzer.Effective self-regulation of goal attai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33)

5.Frese,M.Stress at work and psychosomatic complains: A casual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5(70)

6.Taylor,S.E.,& Gollwitzer,P.M.Effects of mindset on positive illus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

猜你喜欢

个体监控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看监控摄像机的4K之道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