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与发展途径

2013-04-11

关键词:政治协商协商民主

段 永 清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成都61006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与发展途径

段 永 清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成都610066)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公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我们要增强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十八大报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十八大报告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探索的丰硕成果,第一次明确写入党代会报告,标志着协商民主从一种民主形式跃升为一种制度形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系统回答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个根本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动力,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意蕴

现代意义上的各种民主,其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二类:一是选举民主,二是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又称票决民主,即国家领导人的任免和国家大事的决定,采取投票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西方国家普遍采取选举民主的形式,体现在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和表决等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各利益关系群体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以及其他社会渠道,就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平等、广泛、充分协商的制度机制、规则程序。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这种民主形式主要有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前者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贯穿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全过程,后者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民主听证、民主恳谈、民主评议、网络论坛等是社会协商的基本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协商民主被赋予更为广泛的内涵,它把有序参与、平等议事、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科学决策、协调各方、和谐发展融为一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有效性”[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需要厘清它与选举民主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主体论与互补论两种观点。主体论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民主价值观念,决定了我国未来民主建设自然趋向于以协商民主为主体。互补论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我国民主政治的未来发展应采取‘选举民主优先,兼顾协商民主’的策略。这两种观点都强调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其实,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二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2]。选举民主主要体现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主要体现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鉴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应在发展选举民主的同时,更多地发展协商民主,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培育民主素质,提升民主文化,总结民主经验,推动民主进程。

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选择,是我国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产物。我国是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加之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建国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虽然已经确立,但民主政治的实践仍然是初步的、不完善的。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和具体实现形式。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入落实,人民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和法律制定的范围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有了新的探索。这一切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聚焦中国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也长期处于由现代化早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的社会转型期,面临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从长期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3]16。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始终存在多阶层、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以及丰富的就业体系和多样的就业方式,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同时,香港、澳门回归后,还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生活方式共同存在的局面等等。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元主导、多样并存”的社会特征更加凸显,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趋于多样性,利益要求和愿望也日益多样化,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呈现出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化解困难化、矛盾尖锐化等特点。特别是当下的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4]。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改革触动的利益集团和利益主体都有其坚守既得利益的充分理由,单靠行政命令和简单的投票表决难以有效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问题。同时,改革发展中各种权益诉求的平衡及圆满解决需要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协商是解决问题的最优选择。所以,我们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上必须做相应调整,使之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无论是保障公民权利、行使国家权力,还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既需要选举民主,也需要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作为利益多元化社会的一种有效治理方式,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特别是建立常态化、多层次、可操作的协商对话机制,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能利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平等、有序地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公共生活,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增进共识,推动科学决策与理性施政。这对于发展人民民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1]。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协商民主是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参与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独有的政治优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平等性、广泛性、包容性。协商民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基础,集中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能更好地从整体、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协商民主的主体涵盖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使社会各群体中大量零碎、分散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渠道得以归纳、提炼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提案,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又有利于统筹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民主基础上作出的决策实施的连续性、稳定性提供了根本条件。由于协商民主坚持民主的多数与少数相统一,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听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听取批评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5]。协商民主集合形成了社会公众意志的最大公约数,具有保障公民权利和集合社会权利的双重功效,有利于发挥制度优势,协调各方,尽可能地减少内耗,最大限度地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使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发挥最大化的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地贯彻和执行,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广泛协商,已经形成一种制度。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通过的各项决定以及宪法修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中共中央、国务院事先都广泛听取党内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始终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效行使民主权利。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但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从本源和根本上讲,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但从更为宏观的意义而言,这并不是民主的全部。民主是一个复合存在,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的层面体现出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与不同的主体结合,表现为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别的民主。运用于政治过程的不同环节,便会形成诸多民主的运行机制。在某种意义上讲,协商民主、程序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等,相对于本质上的民主制度而言都是机制,即保障民主制度实现的途径和方法”[6]。正如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线条的,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其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并不存在某种单一僵化的固定不变模式,其实现途径和方式也应当是多样的。任何民主,都是抽象与具体、共性和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我们称很多国家为民主国家,称其国家制度为民主制度,就是源于其国体和政体以及运行方式符合民主的肌理和基本原则,至于实现这种原则的具体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英国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后几经演变、最终建立了议会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政体,美国独立战争建立了两党制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很长一段时期,西方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出于推销其所谓“民主、自由”普世价值的需要,把民主作为攻击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工具和武器。在他们的价值观看来,民主就是投票、竞选、公决,这是对民主的误读和曲解。我们承认,选举民主相较于封建专制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选举民主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它强调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并不是尊重少数人权利的产物,如果缺乏必要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极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有时名为“人民的权力”,实际上却被少数人乃至个别人所操纵着,即使按多数人意志通过的决策,有时也未必合理,因为“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即使按多数人意愿做出正确决策,有时也会出现压制或忽视少数的所谓“多数人专制”现象[7]。选举民主在西方的政治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选民必须受到财产、居住、教育等资格限制,不能最广泛地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竞选费用巨大,低收入者缺乏参选热情,往往成为少数有钱人的政治游戏和少数利益集团维护其利益的工具。一些国家也经常由此引发暴力抗议、政局动荡、社会断裂等等。反观我国的协商民主,参与协商的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界别等,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都是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任务,都是把推动国家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义,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协商的目的不是扩大矛盾,争权夺利,实现权力和利益再分配,而是为了团结和民主,为了寻求最优决策;协商的过程不是靠简单的投票解决问题,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旗帜下进行的。因此,在中国所有的民主协商都应达成共识,也都能达成共识。

三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

(一)发展公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学者萧功秦认为,“满足社会不同成员对安全、信仰、公民正义价值的需要,这是一个社会多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我国良性的公民社会缺位,“我们民族既没有公民社会的经验与历史记忆,也没有尊重公民社会的政治文化”。应选择“合作主义”路径,“重建中国公民社会,发育公民文化,通过社会自由,来创造民主的条件”[8]。公民社会催生和哺育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具有自主性、自治性、平等性、开放性特征,公民社会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能有效地培育塑造公民具有独立人格、主体意识、契约精神、平等观念与权利意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为发展公民社会提供保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壮大公民社会的主体力量,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正加快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社会中间阶层进一步扩大,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民社会形成的社会条件将进一步成熟。

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制度能否有效建立和良性运行,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要有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文化系统,包括观念信仰、制度机制等,并且能够在代际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得以不断传承弘扬、变革创新。协商民主的发展不仅仰赖于执政党和民众的推动与互动,更需要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普遍信仰。协商民主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其生长的文化土壤能否培育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念。为此,要深化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积极培育普及平等、团结、合作、包容、共赢、责任的协商价值理念,使之积淀为公民文化的内核之一,营造宽松的协商文化环境和氛围。“独立思考和自由地发表见解、坦诚的交换意见,是协商民主得以存在的前提,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形成宽松的文化环境,都需要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精神的支撑”[9]169。要把协商民主的知识传播与公民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公民以建设性、务实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协商意识,提升协商能力,使协商常态化、习惯化,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协商文化也有助于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法治理念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真正的宪法精神“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10]70,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本质和鲜明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它充分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人民政协是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等职能,其中,政治协商是首要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可见,政治协商就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党派之间实行协商民主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不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不是代议制的上院(参议院)这样的国家权力机构,也不是政府这样的国家机关,而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别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然不可能让全体公民都直接参与,它是由一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公民组织和公民平等参与的协商民主[11]。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3]27明确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以及人民政协实施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中国共产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总结运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践经验,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要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3]27。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各项决策正确与否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党内外进行广泛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既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又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进一步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不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统一于提高科学化水平之中,要不断健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运行体制,优化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机制,完善人民政协各项制度,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作用,努力形成参政党建设和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贯穿于开展工作的各个方面,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履行职能,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12]。

(三)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27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有序有效原则。有序,关键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以及其他社会渠道开展民主协商;有效,关键是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避免为协商而协商,走过场,搞形式,使决策真正反映协商的结果,让协商主体看到协商之于决策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才能形成二者的良性循环。二是平等原则。要兼顾新兴的社会阶层、利益主体,平等对待参与协商的多元社会主体、不同利益群体。主体地位的平等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解决协商主体的地位平等问题,一是要把协商与决策适度分离,克服决策权对协商权的干预;二是要把协商向决策执行的环节延伸,形成执行权与协商权的良性互动;三是要把协商向监督和反馈环节拓展,用监督权强化协商权,提高民主党派等的协商主体地位[13]227。三是法治原则。我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协商主体“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给出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平等协商,保证民主协商的权威性和有序性。在这个意义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使这一制度有法可依”[14]。“只有依托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建设,使协商在事前有章可循,协商过程中透明公开,及时使协商进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逐步成为具有实际约束力的共识性规范,才有可能真正树立起协商民主机制的权威和公信力,使其成为人们政治参与的一种常态方式”[6]。

拓宽公民有序有效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的具体路径,就是要不断总结协商民主的成功经验,有效解决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创新和丰富协商的形式。目前,基层协商民主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协商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习惯于传统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害怕因协商影响决策效率,或者由于问题复杂,不敢协商或不愿协商;协商内容往往局限于环保、交通等民生领域,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尚缺乏充分协商;协商程序不够规范,协商知情权尚未得到充分尊重,协商决策实施结果反馈不够;协商常态化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地方立法及重大决策应反复协商,充分讨论,集合民意,因为多元纠错机制比一元纠错机制好,当前的纠错比日后纠错好,多数人纠错比少数人纠错好。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人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单一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利益分歧日益严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城乡冲突加剧,解决这些矛盾的迫切需要,为协商民主的实践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协商民主的需求,不断丰富协商形式,积极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为此,一是要加强国家政权机关的立法、决策协商。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协商和政府与社会的协商对话。《物权法》的诞生,就是人大立法践行协商民主的一个范例。随着政府决策民主进程的加快,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政府与社会协商对话的形式,其中,决策听证会较具代表性。人大立法协商和政府决策协商,是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创造性发展[15]。二是要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比如,发端于十几年前浙江台州的“民主恳谈”,就被专家誉为“基层实践协商民主的典范”,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新曙光”。要结合实际,根据人民群众的权益诉求,大力推进如恳谈会、听证会、咨询会、网络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主协商实践,以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形成生动活泼的协商民主的政治局面。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中国人能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民主并不是只有选举民主这样一种形式,围绕民主的本质,可以探索和实践多种多样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民主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解决“民主困惑”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型范式和有益启示。从人类政治生活和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团结、合作、和谐、共赢既是本质和主流,又是目标和方向,协商民主制度则是达此目的的有效路径。我们要增强中国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李金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N].人民日报,2013-01-22(7).

[2]李效熙,郑雅卓.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N].人民日报,2013-01-24(7).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克强总理等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N].人民日报,2013-03-18(2).

[5]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4).

[6]郑慧.中国的协商民主[J].社会科学研究,2012,(1).

[7]浦兴祖.试论有关“协商民主”的三个关系[EB/OL].(2011-09-07).http://www.qstheory.cn/zz/shzyzzzd/201109/ t20110907_108642.htm.

[8]萧功秦.发展公民社会之中国路径[J].天涯,2012,(3).

[9]陶富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第3版.向光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李君如.中国能够实行什么样的民主[EB/OL].(2005-09-27).http://news.sina.com.cn/o/2005-09-27/12287048479s. shtml.

[12]陈福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J].求是, 2011,(13).

[13]李贺林,左宪民.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4]刘学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几个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2-11-28(12).

[15]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J].求是,2012,(23).

On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Development Approaches of the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DUAN Yong-qing
(Party Publicity Department,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6,China)

Proposed by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opic on adhering to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socialist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system suits the national condition of China,ensures people to be masters of our country,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offers a new type of democracy to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f mankind.The basic approaches to develop the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re to develop civil society and cultivate the cultur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to insist and improve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a extensive,multi-dimensional and systematic way;as well as to broaden the path of implementation of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The success of China’s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roves that democracy has more forms than electoral democracy and more forms can be found out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democracy.We should be more self-confident in the selection of path,theory and system.By improving the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system,China can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system of the world.

the report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D616

A

1000-5315(2013)03-0018-07

[责任编辑:苏雪梅]

2013-03-19

段永清(1968—),男,四川仁寿人,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协商民主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