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创新研究
2013-04-11李德煌
李德煌, 于 满
(1.北京理工大学 党委,北京 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而带来的群体规模扩大化、成员组成复杂化等问题不断彰显,高校研究生党员组织难、活动难、管理难的矛盾日渐突出,一些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有效发挥。[1]与此同时,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课题、实验、科研等工作占据了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分散的时间以及区域使得原有按教学班级设置党支部的传统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组织运作向上依赖程度加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创新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在理工科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使之更加有利于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是目前各理工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现状及弊端
在对京内外近30所理工科高校、千余个研究生党支部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各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各有特色: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研究生较少的院系设立独立式党支部,将本院系研究生整合管理,避免了支部规模较小的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科专业较为分散的院系设立年级式党支部,有利于年级横向统一管理,同步开展的学生工作也可以通过学生党员加以带动;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普遍采取以专业为单位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这种专业式党支部设置有利于相同专业和学术背景的研究生的纵向交流,有助于开展研究生党员思想传承的教育工作。但在理工科院校中,传统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所带来的弊端逐步产生。
1.价值观念多元化、思维方式多样化给思想教育引领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在理工类院校中,部分学生是在科研院所或车间一线任职若干年后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而其中不乏多数党员。此类群体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相比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存在很大差异,在思想教育等工作方面若采用说教灌输方式,接受起来较为困难,甚至容易滋生反感情绪。对于尚未发展为党员的研究生来说,思想主流虽好,但因年龄差异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加之在理工科氛围熏陶下,理性思维根深蒂固,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入党动机更加多元化,这也给研究生思想教育引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科研精力投入较多、实验任务较重导致研究生党员作用发挥不到位
对于理工科研究生来说,学校在人才培养时更注重科研,多数研究生拥有各自不同的实验室,且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分布于不同校区或实验区,以班级形式集体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较本科学生大幅度减少,在班级、专业建立党支部的传统形式易造成成员之间交集少、沟通弱,甚至彼此间互不相识,党支部工作难以协调,不利于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致使研究生党员作用无法发挥。
3.支部建设较薄弱、党员管理难保障阻碍基层党建组织工作的落实
研究生支部较本科生支部而言,支部数量少、党员基数少,可提供的支部之间相互交流的空间不足,支部建设长期停留于支部书记管理、支部委员配合的一贯模式,无力创新。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人力物力多数投入于科研等方向,部分高校无法配备专人负责管理研究生党建工作,往往将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本科生党建工作合二为一,开展工作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利于针对理工类研究生党员群体具体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和发展规划,致使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二、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所遵循的原则,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动向,着眼于研究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新特点,着眼于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科研需求,进一步树立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深化创新成果,持续推动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理工类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基本原则,旨在将联系密切、工作学习关系密切的研究生党员聚集在一起建立新的党组织。如聚集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高校学生宿舍,由于居住地点相近、作息时间相似,容易聚集在一起开展党支部活动,并且在更贴近生活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交流感情,有利于掌握支部成员的思想动态。
2.利于活动开展原则
有利于活动开展原则是创新理工科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核心原则,党组织设置的核心是为了顺利开展支部活动,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只有在此基础上设置的党组织才是符合切实需求、有价值的党组织。如按照研究生生活居住区域、党员的兴趣爱好、党员的年龄特点分别设立党组织,根据不同的党支部特点开展有特色的专门性支部活动,只有如此才能将党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丰富党支部组织生活,彰显研究生党支部设立的意义。
3.利于研究生教育原则
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学术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社会对研究生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因而需要在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过程中寻找着力点和突破口,使得研究生党支部的组建更具适应性和针对性,能够切实反映研究生群体需求,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在支部考察过程中,也将侧重点向党员的个人学习和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倾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研究生党支部既好又快发展。
4.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原则
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原则是理工类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根本原则,具体来说,可以在科研部门建立专门的党支部,发挥科研部门党支部科技创新的作用,为国家的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临时党支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维护高校的和谐和稳定,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斗堡垒作用等。
三、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建创新模式的探索及经验借鉴
基于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对多所理工科院校的调研访谈中所总结归纳的经验借鉴,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建模式应结合自身特点,大胆突破局限,以实现党建工作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目标,探索党建模式的新方法、新渠道。[2]
1.在理工科高校社区设立党支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范围
现今推行的学分制扩大了大学生上课的自主权,培养理工科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班级”的概念逐步弱化,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催化了研究生社区党支部的建设。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由原来的“学校—院、系—年级—班”向“研究生社区—宿舍楼—寝室”延伸[3]。高校社区党支部设置路径的开辟打破了传统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党支部的方法,使党建工作深入基层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生活便利,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新的群体,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建的覆盖面,让党内监督无死角、党员发展无遗漏、组织生活无局限。
2.在理工科高校研究生社团设立党支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社团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参与其中,成为了校园中一支日益壮大的队伍。将党支部的设置深入高校研究生社团不仅有利于拓展党群覆盖面,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校研究生的政治素养[4]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日益成为实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积极探索在研究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研究生群体,培养其党性修养。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学生社团中均设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习社、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等与学生党建工作密切相关的社团组织,并以社团为依托,针对研究生党员学术能力强的特点,积极推进课题立项,支持研究生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开展基层党建调研,为学校党委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高校科研部门设立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研究型大学紧密契合
理工科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学科研上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与科研部门的本质不谋而合。因此,在高校科研部门设立基层党支部是党基层工作的创新,同时也是科研部门稳步发展、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着手于结合学术梯队,在本校科研部门设立研究生党组织的模式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在大力推进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创新工作中,也将党支部向学科团队、重大项目组、重点实验室等组织单元拓展和延伸,保证了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如自动控制系某研究所党支部的设立,不仅提高了研究生党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能力,还通过开展研究生专题报告制度,提升了研究生党员综合素质,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4.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建工作领导梯队,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度
在理工科研究生就读期间,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因此,将导师设置为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工作中的领导力量,有助于将科研工作与日常思想引领工作相结合。[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率先采用了这种方式,以导师所带学生为单位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导师或研究生党员作为支部书记,开展日常党建工作,增加了其与导师及其他教师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在开展支部工作的同时营造学术氛围。
5.探索临时党支部组建模式,强化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在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时组建临时党支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党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毅力,进而实现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北京科技大学积极探索重大项目、重大任务中设立党支部的工作方法,设立了奥运志愿者团队党总支、奥运场馆团队党支部等,在保障中心工作顺利完成的过程中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抗击“甲流”、松花江水污染前线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主要组成人员为本校研究生党员,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四、小结
理工科高校研究生是未来我国科研知识分子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开拓者,是推动国家进步、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和拔尖人才,而研究生党员又是其中的骨干力量。[6]随着各高校研究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也为我们的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的具体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7]这就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应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积极应对研究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新特点及组织管理模式的新变化,顺应时代发展,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在继承研究生党建传统的精髓下,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向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1]李励恒.浅谈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思路[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41-43.
[2]陈超,李钰.当代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初探[J].现代教师,2010(7):16-17.
[3]陈海堂.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4]罗金艳.构建社团、公寓、社区三位一体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新西部,2008(3):116.
[5]范瑜.构建高校科研型基层党组织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73-75.
[6]张展基,陈建平.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实瓶颈与应对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15):41-42.
[7]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杨翠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证分析与六元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33-35.
[9]许伟通.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