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2013-04-11左合余张传超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巴西农业发展

左合余,张传超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 255046)

巴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左合余,张传超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 255046)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巴西的农业发展经验,我国农业需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并发挥政府对农业的调节作用。

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现代化,巩固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具有肥沃且充足的水土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利用以及良好的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了巴西农业的腾飞。农业是巴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和促进本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农业出口额占巴西出口总额的40%,同时,农业发展还能有效的化解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被成为巴西经济的绿色之锚。

一、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一)农业资源基础

巴西的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五,全国可耕地面积约4亿公顷,有“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粮仓”的美誉[1]。巴西境内的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常年气候湿润,光照条件好,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土地、气候、水资源充沛,良好的自然基础为巴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巴西不但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挥其自然优势的重要保障;是改变自然条件,促进自然资源协调利用的重要支持。巴西政府根据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做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具有重大意义的农业基础部署。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巴西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修建仓储和灌溉水利的企业进行低息贷款。联邦政府还投资五十亿美元开展“东北部百万公顷灌溉计划”,并优先发展农业交通。此外,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还与企业在东北部半沙漠地域建立了十个综合开发基地,重点研究开发热带经济作物[2],这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巴西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经济发展层次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二)农业科学技术基础

科技兴农为当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在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热带稀树草原是巴西重要的植被类型,约占巴西国土面积的24%,但是,土壤天然肥力低下,种植的作物几乎颗粒无收,但是,科技的应用却使其成为巴西农业发展的一个转折。1973年,为了更好的开发热带稀树草原的农业生产,巴西成立了农牧业研究公司,针对种子基因的优选、开发和培育,以及实验耕种、土壤改良等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到2011年,荒芜的热带稀树草原变成了巴西大豆的主要产区,并成功种植了咖啡及其他果树等经济树木。根据巴西农牧业公司总裁提供的数据,巴西的农业种植面积比1973年提高了31%,农作物的生产率提高了158%,这有效的保障了本国粮食和工业生产用途的农产品供给,促进了本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巴西在积极开发农业新技术的同时,不断从国外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先后从日本、美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在以色列学会了农业灌溉技术,不断提高本国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扩大国土东北部干旱地区的水浇地面积[3],有效的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并在建立起一大批大型农业出口基地。

(三)农业合作经营方式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生产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及相互的关系。主要有集中经营型、分散经营型、统分结合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型等四种经营方式。巴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也就是农业合作经营方式,即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同分结合的生产方式。[4]巴西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建立了农工贸一体化的方式,把农产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和制成品的销售融为一体,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这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巴西是世界甘蔗生产大国,不仅其产量排在世界前列,在甘蔗的加工和利用上更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巴西,周末休息时人们喝着以甘蔗作为原材料酿造的甜酒,工作时开着以甘蔗为原材料生产的能源动力的汽车。面对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生产加工企业把甘蔗用来生产乙醇,然后与石油按照100∶23的比例做成能源,使巴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不提供纯汽油的国家,这不仅改变了国际市场油价对巴西的动力能源的影响,而且由于乙醇的便于保存和污染性小的特点,可以防止甘蔗生产过剩对农业体系的冲击,最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甘蔗的使用上,从最初的食用到作为工业发展的能源,充分体现了巴西农业合作经营方式的优越性。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指导

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巴西政府根据本国资源特点进行区域划分,规定在不同区域种植不同作物,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还划定若干资源保护区,通过法律或者条例对其进行保护[1][5]。例如∶巴西政府要求气候较为干燥的塞拉多平原南部地区的农场主将现有的土地永久地保持原样,不得进行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针对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日益破坏的情况,为了维护地球之肺的合理开发,保护生态,推动本国的生态建设,联邦政府出台文件规定,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严禁再开发利用,同时,根据具体的资源利用状况,国家共设立了5500万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2]。

(五)巴西农业的不足

在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中,巴西创造了自己的发展奇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巴西农业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土地占有不合理,呈现两极分化。在土地占有方面,占巴西全国0.86%人口的大庄园主占有了巴西土地资源的48%,一些庄园主甚至占有几十万公顷的土地。占全国总人口85%的小农户占有的土地普遍在50公顷以下,土地占有呈现极不合理的结构,甚至有一千多万农民没有土地可以种植,这种土地的所有制结构造成土地贫富差距过大,[6]一些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容易出现耕作矛盾,影响了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是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巴西根据自身的土地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式,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产值不同、基础的公共服务措施投资力度不同、种植作物的不同、人口的密集程度等原因,[6]导致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南部和东南部的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其农业发展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北部和东北部的区域如亚马孙州、阿马帕州、皮奥伊州、塞阿拉州、北里奥格兰德州、马拉尼昆州等,由于当地的人口比较少,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造成当地的农业经济相对比较滞后。

二、巴西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在农业发展基础上,由于中国和巴西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气候、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差别,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然条件,但是,通过改变自身条件、适应自然,可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和治理,修建灌溉渠道,充分利用水资源。二是发展农业交通,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及时供应和农产品的及时输送。根据各地的发展状况和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不同,由地方政府来制定相应的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的策略。

(二)科技推广落实到基层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由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农业技术推广站施行“断粮、断奶和下方”的政策,对44%的县级农业推广机构和43%的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减少或者停发经费,造成农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即使是在岗的技术推广人员也不能很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遭到破坏。当然,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但是,在我国农村这个环节依然很薄弱。反观巴西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巴西有自己的农牧业发展公司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推动技术转化。所以,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加强科技的作用,向巴西学习,要让国内的种子公司和技术推广服务站真正运转起来。

(三)农业合作互助组:叶县的集中化农业模式

巴西的农业互助组让我们看到了集中化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互助组,那就是河南的叶县,该县通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引导土地流转规范化、制度化和市场化。通过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一年五熟复式制等,吸引农民参加,并与王老吉药业、双汇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防范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土地效益,走上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叶县模式是农业合作互助组模式的发展范例,这在巴西更是随处可见,实践证明,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可行性,所以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要更好的学习巴西,更好的发展叶县模式。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但是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这就需要政府的调控政策来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更需要政府的调控。在巴西,政府的调控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中国也应该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的支持,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当然,在调控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合理调控,坚决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冒进的政策。同时,在制定调控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广纳群言,这样也有利于政策的推广和实施。

三、结论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巴西的农业发展给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持、农业合作组、政府政策调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充分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才能建设现代化农业。

[1]崔金虎,边少锋.巴西的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一)[J].吉林农业科学,2003.

[2]李健.河北省现代农业评价与分析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2009.

[3]蒋和平等.巴西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及其借鉴和启示[J].科技与经济,2007.

[4]娄昭,徐忠,张磊.巴西农业发展的经验[J].新农村,2012.

[5]崔金虎,边少锋.巴西的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二)[J].吉林农业科学,2002.

[6]青先国.巴西农业考察报告[J].湖南农业科学,2001.

(责任编辑:赵扬)

F310

A

1008—6153(2013)01—0103—03

2012-12-17

左合余(1988-),男,山东郯城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张传超(1987-),男,山东昌乐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巴西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巴西战舞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