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性与中国旅游理论建构

2013-04-11许玉庆王煜琴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原创性研究者旅游业

许玉庆,王煜琴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经济与管理】

原创性与中国旅游理论建构

许玉庆,王煜琴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在其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之后,各种新政策、新规划、新现象更是层出不穷。面对这一现状,旅游理论的研究日渐显现出其薄弱的困境,而具有中国特色原创性的旅游理论尤为匮乏。这显然是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远景期待不相符的。本文试图从“原创”这一带有难度的理论创新出要求出发,阐述旅游理论研究中“为何提出研究的原创性”、“何为理论的原创性”和“原创性何以成为可能”等问题,以期待更多的理论研究者关注此问题。

中国旅游;原创性理论;理论建构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旅游目的地的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的迅速崛起、休闲旅游的繁荣、低碳旅游的兴起等,让旅游日益成为国家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容低估。这给旅游理论研究、特别是理论创新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契合中国旅游业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理应为世界旅游研究贡献出自己的理论。“素有对天下负责的中国知识界,立足‘和平崛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当提出重大的创新性理论成果贡献给世界。”[1]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旅游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研究的滞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盲目照搬西方理论、理论创新程度不高等问题。其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理论的原创性匮乏。

一、为何提出旅游理论的原创性

众所周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历史不长,但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面对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中国旅游理论的研究状况究竟如何?创新程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应该成为每一个该行业研究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用既有理论去解决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去对待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案例,是很难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的。然而现实的境况却是,“由于现代西方的势力和理论一直主宰着全世界,中国(以及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使用西方理论来认识自己,结果把实际硬塞进不合适的理论框架。”[2]上述问题的长期存在,最终导致了当下乃至今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困境。

首先,理论阐释的困境。由于旅游理论原创性的匮乏,我们的研究至今只能借助西方理论展开探究。但是西方理论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独特文化语境,其在我们的具体研究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给中国旅游研究带来了阐释的困境。我们每年生产大量的论文,对现实产生影响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得出的调查结论、策划的方案,却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面对现实问题,理论界的话语缺失问题何在?“有一些经验的东西出现了,对于这种东西,我不是用现成的概念运用在它上面,去规范它。而是从里面,从这些提供给我的现有的经验材料、丰富多彩的现象里面,去为它寻求某种普遍的东西,从特殊上升到普遍,而不是从普遍下降到特殊。”[3]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特有的时代背景、文化特性和资源优势,理应在发展过程中致力于建构起中国模式。

其次,独特性的缺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是旅游策划创意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它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旅游研究中的重要理念——独特性。独特性或个性是旅游业的生命。那么,为什么在旅游理论中如此强调独特性呢?很多研究者认为,旅游是一种美学活动、文化活动,那么美的特质又是什么?是审美对象的独特性。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独一无二的特性让其拥有了极为重要的价值内涵。中国长城、兵马俑、桂林山水、周庄古镇,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迪斯尼乐园……皆因其独特的景观和人文内涵不断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中,这一理念同样得到理论家们的关注:“一旦发现品牌个性,营销者必须有勇气保留品牌的精髓。”[4]这一特性应成为我们在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原创性理论的匮乏,一些研究者盲目模仿、移植其它地方的范本,将自身的优势丧失殆尽。

第三,文化性的缺失。在日益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西方化)正在逐步蚕食着那些弱小民族或地域的文化,文化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人类个体来讲,现代生活让其在拥有了更多时间自由支配的同时,也出现了文化皈依上的困惑;对于西方文化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也日益显示出诸多弊端,文化的多元化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旅游会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方式。人们渴望到不同文化中寻求存在的意义,寻求自我的归属感。以山东文化旅游为例,“文化圣地”的定位不但让久负盛名的孔子文化更为引人注目,而且莒文化、齐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游和历史名人旅游也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

上述问题对于当下中国旅游理论的研究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旅游理论研究应该在深入探索西方理论的前提下,注重中国旅游发展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特性。那么,实现这种研究观念突破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原创性努力,诞生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二、“何为”旅游理论的原创性

可以说,多年来理论界最多谈论的问题就是创新。一提起创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会认为写论文、做策划都是在创新,甚至就是“原创”。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确实如此。但是在进行这些创新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种创新只不过是在“化”西方理论,是否想到过这种创新是自己对研究客体的一种独特思考,是否想到这种创新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经验式表述。这些创新,由于不能深入中国现实语境、不能对现实问题产生影响、更不能解决中国旅游发展中的一些真正问题,其实都是一些程度不高的创新。真正能够推动学术理论大突破、真正能够影响世界的是那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理论才可称为原创性理论呢?著名学者吴炫认为,原创性理论既不是对既有理论的简单借鉴,也不是凭空捏造的理论形态,而是在对既有理论的局限性批判的基础上、不满足于既有理论的一种创新。原创理论在性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既有理论的理论,既有理论在这里只充当了原创理论的材料。在与既有理论的关系上,它不是优于既有的理论体系,而是彼此之间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譬如,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就是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批判的基础上的一种原创,它本身已经是一种不同于二者的理论体系了。这种创新本质上是马克思自我对现实世界和既有理论体系的一种独特理解,是一种原创性的努力。此外,孔子的“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凯恩斯的经济学等理论莫不如此。这些理论对于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

当下中国旅游理论的建构是否在朝着自己的原创性方向努力呢?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理论“影响的焦虑”的困境中,一些学者已经习惯于对既有西方理论的依附性阐释,放弃了或还没有意识到原创性努力。在当今旅游研究中,学界一直参照西方的理论、方式方法而缺乏自身的创新性。例如在对待旅游文化学的研究问题上,如果我们一直坚守传统认识上将旅游文化视为各种文化的杂糅,就很难对这一问题构成突破。要在深入研究旅游文化特性的基础上,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考来建构对旅游文化概念的新内涵。“如果我们能建立起科学的概念,与现有的旅游理论相融合并能消除现在的旅游理论的离散性,则旅游理论就一定是独立的旅游理论,此时才能谈得上旅游理论的成熟与否。”[5]

不可否认,原创性理论创新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需要哲学、文化等诸多学科的理论支撑,更需要研究者主体性的体现。面对当下旅游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研究者应该从中获得理论原创性研究的启发。例如近年来日益兴起的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中国学者唯有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视角出发,才能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为世界旅游业奉献自己的理论成果。

三、旅游理论的原创性何以成为可能

世界上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和传承,都需要理论研究者做出艰辛的努力。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术的发展,而且会给研究者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只有在研究观念上打破既有规范的阈限,通过对研究客体的独特思考和深入研究,才会诞生属于自己的理论。当下,中国旅游理论的建构已经具备了内外的良好发展语境。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特性及其丰富的旅游研究成果,为当下中国旅游理论的原创性努力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研究者应该在借鉴西方国家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不能忘记对本国传统文化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社会,早期人类就已开始关注旅游活动对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天人合一”的文化观提倡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饮食起居、修身养性等日常生活中无不处处体现这一观念。因而,中国历代帝王将相、贵族士大夫注重游历对个体身心发展和文学艺术的重要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他们一生的行为准则。

当前,世界各国在旅游概念的界定、核心理念的确认和门类标准的划分等问题上,更多的是作为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展开研究,学科建设中存在着基本问题界定不清的困境,而且许多话语缺乏基本的学术规范。而中国古代理论的特点恰恰具有整体性特点,这一特性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能否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理论原创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为理论的原创研究提出了要求。在谈及旅游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但是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其所包含的领域也在逐渐拓展。体育旅游、宇航旅游、乡村旅游、访学旅游、医药旅游等已经逐渐突破了旧有的理论界定。这些问题不是既有理论所能解决的,需要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旅游理论研究者的“主体性”日益凸显。学术使命感促使每一个学者不满足既有的理论状况,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自己的原创性努力。要求所有的研究者皆创作出原创性理论、要求所有的创新理论都具备原创性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理论研究者唯有具备了这种“主体意识”才会获得不同于以往的理论成果。“虽然每个人的性格、智商和水平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有没有这样的努力,其学术格局和境界肯定会有差异。”[6]

[1]吴炫.理论原创的中国立场[J].江海学刊,2009,(1).

[2]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读书,2005,(2).

[3]邓晓芒.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8.

[4]摩根(Morgan,N.)[英]等主编,杨桂华等译.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5]王敬斌.旅游理论的屏障及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6]吴炫主编.原创(第二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赵扬)

Origina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ourism Theory

Xu Yuqing&Wang Yuqin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entered a phase of rapid development.Especially after it is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system,a variety of new policies,new plans, new phenomenon are issued.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the research on tourism theory has increasingly shown its obvious weak predicament,while the original travel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particularly scarce.This is clearly not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ive expectation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Attempting to start from“originality”,the requirements of theory innovation with difficulty,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questions of“why is the originality of study presented?”,“What is the theory originality?”and how does originality become possible?”in tourism theoretical research,to look forward to more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concerned about this issue.

China tourism;originality theory;theory construction

本文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活动’视域中的旅游文化”重点课题。

F592.0

A

1008—6153(2013)01—0087—03

2012-12-04

许玉庆(1972-)男,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原创性研究者旅游业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