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在生态住宅中的作用
2013-04-11刘宇舟LIUYuzhou
刘宇舟 LIU Yuzhou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少不了健康怡人的居住环境。可以说,这种居住环境是城市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其应用在现代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之中,亦即以人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进行居住区生态与环境的规划及设计,以此打造生机勃勃、恬静雅致的“生态美”住宅区环境。通过融合多元的美学元素,援引不同的艺术审美风格,然后通过与本土文化、地域人文风情、社区建设发展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适合不同区域人群居住、生活且更具文化氛围的人居环境。
一、住宅区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人们对居住小区的要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住”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环境,即室内、室外的环境,这就是人们着力追求的所谓“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在住宅区环境设计中依然有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主要表现为:
1.小区建造模式单一
由于规划不足,导致小区建筑形式的单调,外部空间只是停留在粗线条的处理上,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无法圆满体现。引起建筑形式单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有:
(1)政府部门的过多干预。住宅建设的技术部门受政府部门的束缚,居住区域模式必须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才能实施,这样不仅限制了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对城市规划的多元化也有着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2)规划设计者自身水平的限制。规划设计者在进行住宅环境设计时,很容易受自身拥有的环境艺术思想及创新思维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下,很难设计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标准的小区居住环境样式[1]。行列式排列的长条形住宅是中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模式,这种单调的模式不仅体现不了时代性和地方性,而且对往后的绿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导致了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环境营造效果的不尽人意。这种只是通过以经济效益等较低的评价标准而衡量居住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不仅消蚀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且对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了不必要的剥夺。
2.规划衔接不到位
小区的环境设计缺乏中国传统园林中环境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精髓,没有将建设目标与和谐自然两者的关系进行良好的衔接。尤其是在过分运用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情况下,使得设计师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环境设计时,忽略了对自然资源及环境功能的深入研究和巧妙应用,于是进一步加大了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距离。
多元化的城市发展,同样需要将多元化的元素融入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之中,特别是在当今住宅建设完全市场化,亟需在统一居住小区规划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小区的环境设计与环境建设,使其环境呈现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二、生态住宅中的环境设计原则
古典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瑰宝,至今仍具极大的影响力,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与重视。它的核心价值突出体现在恰当融合自然资源,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进而构造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意境。有基于此,当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汲取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华运用在居民小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之中。
1.错落现有致,和谐见统一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首先要撇除那种重复建构的框架,将自然的地形、地貌、地物有效地运用起来,合理规划高、中、低层多样化的建筑体量,将居住小区的层次生机感清晰地展现出来,并通过绿地以及低层公共建筑对住宅组团进行自然化的分隔,形成建筑的高低错落有致,绿地的自然延伸,道路的起伏便捷,进而打造一种突兀有致、此起彼伏的整体化居住小区。这种在住宅与绿地之间自然的搭配起花草树木,让居民在室内、室外皆能欣赏到绿色景象的自然景观设计方式,对居住环境质量能够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2]。
2.在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上下工夫
通过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以达到将空间化零为整的目的。为了对空间进行最优化的规划,可以把居住环境由室内扩展至室外,进而形成最大化的生态居住空间,使人们更加幸福的生活,这种构建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具体体现为:
(1)将居住空间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以此打造出完整的群体景观,形成安全、安静、舒适和方便的氛围;
(2)实现公共活动空间与住宅距离的最小化,便利居民的生活;
(3)通过绿化将住宅组团的内外衔接起来,继而形成合理的、科学的外部空间小范围,区域性的公共空间则由大范围所构成[3]。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可以为居民提供下棋、打牌、玩球、聊天等游憩的空间。这种规划布局契合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模式,可以为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室外空间。
据上所述,几个常见的环境规划设计方式值得推介、参考[4]:
(1)将生活、休闲、娱乐、工作等全部规划至城市的边缘地带而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居住区,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2)通过保护化的环境建设,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建筑与周边的现当代建筑进行协调性的改造,将这种以传统而造就的空间格局和机理进行传承和扩充,也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3)以街坊式的规划方式,对商业气氛浓郁的城市进行对应式的改造;
(4)人口密度不高的城市,通常采用邻里单元的规划方式。
以上述及的规划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只要是能够符合人们生活需要的环境规划设计,都可以运用于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之中来为不断的创新、创意的环境增色添彩。
三、住宅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功能
1.减轻空气污染
植物尤其是树木可以很好地吸收有害气体、烟灰、粉尘甚至是细菌和病毒,同时,能够加强居住区的绿化建设,极大地改善环境质量,并且可以节省投资、保养的费用。枝繁叶茂的林木,能够阻挡、过滤与吸附烟灰及粉尘。25kg的颗粒物在一年之内可以被一棵成熟的树木所吸收,其中,吸尘效果最佳的则是乔木—灌木—草坪的复合组成,可以达到60%以上的效果[5]。
2.降低噪声
噪声可以通过绿化有效地吸收与衰减,尤其是对高频噪声的吸收。日本一项研究表明:6m~7m高的立体绿化带平均可以减低10dB~13dB的噪声,40m左右宽的林带能够减低10dB~13dB的噪声。林带结构、绿化带分布方式及叶片密度都是与减噪相关的因素。例如,大面积的高大阔叶林重叠排列有比针叶林大得多的降噪效果。城市居住区面积有限,可采用草坪和行道树来解决吸声减噪的问题。
3.调节气候和增加空气湿度
植物(特别是乔木)具有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紫外线、遮阳蔽阴、蒸发水分、减低风速等作用。它能净化居住区的空气、调节气温以及增加空气的湿度。地表上的草叶面积约25~35倍于草地面积,树林的树叶面积约75倍于树林的种植面积,由此可见,这些庞大的叶面面积能够营造出良好的住宅区生态小气候与小环境[6]。
4.遮阳和防辐射
经过研究,50%~90%的太阳辐射热都可以被繁茂的树叶所阻挡。就草地上的草而言,可以遮挡80%左右的太阳光线。绿化物的遮阴可以很好地保持建筑物和地面的表面温度。一般来说,绿化与未绿化的地面两者的辐射热相差有4~15倍之多。较强的太阳辐射可以被植被的叶面遮挡和吸收,阳光照射进室内就比较微弱,继而传导入室内的热量相应的就会减少,由此对室内温度能够起到比较好的稳定作用,还可以节省空调机的能耗。研究指出,在住宅区提升25%的绿化覆盖率,能够使空调机的电耗下降20%左右[6]。
四、环境设计在生态住宅中的应用
1.草地、树木的合理布置
草地是居民游憩的主要场所,作为居住区公共活动的重要地带,还具有扩展视野的作用。居住区都有总的容积率标准,因此,要合理规划中心区的绿地面积,配以灌木、乔木进行修饰。还要进行宅旁绿地的绿化,栽种相应的树木遮阳蔽光。这样不仅能够突出人性化的空间,而且还可以点缀出别样的情趣。树木对建筑能够达到围合与阻隔视线的作用。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配合着落叶树木和常绿树木,注重搭配好普通树种和珍贵树种,安排好树木的丛植和群植,认真选择树木的大小、高低及其形态。树木在居住区还能够起到水土保持、增强制氧量、吸附灰尘和噪音、降低风速、防止烈日曝晒等作用。
2.内、外廊环境
内廊天井式在住宅设计中十分流行,这是因为内廊增强了住宅区景物的观赏性。一般内外走廊的栏杆扶手是以垂直的绿化方式被打点的。如将花盆摆放在砖砌的矮花墙的内、外廊上,也可以将花卉或垂挂植物种植在砌装的花池、花盆之中。
3.室内生态环境
与人关系密切,接触时间较长的是室内绿化。室内的一草一木都能造就生机盎然的效果。绿色植物能够制造出新鲜的氧气,还能吸附室内灰尘和有毒气体,能够净化室内的空气,可以平衡室内的温度湿度;增加室内植物的色泽,可以美化室内的环境,形成视觉的兴奋点;能够丰富室内的景观,能给人以生态美的享受。可以将花卉、盆景等盆栽植物作为室内主要的绿化内容[7]。
4.阳台的环境
对于彰显建筑立面形态,展示建筑迷人的构造,阳台的设置可以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阳台在生态住宅中的样式、朝向、封闭形式以及高度等的不同能够展现建筑立面的不同面貌。最常见的是在阳台内和栏板混凝土扶手上摆放盆花,也可以将匹配的种植槽在土建时与建筑物同步建造。将种花的花槽做成与阳台的栏板高度契合的形式;当然也可以悬挂各种种植盆在栏板的悬挂件或者摆放板上,就能够对阳台栏板的造型充分美化,对建筑物的某个立面装饰打扮。
5.外墙面绿化
可以通过爬藤植物或其他植物装饰建筑的墙面,或以它种形式对墙面进行绿化美化。其办法是:通过墙面的花斗、墙顶的花槽,或在墙根处种植常春藤之类的植物或者金银花、牵牛花,让其顺墙攀援生长,构建为绿色墙面,以此突破千篇一律的实墙形式。用各种植物以多姿形态构成的墙面能够体现墙面的空间绿化效果。一方面对墙体进行了绿化美化,隔热降温、降低噪音和净化空气,还能最大程度的凸显建筑物的生态美。
6.屋顶环境
屋顶也需要绿化。种花植草是屋顶绿化的主要方式。如若屋顶土层较厚,甚至可以种植灌木。下面介绍两种屋顶的绿化方式:
(1)棚架式。下设种植池,上搭棚架。将绳索、竹竿等交织组成网状棚架,以为植物生长攀沿的依靠。为方便居民在荫棚下活动,棚架高度要有2m以上。种植叶面大且枝叶藤蔓稠密的攀援类植物,如常春藤、金银花、牵牛花、葡萄、丝瓜、葫芦等,这样形成的绿色荫棚效果将会更好。
(2)园林式。为满足园林艺术欣赏及人们在屋顶的休闲娱乐活动,可以把盆景、凉亭、花架、雕塑、花坛、水池、假山等置放在屋顶上,通过园艺手法布局,构建出上乘的艺术景观。
五、结语
由于人口压力加大,能源过度消耗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和不正常的气候现象的频发,因而引发了城市人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这就急需对生存空间的环境进行认真整治。住宅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通过对其立体的、交叉的、全方位的环境改造和环境绿化,才能有效地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光环境、声环境和热湿环境,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契合生态的生活模式,在融合自然法则的良性空间中,实现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
[1]董景山.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77-80.
[2]刘清华.浅谈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7):87-91.
[3]李倞,徐析.景观领域中的生态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8(5):38-42.
[4]陈实.浅谈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 2010(7):36-39.
[5]叶勇军,黄春华,廖建军,陈祖展.住宅区绿色环境设计及其生态功能[J].建筑知识,2006(5):54-56.
[6]刘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D].安徽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0:35-47.
[7]李晓丹.关于生态住宅的几点思考[J].建筑经济,2008(6):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