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初探
2013-04-11申桂芳
申桂芳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 临汾 041051)
国务院于2010年7月29日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提出要坚持全面发展人才.《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量,它形成一种氛围,对学生的情感方面、人格方面潜移默化,最终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体育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体育社团作为高校社团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进行研究,对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客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规范社团的管理,促进社团更好地生存、更健康和更快速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效能的含义
组织效能(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是组织行为学、组织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颇为复杂,含义较广.不同的评价方法、不同类型的组织对组织效能的定义也有不同的侧重,但无论如何,组织效能体现的是一种能力,而不单单是体现一种结果,当然,它终将体现在某种期望结果的实现上.组织效能是评价组织活动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提高组织效能是组织应对变化,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之一.研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不但要重视对其效能结果的研究,也要重视对其组织过程的研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是指:大学生体育社团合理利用资源,在不断满足成员需求的基础上,有效达成目标的能力.
2 体育社团组织理论相关研究现状
体育社团的组织理论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关于体育社团的组织理论的研究有很多.有些学者关注社团的组织管理模式,改善组织的管理模式,对于社团的发展十分必要.王艳[1]17-18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进行较为全面阐述,他将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的内容分为6个方面:组织、干部、活动、经费、奖惩和指导教师的管理,为高校组织资源有效配置提供理论参考.还有一些学者对组织的某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关于社团人员的研究也较为丰富:有关负责人方面,丁斌[2]21-22在调查中指出,社团由组织者和参与者组成,社团都有固定的负责人,但负责人制定的计划、目标和管理方法上下衔接较差,制约了社团的发展.有关指导教师的方面,韩冬[3]86-89根据社团的指导教师情况不同对社团进行了研究,指出:没有指导教师的社团多为自发性,换届时重乡情轻能力;兼职教师领导的体育社团在比赛前接受兼职教师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关于社团组织的制度、机构管理方面的研究,王远海[4]27-30指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已经普遍形成,并开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多数社团存在执行不力和随意性明显等现象.有关经费方面,罗宇[5]65-67通过对社团的现状、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情况进行调查后指出,大部分体育社团经费不足,来源多为学校支持或会费.有关组织活动开展情况方面,邵金英[6]21-23指出:绝大多数社团组织活动层次低.
由此可见,在众多体育社团组织理论研究中,学者的研究切入点各有不同,其研究涉及了组织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对社团现状的描述,缺乏社团活动效果和评价研究.而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与组织效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体育社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提升自身的组织效能.
3 组织效能相关研究现状
在能检索到的关于组织效能的论文中,针对企业的组织效能维度的研究较为活跃,其研究成果和应用也十分丰富.斯坦利.E.西肖尔(Stanley E·Seashore)将组织效能的标准分成了目的与手段、时间范畴、长期与短期、硬指标与软指标以及价值判断5类[7]56.而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效能研究,李明[8]82-90选择了组织成员满意感和组织成员个体绩效2项指标.许虎[9]4-16则采用了组织综合目标实现程度和服务满意度2个变量.殷琦[10]32则分为财务、内部流程、组织成长、相关者满意4个维度.对于衡量组织效能的维度,在管理实践当中,若要全面比较困难,因为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和主题不同,组织效能的维度也多种多样,呈多元化格局.
在体育社团评价缺乏有效定量方法的情况下,王旭光[11]27-28提出由组织建设、组织活动和绩效、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业绩(加分部分)4个模块组成了体育社团评估的指标体系.叶楠[12]1-4从层次角度出发,对体育社团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从体育社团的宗旨和使命、资金来源、公众基础、组织管理4个方面对个案社团进行了评价.不同于运行效果,组织效能关注的不单是效果,更是体育社团的目标与结果是否一致,还包括效率、收益和能力.
4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维度探析
影响高校体育社团组织效能的因素十分复杂,实质上,根据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深入研究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探索和分析其是否影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笔者认为,高校体育社团组织效能的维度应分为组织投入、过程和效益、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
4.1 组织投入方面
4.1.1 组织人员
组织人员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组织效能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人员包含社团的领导、指导教师和社团成员.
4.1.2 组织状况
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状况方面,可分为社团的目标、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机构设置等部分.每一个社团组织都有它预期的目的或结果,它是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的依据和动力.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对于一个组织的效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4.1.3 物质和财力
物质和财力是一个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正常运行的保障,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物质和财力是指社团运行的环境、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场地情况和器材设备等方面.
4.2 过程和效益方面
4.2.1 活动质量
社团组织的过程和效益体现在社团活动的质量上.它包括社团目标的实现、成员参与活动及水平提高情况、组织活动效率和频率等方面.
4.2.2 成员满意度
满意度是指对满意的程度.包括社团成员对规章制度、活动场地设施、活动次数和效果、社团组织机构、经费管理、归属感、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等方面.
4.3 可持续发展方面
4.3.1 相关者满意度
相关者主要是指利益相关者,他们对组织有一定的期望,期望实现,相关者就会满意,低于期望,就会导致不满意.相关者满意度越高,对组织的忠诚和支持就越高,也就会影响组织效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者满意度主要包括校领导、指导教师、周围大多数人等的满意度.
4.3.2 竞争能力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知识和能力,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并充分发挥,就形成竞争能力.竞争能力与组织效能成正比.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竞争能力包括社团的知名度、经费收入、对外交流等方面.
4.3.3 组织稳定性
组织在运行过程当中的稳定性影响着组织效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稳定性包括社团的流失率、决策权所在和是否注重重要成员的培养等方面.
5 结语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有自身的特点,应该形成特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因此,社团的组织效能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经过研究确定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维度,对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效能评价进行了基础性研究.
[1] 王 艳,张建新.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1).
[2] 丁 斌.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
[3] 韩 冬.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
[4] 王远海,赵兴武,车 婷.云南省高校体育管理与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
[5] 罗 宇.湖南高校体育社团经费运行模式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2008,93(4).
[6] 邵金英,楚继军,刘 燕.广东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6).
[7] 李成彦.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8] 李 明.关于我国业余体校组织有效性若干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6(2).
[9] 许 虎.大学行政组织有效性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10] 殷 琦.中国大学行政组织有效性度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1] 王旭光,王 洪,宋 岩.天津市群众性体育社团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
[12] 叶 楠,韩 冬.体育社团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