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工业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2013-04-11屠凤娜
■屠凤娜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工业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生态工业是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生态工业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核心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区。
生态工业 发展 生态城市 重要途径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工业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生态工业是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生态工业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核心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区。
生态工业的基本内涵
工业是现代化经济社会的核心,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工业也是影响城市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当今城市环境危机的根源所在。传统工业的发展导致进入自然界的废物和污染物越来越多。这些 “污染物”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威胁到了人类健康。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发展给环境留下了大量的 “三废”及其有毒物质,极大地破坏了工业所在区域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平衡。通常的解决办法是 “末端治理”,即对 “三废”及其有毒物质进行处理。这种所谓的 “减少污染”实际上是 “转移污染”、 “分散污染”。这种 “末端治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为此,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 “从源头开始预防污染”,即建立“生态工业”体系。
所谓生态工业,是指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和进化型工业。在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从区域范围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和废物进行统筹考虑,促使现代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工业的主题之一是采用消除或重复利用废料的 “封闭循环”生产系统;主题之二是提高产品的使用周期,减少废物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与消耗。可见,生态工业的发展既要着眼于每项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又要着眼于地区工业生态的全局性和互补性。因此,生态工业的发展为全面、根本地解决和控制污染,为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际策略,是一个城市实现其产业生态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展生态工业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工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是我们当前非常紧迫而必要的一项工作。主要体现为:生态工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生态工业建设符合环境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发展生态工业是解决工业污染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生态工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生态工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生态上和工业上的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通过 “能量转化”、 “物质交换”等原理,使一企业的 “废物”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料或能源,使传统的 “末端治理”转化为全程控制,从而达到无污染或污染排放最小化。同时,生态工业涵盖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与意识多个层面,并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外向型、开放式的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可见,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用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能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生态工业符合环境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管理思想和方式必然实现以下转变:环境污染由 “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环境管理由单纯的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环境保护由政府调控为主向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转变等。生态工业的建立,使在一定区域内的企业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把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既实现了区域内的清洁生产,又实现了污染物产生的最小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废物的充分利用能够带来一定的效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污染治理是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在政府行政强制下的被动行为。因此,生态工业建设符合我国今后环境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展方向。
(三)发展生态工业是解决工业污染的重要途径
发展生态工业是解决工业污染的重要途径。首先,生态工业的最高目标是使所有物质都能循环利用,而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很少,甚至零排放。其次,生态工业强调实现工业体系中物质的闭路循环,建立工业体系中不同工业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共生。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为废物找到下游的 “分解者”,建立工业生态系统的 “食物链”和 “食物网”,达到变污染负效益为正效益的目的。再次,生态工业要求把一些企业产生的副产品作为另一些企业的生产原料或资源加以重新利用,而不是把它作为废物废弃掉。这种回收利用过程是工业生态链的行为。
生态工业建设的载体与核心
生态工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领域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它涵盖生产、消费等多个领域;其建设方法具有广泛的互补性,不仅要采用传统污染治理和总量控制手段,还要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并注重吸纳应用现代管理工具。为此,要重视生态工业建设的载体和核心,即重视生态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
工业园泛指被分割和开发以供多个企业同时使用的大面积区域,一般具有某些可共享的基础结构,企业间有比较紧密地联系。工业园的类型主要包括出口加工区、工业群、商务圈、办公园、科研园以及生物技术园等等。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是指各种产业群体或企业群体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集聚起来,进行物质原料、副产品循环使用、能源层叠使用等的生产合作园区。园区内企业通过质能循环合作方式进行物质、能量的优化配置,达成企业间产业共生式关联,使产业系统获得互补的、共生网络式的集聚效应,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产业系统通过质能循环,使原材料、能源消耗和有害废弃物排放达到最小化,从而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关系。
(二)生态工业园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思路
生态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是生态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的一种重要依托。因此,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改造重构原有工业园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区,搭建生态工业园和高薪技术产业建设的技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和改善产业环境,完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改造重构原有工业园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区。我国以前的园区成长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政策起步和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对外开放,这种优惠政策已不存在,而我国人多地少和城市化的压力需要严格控制城市对耕地的占用。因此,在原有园区的基础上改造重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充分利用原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市场环境,调整招商引资战略,由政策优惠转向废弃物交流、共同获利、共同管理环境等成本节约的利益驱动,重新定位竞争优势,将赋予现有园区新的活力。
2.搭建生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的技术平台。生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需要生态技术予以支撑,生态技术的开发离不开科研投入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搭建生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两点内容: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科技支出所占的财政比重,确保科技攻关资金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基金落实到位。并对关键技术,如信息技术、生态无害化技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等进行攻关,提高这些生态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二是强化与企业的科研创新和交流,一方面,开发资源利用的新方式,延长经济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率、节能效率和生态保护效率;另一方面,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科技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高科研成果的推广普及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信息沟通和改善产业环境。目前,大部分企业对生态工业的策略以及实行生态工业的费用和效益等缺乏认识,对生态工业的理论、实践以及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加强信息沟通和改善产业环境,有利于生态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加强对生态工业的宣传。不仅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还要围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召开一系列研讨会、经验和技术交流会。其次,要加强政府、园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信息平台,加快相关信息的传递和流通,促使工业园积极开展生态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要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国际上著名的生态工业园区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充分吸收国际信息,借鉴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
4.完善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了使生态工业园区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和园区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推动。首先,要为园区推进清洁生产、建设生态网络类的项目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如专项基金支持、提供贴息贷款等,通过政策导向促进园区的生态化探索。其次,要加快制订、颁布环境保护相关条例和办法,出台有关土地、税收、信贷、排污费返还的政策法规,以保证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再次,要重视制订相应的支持鼓励政策。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运作。加大对环保科技产业、废物资源化企业的税收减免、财政扶持、贷款担保以及利率优惠力度,吸引废物资源化企业入园。
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进一步跟踪评估生态工业园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的综合能耗、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二是生态工业特征指标,如有无成熟的生态工业链,重复利用指标 (水资源、原材料、能源等的重复利用率),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如信息网络系统、废物处理共享设施等);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 (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 (万元GDP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有毒有害废物等的产生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等);四是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 (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 (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等)。
参考资料
1.金涌,董丽华,赵风云.循环经济与科学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4).
2.赵小苗,赵小惠.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河北工业科技,2001,(1).
3.杜丽丽,付颖.浅谈生态工业.中国环境卫生,2006,(4).
4.耿勇.生态设计策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1).
5.邓伟根,陈林.生态工业园构建的思路与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07,(1).
6.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山东大学,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