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分析

2013-04-11宋德海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田径专项力量

宋德海

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水平是决定专项动作速度和专项运动技术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田径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首要因素。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日趋完善,发展专项力量训练水平是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教练员开始注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并在力量训练中结合专项特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教练员没有正视向专项力量转移过程中专项摆动力量的训练,或只重视运动员起跳力量的训练,即下肢快速起跳能力的训练,没有将摆动力量与起跳力量放在同一训练台面上,训练结构、理念产生偏差。有研究证明,在现代力量训练中,摆动力量占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50%-60%。因此,正确认识和选择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是提高田径跳跃类项目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重要途径。

1 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力量的特征

1.1 起跳腿踏跳专项力量特征

田径跳跃类项目的最大远度或最大高度是由起跳速度、起跳角度和起跳高度形成的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所决定的。起跳由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组成。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这种与起跳技术密切相关的专项力量称之为“起跳力量”,并认为,跳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主要是指起跳力量。根据跳跃项目的特点和踏跳时力效应情况,跳跃类运动员的专项起跳力量训练必须具备两方面特征:一是腿部要有承受较大重量的负荷能力;二是在承受较大重量的负荷条件下迅速跳起的能力。因此,跳跃类运动员的起跳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退让性力量练习为主要训练内容,在动力性力量练习中应以发展快速力量和爆发力为主。在退让性力量练习中,除单一地发展退让肌群力量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由退让(离心收缩)到克制(向心收缩)迅速转换的能力。

1.2 摆动臂与腿快速摆动力量特征

摆动力量包括上肢快速摆臂力量和下肢摆腿力量。生物力学中,两臂以肩为轴,协调而有力的快速摆动,不仅能吸收后蹬时反作用力的偏心力,还能维持身体平衡。上肢摆动不仅可维持身体的平衡,还能带动身体重心上提,使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更长,达到更远距离和更高高度。上肢摆动有单臂摆动和双臂摆动两种方式。上肢摆动的主要作用是将运动员向前的一部分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下肢摆动可帮助支撑反作用力的发挥,达到增加人体的腾空高度。下肢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腿的运动起着协调和配合的作用。摆动力量越大,摆动速度就越大,起跳的效果也就越好。

2 专项摆动力量的作用

田径跳跃项目的起跳时间短,其过程从技术上可分为着地、缓冲、蹬伸三个阶段。众多周知,起跳是跳跃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在起跳过程中将助跑获得的水平位移速度通过起跳脚踏地、起跳腿缓冲、蹬伸及摆动腿屈膝前摆动作,以达到最大速度利用率,使人体向适宜的腾起方向跳起。另外,起跳过程中的摆动对减少着地时的制动力、提高起跳速度、增强起跳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跳跃技术中,应十分注重摆动腿的“摆”与“蹬”的协调配合,当起跳腿屈曲时,由于摆动动作的作用力而减少了起跳时的制动力,在起跳腿伸展时,摆动动作的反作用效果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因此,认为可把跳跃类的专项力量归结为快速蹬伸力量和高速摆动力量。

前苏联学者丘帕在试验中得出:踏跳腿在蹬伸用力过程中,总的用力值为335 kg,摆动腿提供的摆动力量为123 kg,占总用力值的36.7%,双臂的摆动力量为123.95 kg,占总用力值的37%。由此可见,摆动力量在起跳过程中的重要性。摆动力量越大,摆动速度就越大,起跳的效果也就越好。故在田径跳跃类项目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中应重视摆动力量的作用,提高运动员专项摆动力量水平,以更好的提高专项成绩。

3 影响运动员专项摆动力量的因素

3.1 教练员对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忽视

教练员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重视运动员的下肢快速起跳力量训练,忽视了专项摆动力量训练。譬如进行专项力量练习时,教练员让运动员通过快速蹲起杠铃、连续多级跳跃等练习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快速起跳力量,并没有强调运动员快速起跳时注意臂与腿的快速摆动,摆动力量与起跳力量的不均衡发展,致使跳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失衡。

3.2 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难以诊断与评价

在田径跳跃类项目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R型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检查与评定。这些研究缺乏对专项力量训练水平进行评定的研究。对田径跳跃类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的诊断与评定的研究中,存在对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手段的选取缺乏较为直观的科学依据,对测试指标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技术标准等不足。由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手段含有较高技术成份,缺乏技术标准对其测试(进行质量控制),测试的信度会降低。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

3.3 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混淆

一般力量练习与专项力量练习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摆动臂摆动姿势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摆动臂运动的形式、方向和强度各不相同,参与发力的肌群体及肌群间原动肌、固定肌、协同肌、对抗肌间关系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不同训练方式产生的力量对专项训练水平具有不同影响。摆动力量训练只有符合专项比赛时的力量特征,才能将一般力量与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分开。当选手初始力量很差,或者身体机能恢复性训练阶段(如损伤或放假以后的重新训练)时,一般力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对田径跳跃类运动项目来说,专项活动中的动作是复杂多样的,但在力量房利用器械进行力量练习时,力量练习的动作既简单又少。这很容易使所安排的力量训练变成一般力量练习而非专项力量练习。所以,在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员的摆动力量训练应注意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的区别。

4 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4.1 上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在跑跳过程中,踏跳时腿部的作用力远大于运动员自身的体重,如果没有很强的上肢力量,则对维持运动员空中平衡是很难实现,如果具有良好的上肢力量,则可使运动员在跳跃中有利于上体保持平衡,有利于髋关节保持领先的位置,同时也有利于腿的积极摆动。研究发现,对运动员摆动力量训练的研究方法手段较少,没有针对跳跃项目的专项特征进行力量训练。在此,提出几种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方法:1)原地快速摆臂+摆腿练习(摆动臂的最终位置与起跳瞬间摆动臂、腿位置一致);2)手持哑铃摆臂+摆动腿负重摆腿练习,练习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与比赛动作接近;3)模仿助跑时的摆臂与起跳时的摆臂相结合,可以采用节拍“1.2.3”,这样让运动员形成动作定位,更好的运用到实际运动项目中。

4.2 下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以髋关节为轴的加速—制动摆动练习。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力量和工作肌群间的高度协调能力是田径跳跃类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为此必须选择肌肉工作方式,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特征与跳跃项目专项运动相吻合的摆动性肌肉力量练习。在此,运用几种下肢摆动力量训练的方法:1)单腿提拉橡皮筋(提拉高度与起跳时摆动腿高度相同);2)仰卧状态下最快速度做跑的模仿练习;3)腿部负重和不负重的高支撑(吊环、双杠等)。

5 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5.1 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与蹬伸力量训练相结合

跳跃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构成是由跳跃专项动作本身的关键技术动作所决定的,即退让缓冲阶段的退让收缩力量+快速蹬伸阶段的克制性收缩力量+蹬摆配合的摆动制动力量,以及各运动环节通过瞬间的协调配合所产生的整体力量,这一整体的集中用力能力是专项力量的训练的高级阶段。应深刻认识到,“蹬”与“摆”的协同配合对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至关重要。

5.2 专项摆动力量训练应区别对待

在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中,必须坚持区别对待,要有针对性。针对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训练中,譬如田径跳跃类项目中的跳远项目和跳高项目,虽都属于快速—力量项群,但两者在进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时又有不同。所以,教练员应针对不同的项目、运动员不同阶段专项摆动力量发展的水平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摆动力量。

5.3 专项摆动力量训练与其它素质训练协调发展

田径跳跃类项目的力量练习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哪种力量练习,都必须与专项技术练习相结合,并且突出速度—力量这个核心。无论是蹬伸力量练习还是快速摆动力量练习,都是在速度力量范畴之内。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是由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身体素质来讲,速度、协调、灵敏因素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专项摆动力量训练还应与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相结合进行。

6 结语

专项摆动力量是田径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重要专项力量,田径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应由快速蹬伸力量和高速摆动力量构成。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取得。现阶段我国单独对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研究较少,教练员在专项力量训练中没有增加摆动力量的训练比例;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水平的诊断与评价手段有待于进一步的科技化;摆动力量训练时应注意与蹬伸力量相结合,一般力量是进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的基础,不能将其混淆;在进行专项摆动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训练的量与强度,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群体施加不同的训练手段,同时训练中要结合其他专项素质的一同发展,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并持之以恒。

[1] G·高纳卡.发展起跳阶段的蹬伸力量[J].奥运项目科技文摘,2005(2).

[2] 吕季东,龙跃玉.田径跳跃项目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诊断与评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

[3] 吕永安.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与方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

[4] 邹庆华,方玉皎.跳远专项力量及其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2(1).

[5] 王芳芳.对跳远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影响因素和训练方法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1).

[6] 魏安奎.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

[7] 宋德海,巢小春.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及力量评价指标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8).

[8] 王铁流.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及手段[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18(2).

猜你喜欢

田径专项力量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