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海关心态文化建设
2013-04-11金华海关课题组
金华海关课题组
·笔 谈·
试析海关心态文化建设
金华海关课题组*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反复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见心态健康问题已为党中央所高度重视。如何让海关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既是海关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维护队伍稳定,促进海关心态和谐文明,构建幸福和谐海关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阐述了海关心态文化的内涵,并对社会上几种不良心态的表现形态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最终从社会、海关、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了如何构建海关心态文化的几点建议。
海关文化;心态文化;和谐海关;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在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又反复强调指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问题,可见心态健康问题已为党中央所高度重视,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发展问题的认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期,面对市场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面对社会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面对利益格局调整变化带来的冲击,面对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带来的道德和秩序失范,人们的思想观念困惑多,社会心态嬗变复杂。海关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这些问题固然存在,如何让海关人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既是海关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把海关心态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课题,对其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对维护队伍稳定,促进海关心态和谐文明,构建幸福和谐海关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海关心态文化的内涵
所谓心态,就是指一定社会环境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情绪反应、心理感受和基本人生态度的综合反映,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观念的心理表现,具有显著的大众性、辐射性和渗透性。心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个人心态;二是以一种整体的形态存在,聚焦着社会热点,折射着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心态。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心态,并不是上述社会成员个体心态的简单叠加,它往往被整合成公众舆情这一具有政治意味的符号,具有大众性的特点,能深刻影响多数社会成员的期待和行为选择。
海关心态文化是指在社会主流文化主导下,海关及其成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围绕行业特色,围绕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围绕“忠诚公正、兴关强国”的精神孕育出来的,为大多数海关人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以及从中体现出的进取、诚信、健康、文明、和谐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
二、几种不良心态的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社会个体传统的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趋向分化和多元,对社会公平的心理预期提高,影响心态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加之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抑郁、焦虑、失眠等心理失衡的共性问题也困扰着人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倦怠:工作性质惯性化
人是追求刺激与多样性的生物,如果长期重复机械工作,必然会产生疲惫、困乏的心理。据凤凰网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表示,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生活,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通常在10个小时以上,加班成为家常便饭。据人民网调查显示,79.89%的基层公务员有轻度工作倦怠的现象。海关系统由于分工不同,同样存在着某些人长期从事单一岗位工作的现象,这种按“惯性”思维,日复一日唱“同一首歌”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以一种麻木消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社会、对待自己周边的人和事,丧失了应有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有的因为“角色认知”错位,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心理满足感,工作敬业度和办事效能降低;有的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二)补偿:定位不准求“心安”
补偿心理是个体在适应社会中发生偏差时,为求得到补偿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有的认为自己工作努力付出较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认为自己职位低、工资低、工作忙、加班多,当公务员吃亏;有的在进海关前,“觊觎”着这份“干活轻松拿钱多”的美差,好不容易跻身进来,却发现工作并不轻松,工资也不高,补偿心理开始作祟,伺机而动;又有的兢业一生,克己奉公,生活平淡,因为经常加班或出差办案忽略了家人,想着昔日失去的光阴和汗水,想着自己对家人的亏欠,寻求补偿的愿望就会十分强烈。
(三)攀比:失衡心理求“平衡”
攀比是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失衡在于其自身和周围的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系统内同职不同酬,系统外商人、企业家的豪宅豪车,令有的人心理总觉得不平衡。“为什么他能得到的我却没有呢?我比他差在哪里?”“别人能做的为啥我不能做?”“别人能当官,为啥我不能当?”“别人开宝马为啥我要坐公交?”这样用攀比心去自我发问最终促使心理上的偏斜,看着周围的人功成名就,便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将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等置之脑后,工作上无所用心,整日打着个人的小算盘。
(四)贪婪:人性弱点功利化
贪婪是指对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某一目标过份的欲求。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放大人性中贪婪这个弱点,使得人得陇望蜀。作为公职人员,手中都有一定权力,当这种权力可以使人通过“捷径”达到自身目的时,有的就会铤而走险,“用你的钱买我的权,用我的权赚你的钱”,私欲膨胀,甚至弃礼义廉耻于不顾、置法律法规于不闻。
(五)投机:职业心理落差大
投机是指根据对形势的判断,利用时机谋取利益。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种,由下往上分别为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上的需求。有的人在进入海关队伍前,对前景设计过于理想,对职业成就期待很高,希望借此平台实现自我,但现实中由于受到海关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重复平凡的日常工作以及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自我需求往往不能得到很好实现,于是就希望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谋求成功,工作不踏实,干活不认真,处事求圆滑。如果不能及时对这种现实与需求的矛盾进行良好的调节,就容易产生自我实现需求的认识偏差,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的投机心理就会膨胀,从而千方百计投机钻营、阿谀奉迎,一味谋求个人利益得失。
(六)侥幸:相信运气胜法律
侥幸心理就是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剖析职务犯罪的心理,侥幸过关几乎是共同的特征。有的虽心存顾虑,但认为自己行为隐蔽,钻点空子,不会被发现;有的明知违法还要犯罪,最后葬送自己的前程。这些人在实施职务犯罪的前前后后,都有一种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既见钱眼红,又都恐惧党纪国法的尊严和犯罪的后果。尽管如此,还是心存侥幸,尤其是一次、两次侥幸过关后,三次、四次也就心安理得、坦然自如。
三、不良心态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文化极大繁荣而社会心态弊病屡现,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分化加剧而导致转型期价值体系断裂,新旧观念冲突导致迷惘忧虑心境弥漫,社会“仇官”、“仇富”等阶层对立情绪日益严重;在生活节奏快、环境变化大、人际关系紧张情况下,由于思想教育空洞、舆论引导缺失、心理干预滞后等社会因素,导致人们产生焦虑、多愁、抑郁、烦躁、恐惧、悲观等心理障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不可回避的社会心态失衡的现实客观原因。对于个人来说,上述不良心态如不注意自我调节和积极引导,势必会造成情绪郁结、冲动或失控,行为偏激、固执或失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最终难免会对社会、单位及个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种心理与现实不平衡造成的心态失衡,从心理学分析,就是个人在自我安全感、人际关系及生活理想上出现偏差,究其原因就是责任心、上进心、敬畏心、平常心和服务心的缺失。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提及的十一种表现就提到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时至今日,在我们的队伍里,这种责任心缺失的状态依旧存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爱岗不敬业、不诚实不守信、办事不公道、服务不热情、奉献社会素质不高。有的还欺上瞒下、自欺欺人,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报“泡沫”数字,误导上级,欺骗群众;有的习惯了开会发文、讲讲话,却不深入实际和基层一线,也不解决具体问题;有的不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最终成为了一个占着位子不做实事的人,一个“唱功好、做工劣、跑上勤、跑下懒”的人。
(二)上进心缺失
相对于瞬息万变的企业生存环境,公务员岗位因其稳定的收入、相对较好的福利待遇和手上或多或少的权力,成了千军万马相争的“铁饭碗”,每年的“国考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在“一考功成”的宽松环境下,公务人员的风险、竞争意识也直接受到削弱。由于公务员系统内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法,大多数人员每年都只能集中在“称职大平台”上,激励机制通常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公务员基本没有什么危机意识。再加上职务晋升、职级晋级制度不完善,在各层级均形成的“天花板干部”现象,也难以有效地调动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工作不思进取,任务敷衍了事,生活慵懒散漫,最终丧失上进心。
(三)敬畏心缺失
古诗有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身处国门关口的海关人员更应当常怀敬畏之心。然而现在,我们公务员的队伍里,有的对法律不敬畏、对权力不敬畏、对人民不敬畏、对历史不敬畏、对人生不敬畏、对舆论不敬畏。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提出,当政府官员必须要有敬畏之心,时刻正确把握权力行使,时刻警惕权力滥用;要敬畏法纪,始终做到遵纪守法,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感到后悔。如果心中不存敬畏,容易造成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甚至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腐败堕落。
(四)平常心缺失
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豁达和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海关人都懂得月有缺满、事有顺逆这一道理,还存在看事情过分偏执,执着于是非成败的现象。对于工作认识不全面,追求热烈光鲜却不安于平常付出;顺境时踌躇满志、不可一世,逆境时萎靡不振、灰心绝望;有利时争先恐后,奉献时躲躲闪闪不肯出手;对待工作秉有“升官发财”的不健康心态,将职业看成追名逐利的工具,而不是自我提升和为人民服务的途径;日常工作对群众不热情、对同事不团结、对领导不诚恳,对工作敷衍塞责,不甘于忍受日复一日的报关单证,一味地追求“破大案”、“立大功”,小税看不上大案又破不了,这些平常心缺失行为都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港口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准则投资可视为是非合作博弈,港口企业要考虑自身以及竞争者的投资能力、盈利能力,这里分两种情况讨论其Nash均衡解问题。
(五)服务心缺失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人民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然而由于部分同志缺乏共产党人的信仰,缺乏对“人民公仆”的认同,造成服务心缺失,该办的事不办,不该办的事乱办,严重损害了单位的公共形象;有的把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变成只服务于某些人的权力,甚至变成了为部分人牟取私利的便利工具;有的办事不公道不正派,迎合一些人,冷落另一些人,搞特权,权钱交易。这些做法和行为与我们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鲜明职业道德是格格不入的,必须杜绝。
四、如何构建海关心态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海关心态文化建设将会促进个人、海关和国家发展。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从集体和个人两个角度出发,以国学精粹的文化感召和健康向上的疏导机制来构建海关心态文化。
(一)积极推广国学精典名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有些人盲目模仿西方过洋节,沉迷享受,陷入自我,这既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养成的缺失有关,也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缺失有关。因此,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解决部分人心态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以国学精粹和优秀典故的推广为切入点,则是弘扬“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条捷径。例如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其民族气节的熏陶。海关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与这些民族英雄类似的“把好国门”的重要责任,而典故中的“精忠报国”理念兼具当代价值,值得当代海关人学习和推广。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蕴藏着深刻的政治思想和人文关怀,包含着人与自然、社会的处世智慧和治世原则。传统文化中由“正心”、“自省”、“破障”、“明志”、“感恩”等组成的“人道”思想在心态调节上的作用,同样值得现代人借鉴。“正心”就是要端正心智而不存邪念,处事公道正派,评价人客观公正。“自省”就是要清醒认识自我,戒除骄狂浮躁心态。“破障”就是要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排除各种负面情绪。“明志”就是要振奋精神,把立志作为成就事业的基础。“感恩”就是要感恩父母,敬重于心常奉以孝;感恩师长,恭敬于礼明知于耻;感恩社会,洁身谨慎行止于廉;感恩祖国,鞠躬尽瘁,报效以忠。学会了感恩,我们才可能建构起良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这种良善的人际关系中“相濡以沫”。
(二)全面加强有效心理疏导,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
海关人大多经历了大学教育和公务员考试,其基础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然而心理素质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是解决个人心态问题的关键。一是构建心理教育和情绪疏导长效机制。通过入关培训等形式让关警员尽快了解自己未来所扮演的角色在工作、收入、人际等方面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防止出现补偿和攀比的失衡心理;通过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和阶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扭转大家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及时掌握人员心理状况信息、及时预警和干预;通过拓展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创新化解矛盾和疏导不良情绪的机制,构建起海关人诉求表达的渠道和网络,防止因情绪长期剧烈波动而导致心态失衡。二是建立海关人员岗位定期轮岗机制。结合关警员兴趣特长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定期进行轮岗和竞争择岗,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倦怠感。三是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将心理素质和心态健康作为各级干部任用的一项参考指标,通过突击谈话、随机测试、群众反馈等方式进行相应考评,对每一名干部的自我成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实现单位家庭有机融合,共同构建幸福和谐海关
良好心态的重塑不仅要依靠心理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也要依靠工作和生活这两个外部环境的优化。从关警员个人角度来说,我们为工作和生活投入的精力几乎占据了人生的大半,而在单位和家庭中耗用的时间则量化地印证了这个事实。因此,正确认识单位和家庭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努力实现“合和共进”,这是和谐海关建设的重要内容。
海关作为一个机关单位,培养良好心态成员、构造良好心态文化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职业伦理的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单位和家庭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环境,每个家庭一方面要独立处理内部事务、和睦邻里等,另一方面要热心关注单位集体的发展变化。作为单位一方面要了解每个家庭的状况并保护其不愿公开的隐私,另一方面应举办一些鼓励家属参与的活动,努力拉近单位与家庭的距离。和谐海关的建设必须要单位与家庭共同努力,既不放权也不越权,只有在幸福和谐的外部环境中才有可能淡化贪婪的人性弱点,孕育出和谐的健康心态。二是加强职业伦理建设。积极健康的职业伦理,既能有效避免倦怠心理,使大家从劳动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又能避免行为失范,从而维系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声誉。在团队中应大力提倡“以崇敬和责任之心对待工作”、“以明知和谨严之心对待自我”、“以真诚和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以敬畏和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诚恳和谦虚之心对待监督、批评”、“以豁达和坦然之心对待得失”等积极健康的心态。
(四)有效调节个人心态平衡,全面打造核心价值体系
健康的心态很重要,一个人心态好了,工作就会快乐舒心,身心就会愉悦健康,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家庭就会幸福美满,对利益就会知足常乐,对廉政就会守住底线。
从个人心态角度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是守住底线。不做坏人,是做人的底线,做好人,是做人的境界;而遵纪守法就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二是顺其自然。理想是人生的动力泵与加油站,但对于理想我们要克服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干好本职。三是立足自我。《易经》上说“临渊察鱼者,不祥”。别杞人愁天,索性踏踏实实地做事为人,把生命写在做人做事上,做完每件事,完成好每项任务,心理就会有快感,而不必写在情绪上。四是换位思考。生活中有阳光的一面,肯定有阴暗的一面,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也”,黄帝内经讲“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因此,不断对事物进行换位思考,努力把握命运中的不变与可变,寻找生命的力量。只要干一行、爱一行,不放弃、不抛弃,追求美好过程,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给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我们就会获得一个阳光的心态,美丽的心态,积极的心态。
从价值观角度看,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看法,对其他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架构,只有在保持健康心态基础上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才能达到最大的心理满足。具体而言,一是努力以“爱国、厚德、增信、创新、奉献”这一海关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核心价值体系,整套的价值体系通常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价值体系则更能内化成一种自然的情感;二是积极探寻海关及个人工作的新亮点,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个人工作方面除了单位要通过轮岗制度增加岗位新鲜度外,自身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不断地积累中总结和探寻日常业务中的新亮点。只有对工作有了积极的追求,对职业有了合理的期待,对未来有了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在不断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过程中得到幸福感,最终将“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的投机心理扼杀在源头处。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3.
〔3〕姚梅琳.中国海关概论〔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4〕邱吉,孙树平,周怀红.当前社会心态的考察研究与实践引导〔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2).
(责任编辑 郑志军)
课题组长何士电,课题组成员陈立平、杨刚、高燕芳。
构建海关心态文化,必须充分发挥其凝聚、导向、约束、激励、提质作用,深入研究分析由于社会观念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社会个体的利益诉求异样化、道德理念多样化而带来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态失衡问题,从而在全体成员中培养一种拥有积极向上、阳光明朗、乐观坦诚、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和心态模式。努力把海关心态文化建设成为集社会学乃至政治学、公共关系学于一体,兼顾社会成员个体心态和社会心态、职业道德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导向、先进文化熏陶等全方位、跨学科的“心灵治安综合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