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13-04-11宋春光闫秀荣
宋春光,闫秀荣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5)
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宋春光,闫秀荣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5)
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热潮方兴未艾,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又面临创意人才匮乏等挑战。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地依赖人的知识、思维和创意等,因此创意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政策制度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人体因素等都会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吸引与集聚。为了保证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各地区新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打造适合创意人才发展的环境、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等对于吸引和留住创意人才至关重要。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作为文化贸易大国,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期待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在未来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目前,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也越来越重视,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早在2006年,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发展起来。2009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更是势如破竹,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总量的近3%,达到9 876亿元。2011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中国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方面多了一个选择,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各项服务功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是人类的思维、知识和创意,所以人才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中国的文化创意企业不缺乏生产能力和畅通的营销渠道,因中国有众多国外公司的产品外包业务和多年来传统产业发展造就的消费人群、销售网络、消费需求。但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不同,它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典型模式,因此,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优秀人才的匮乏也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霍金斯等专家都强调了创意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厉无畏强调了创意产业人才匮乏的问题等。本文通过对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发展因素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更好地培养创意人才、留住创意人才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保障。
一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著作和文献很多,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创意产业概念最早源于英国,它的提出首先是作为政策概念,由英国政府于1998年提出的:“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而美国的类似产业则称为版权产业,日本称为内容产业,德国、韩国等许多国家也称为文化产业。虽然不同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有所不同,但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界定都是一致的。
英国学者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从知识产权角度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均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的经济部门。他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有效结合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几乎包含了所有新经济活动。奥克利认为当涉及更宽泛的文化领域,“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具有相同含
义[1]。陶斯认为过去20年来知识和人力资本作为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动力被广泛重视,加之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使得创意产业高速发展,这一巨大变化使得那些过去被称之为文化产业的产业与艺术产业一并被称为创意产业[2]。
在中国台湾地区则采用“文化创意产业”的说法,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通过国外学者对创意产业定义的阐述,不难看出创意产业是由文化产业发展而来的高级模式,国外学者所提倡的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基本一致,即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现代科技和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和灵魂,贯穿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复合概念,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集群。
佛罗里达对创意人才的定义是“具有才能的创意人”,他认为不是所有在创意产业工作的人员都是创意人才,只有从事“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创造性内容”人员才是创意人才。
厉无畏在《创意产业导论》中对创意人才的定义是:掌握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运用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中,并能推动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3]。
显然,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才,也包括技术、管理、营销等传统型人才。由于各类人才本身具有的性质不同,培养人才的政策和策略也应有所差异,如果使用过于宽泛的定义则会造成歧义。综合考虑,本文比较赞同佛罗里达对创意人才所做的较为狭义的定义。
二
一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地区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能为创意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创意,而创意恰恰来自于创意人才。佛罗里达认为“欧洲创意指数”和“创意资本理论”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水平,反映创意产业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发展创意经济所必备的条件和因素的指标,他认为人才的全球化是创意经济的根本推动力[4]。约翰·克莱德勒针对硅谷文化创新提出“创意社区指数”,引发了人们对地区怎样激发创意活力、汇聚创意人才的深入思考。经济学家格里则主张,地方政府应投入资金用于城市便利性的建设,从而集聚创意人才。查尔斯·兰德利认为地区发展同时应对各种各样的创意人才具有包容心和同情心。
概括起来,影响创意人才发展的因素有:政策制度、环境、文化和个体等因素。
1.政策制度因素。政策制度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既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又包括金融、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以及其他各项优惠政策等,这些政策制度对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5]。从根本上说,获得创意人才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教育和培养,这是内生途径;二是引进和集聚,这是外生途径,解决创意人才问题要依靠人才培养和人才集聚。因此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的政策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发展,许多国家在政策制度上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国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大多是依靠当地的大学或者相关的专业学校。例如澳大利亚依托南澳洲大学、昆士兰大学,建立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韩国国家级专业的文化创意大专院校达6所,某些大学开设的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达80多种。除正规专业院校培养外,另一种培养方式就是对创意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例如德国展览委员会等行业组织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专业人才培训内容,通过相关业务培训、调查实践、授予资格证书等方式全面提高德国展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英国政府在1999年就启动了名为“创造性的伙伴关系”的文化项目,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制订项目方案,通过创意机构与学校合作,从事一些长期文化项目,为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造就一大批潜在的人才。
由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就短期而言,集聚问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效果更为明显。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对于人才的集聚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做法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如英国政府首先设立了产业任务小组,建议政府必须与民间通力合作,以伙伴关系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芬兰成立了“芬兰文化产业委员会”,并推出Sisu计划,在迅速推进国内文化产业影响的同时也向国际化延伸。目前,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对文化产品的相关领域和进口管理进行规范。由于政策因素的有力引导,在形成产业园区方面更容易得到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比较而言,基础设施和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也更加完善,对于吸引创意人才的加入更有优势,这也是由创意人才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导致的。而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的形成更有利于创意人才的集聚。由于一个地区的教育、培训实力可能有限,且现在各地区对创意人才培养十分重视,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果能在人才集聚方面领先一步,就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胜出。
此外,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还包括法律因素,其中最典型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因为创意产业产品相对于传统产业产品而言更容易被复制,创意人才更加注重自己的创意是否得到保护,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创意产业将寸步难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对于创意人才的发展至关重要。
2.环境因素。由于创意人才在人格上具有独立性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怀疑的特点,因此,他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当一个地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设施,且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服务业方面非常发达时,由于这些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都有关联性,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够吸引创意人才,创意人才也会接踵而至,反过来又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环境因素而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基础设施、创意氛围、相关联产业等。由于创意人才有着与传统型人才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偏好,他们更崇尚个性、自由、开放、多样化生活方式。佛罗里达认为,当一个地区具有充实的商品市场及服务,由优美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形成的良好城市外观、低犯罪率、良好的学校等公共服务的完备,便捷的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这些都为创意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而宽松环境能够促进创意人才的创新意识的崛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身处一个具有宽容性和多样性的环境时,他们能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和团体,从而产生创意灵感和创新意识。对于创意人才而言,一个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环境,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环境可以为实现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具体包括:(1)舆论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既是创意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思想基础;(2)物质基础环境,当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时,创意人才的灵感经过实践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因此,无论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应尽力为创意人才提供研究所需要的设备经费等;(3)完善人才制度机制,影响创意人才成长的机制包括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竞争激励机制、量才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等,只有完善的人才机制,人才才能脱颖而出,在这种多元文化并存、容忍度高和开放性强的环境中,创意人才也才能激发创造活力。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主要指代表一个地区的各类文化属性,包括建筑、历史、旅游和地方特色文化等,很多是不能效仿和模仿的。佛罗里达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娱乐设施都会带来创新活力,像大型的游乐园、剧院等设施对创造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相反,一些富有历史韵味的建筑、博物馆、老街道,特色的酒吧、咖啡店、小餐馆,以及各种艺术展等文化活动更能激发创意的灵感。这些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因素正是创意人才发展所需要的,也恰恰是吸引创意人才的动因。
国内外许多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彰显着文化因素的影响力,例如英国泰晤士河南岸、纽约的苏荷、日本北海道小樽运河等。在国内,上海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产业基地、杭州LOFT创意产业区都是由旧厂房改造的,处处彰显着历史的文化内涵,能够唤醒人们的怀旧情节,这些都为创意人才发挥想象力提供了素材,也为创意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意空间和氛围。可见,文化因素对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因素除了这些硬件设施以外,还包括文化氛围,例如举办电影节、动漫节和动漫展等,这些不仅能够获取经济利益,也能够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创意人才也有帮助。
4.个体因素。创意人才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与精神,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一是在文化素质方面,缺乏文化知识、知识结构单一、对文化缺少关注的人,必然缺乏文化创新的潜能,在从事创作时可能会黔驴技穷,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创意人才。目前许多文化创意作品呈现出缺乏内涵、流于形式、生搬硬套的状态,其根源就在于创意者文化素养不足。二是在道德品质方面,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和高尚品质的人,其创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而有些人侵害知识产权、违背行业法规的行为,不仅会使真正的创意人才不愿意从事创作,也不利于创意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三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的支撑。为了保证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各地区新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打造适合创意人才发展的环境、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等对于吸引和留住创意人才至关重要。
1.政策制度方面。政策制度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宏观层面。一是完善总体的法律法规,可完善现有的《人才法》《文化创意产业法》等,尤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意人才发展奠定立法基础;二是改善总体的社会风气,可通过教育、宣传等活动形式,让整个社会重视创意人才和创意产业,把创意人才的发展作为整个社会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针对创意人才的评估认定机制和相关机构,培训相关人才,这是实施上述一系列政策建议的前提条件和执行基础。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由小学至大学、由学校到全社会都在鼓励创新、推崇创意。我们应大力发展高校的专业教育,开展文化产业方面的相关职业技术培训,对已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建成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等与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挂钩;建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开展校企合作,开拓产学结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针对创意人才的特殊性,打造适合创意人才发展的环境。
(1)对创意人才要有包容度。政府可广泛利用各种传播和教育手段、尤其是新媒体的运用,引导人们提高对创意人才的包容度。还可通过政府平台或社区平台举办多种公益活动,在交流和沟通中增进大众和创意人才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2)加强对创意设想和产品的宽容度。要依靠宣传手段、舆论引导和大众教育,引导大众提高对创意产品的欣赏和消费能力,增强对创意人才奇思妙想的容忍程度。通过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激发创意人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质环境上,对创意人才也要有保障,具体可有以下方式:确保创意人员收入在社会整体收入的前25%之内,而且保持定期的涨幅;提供定期的带薪休假、培训、技术研讨、出国深造等机会,让创意人员的知识技能处于不断提高更新过程中;为创意人才提供创意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等硬件设施,创造一个受重视的环境。
创意人才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低层次需要被满足时,也会追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更加渴望归属感。因此,还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企业定期规划一些新项目,让创意人员不断面临新挑战、新机遇,让其不因循守旧、敢为天下先的个性能充分展示;创建与高层领导沟通的顺畅平台,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予以嘉奖或口头认可,让其自身价值得到承认,以及追求自由、挑战权威的天性能有舒展的机会。
3.积极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创意人才从事文化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1)要保护已有的文化遗产。例如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和历史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易受到人类的破坏;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的甚至会逐渐磨损、消失。由于文化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人才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现有文化遗产对文化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一是政府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部门应派专人进行保护,并定期对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提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度;二是要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除设置告示牌等,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破坏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2)对文化基础设施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能够吸引创意人才的集聚。文化基础设施是人们观看电影、享受文艺演出、汲取知识的重要设施,也是满足文化生活的保障。对文化基础设施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文化基础设施外观和内部结构的保护,如电影院、图书馆等,不仅对外观需要进行保护、维修,其内部结构也要不定期进行完善和更新。与此同时,也要开发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新。当一个地区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创意人才的引进就不会成为一个难题,也会有更多的创意人才涌现。
[1]Towse R.Creativity,Copyright and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Paradigm[J].KYKLOS,2010,63(3):461 -478.
[2]Akley K.Include Us Ou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olic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Cultural Trends,2006,15(4):255 -273.
[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5]周政.国内典型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机制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06,(7):50 -52.
G124
A
1007-4937(2013)06-0054-04
2013-07-1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激励机制研究”(12532176)
宋春光(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