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字短讯

2013-04-11

海相油气地质 2013年4期
关键词:白云石烃源钻井

·勘探与进展

塔里木盆地于奇东地区获高产工业气流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公司在阿克库勒凸起东北、库尔勒鼻凸以西部署的于奇东1井,在奥陶系岩溶圈闭中获工业气流,日产气6.37~7.04万立方米,预示了于奇东―草湖西地区天然气领域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渤海再获油气发现中国海洋石油股份公司在渤中凹陷西斜坡 (平均水深约28米)钻探的渤中8-4-4井(完钻井深1962米),共钻遇约50米厚的油层和11米厚的气层,经测试平均日产油约660桶。另外,在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平均水深约15米)钻探的垦利10-4-1井 (完钻井深2395米),共钻遇约45米厚的油层,经测试,平均日产油约2800桶。

国内首口超深海相页岩气探井完钻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部署在川东南林滩场―丁山构造带上的丁页2HF井,完钻井深5700米,在主要目的层发现优质页岩气储层。

华北中新元古界油气勘探开钻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和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部署在承德地区宽城洼陷喇叭沟断背斜上的冀元1井,以中新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雾迷山组为常规油气目的层,兼探洪水庄组页岩气,设计井深2800米。该井具有"新地区、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的特点,它的钻探将对我国北方地区古老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南方海相烃源成烃研究获重大进展由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海相层系多形式烃源成烃过程示踪"通过验收。研究证明了微生物对藻类改造作用是有效的;根据不同因素,将生烃母质分为不溶、可溶和酸溶有机质,将有机质赋存形式分为分散型、聚集型和化学型,将烃源分为原始烃源、再生烃源和化学烃源;验证了碳同位素在沥青―源岩―原油―气示踪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发现稀土元素组合特征可作为很好的沥青来源示踪指标。

刚果近海获重大油气发现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在刚果 (布)近海的MarineⅫ区块(距离海岸15千米,水深20~50米)的 Nene′Marine构造上,经过发现井和探边井的钻探,估计该区块有近6亿桶石油和198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储量。

东西伯利亚发现油藏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伊尔库茨克地区莫戈金斯基区块获得发现。10号探井显示,天然气和凝析油的流量达42.5万立方米/日,原油流量90立方米/日。另外在丹尼洛夫斯基区块获得原油流量165立方米/日。

·新观点与新发现

解密白云石形成之迷白云石矿物在地层记录中十分常见,并能够在实验室高温条件下被合成,但它在低温条件下的成因机制依然是迷。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Jennifer A Roberts及同事的研究显示,聚苯乙稀球体表面的羧基能够在30℃的环境下,催化白云石从溶解剂中析出。自然白云石表面有高浓度的羧基,这可能是白云石低温形成的关键。

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三叶虫化石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的野外地质人员,在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布龙果尔地区石炭系凝灰质砂岩中,首次发现一枚三叶虫化石。该化石保存完好,轮廓分明,长2.5厘米,宽1.2厘米,经鉴定为小粗栉壳虫(未定种)Humilogriffithides.sp.时代为中石炭世,在这枚三叶虫化石的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和海百合化石,这为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石炭纪的古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资料。

·新技术与应用

粒子冲击钻井国内首试成功试验是由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在四川龙岗022-H7井进行的。粒子冲击钻井是将2%~5%的钢质粒子随钻井液注入井下,在射流作用下以超过1000万次/分钟的高频和大于100米/秒的高速撞击岩石,配合钻头切屑齿破碎岩石的一项钻井技术。此技术较常规钻井机械钻速提高3~4倍,在硬夹层中钻进可节省1/3时间。

我国研发出油水分离新技术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雷研究员介绍,他们发现仙人掌刺在雾气流中可以连续地集水,刺表面收集的水滴能被其表面结构自驱动向刺的根部聚拢,于是制备了锥形的针尖,并模拟仙人掌刺的表面来构筑微米―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实验显示,由于材料本身的疏水亲油性质,油水混合物在流经锥形针尖时,油滴会被吸附到针尖中,慢慢汇集成较大的油滴,然后被驱动走,再开始下一个集油的循环。这种"边收集边驱动"的分离技术,能实现连续、高效的油水分离,分离效率可达99%以上。

·统计与数据

苏里格气田出现累计产气上亿方的水平井鄂尔多斯盆地苏53-7-40H井(水平段长1001米),2011年4月24日投产,到2013年8月19日,累计生产859天,产气量10004.68万立方米。

·其他

“铁人1井”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4月王进喜率1262(后改为1205)钻井队到大庆后打的第一口井——萨55井,以“人拉肩扛安钻机,端水打井保开钻”的方式,用5天零4小时打完此井,创当时最好记录。50多年来,该井一直为自喷井,累计生产原油超过15万吨。

科学家首次拍下沥青滴落瞬间1944年设立于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沥青滴落实验,经过69年的等待,终于利用一台摄像机,首次拍摄了焦油沥青坠下一个液滴的画面。一滴沥青液滴需要7~13年时间才能形成,但只要1/10秒便会滴落。实际上液滴的形成速度主要取决于沥青的确切成分,以及温度和震动等环境条件。有的科学家认为,该实验的价值在于沥青滴落燃起了好奇心,而好奇心是科学的关键要素。

猜你喜欢

白云石烃源钻井
遵化市魏家井白云石矿冶金用白云岩矿地质特征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中白云石成因探讨
白云石有序度与流变特征的研究进展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东濮凹陷西南部晚古生代—早新生代烃源研究
青阳白云石矿采场回采顺序优化
中国近海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