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华夏阅读论坛”之“章太炎先生国学思想研讨会”综述
2013-04-11张思瑶
张思瑶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6月13日至15日,2013年“华夏阅读论坛”之章太炎先生国学思想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由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苏州图书馆江南文献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杭州市名人纪念馆、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及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办事处承办,执行承办单位为杭州市余杭区章太炎故居管理所及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文体中心。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北京、山东、河北、甘肃、江苏、浙江、贵州等地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章太炎先生的嫡孙,原民革苏州市副主任委员、苏州中山学院院长章念翔先生也从苏州赶来参加了这次活动。
1 开幕式暨授牌仪式
2013年6月14是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1869—1936)逝世77周年的纪念日。这天上午,2013年“华夏阅读论坛”之章太炎先生国学思想研讨会的开幕式暨“华夏书香地标”授牌仪式在仓前街道章太炎国学研修中心举行。开幕式由余杭区文广新局局长冯玉宝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原苏州市民革副主委、苏州中山学院院长章念翔先生,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常务副主编、南京大学蒋广学教授,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所长徐忆农女士,苏州图书馆书记、副馆长许晓霞女士,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维强先生,西泠印社理事、著名书法家林公武先生以及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文物局陈冠中副局长,余杭区人民政府许玲娣副区长,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潘沧桑副处长,余杭区仓前街道党建委葛建伟书记,余杭区仓前街道党工委王志亮委员。
许玲娣副区长介绍了章太炎故居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开展情况:2006年,章太炎故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故居完成修缮工作后,尽量恢复了章家生活时期的原貌,并重新开放。2013年5月,余杭区启动了《章太炎全集》的编纂出版工作,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许副区长同时感谢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即将授予章太炎故居“华夏书香地标”荣誉称号以及“太炎故里,书香仓前”纪念牌匾,这使得章太炎故居成为“华夏书香地标”在浙江省内的首家授予地。她还表示,一定会不断努力,让这块地标的根基更深,书香更浓。
接着,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所长徐忆农女士应主办方的要求,简要介绍了南京图书馆的国学研究所和南京图书馆的国学研究传统。2012年2月,南京图书馆研究辅导部正式更名为“研究部”,同时加挂“国学研究所”的牌子。徐女士并介绍了这一年多来研究部主要开展的工作:(1)在南图的馆刊《新世纪图书馆》增加了“国学研究”栏目,着意登载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与普及性文章;(2)筹备并成功举办两岸三馆(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玄览堂珍籍合璧展”;(3)参与南图阅读节活动,成功举办“西游记”、“水浒传”主题论坛及专题讲座;(4)邀请专家参加南图“过云楼”藏书鉴定会,起草鉴定书,及时对“过云楼”的进展进行报道,同时也参加南图竞拍古籍的相关工作;(5)参与《中华大典》、《中华医藏》、《中华珍贵典籍史话丛书》、《金陵全书》的编纂工作;(6)定期举办“江苏省图书馆业务基础知识培训班”和馆内人员古汉语培训班;(7)建好南图网站“业界资讯”栏目,新开辟“图书快讯”栏目;(8)完成国学图书专题阅览区选书布局工作,定期编印“国学图书阅读指南”向读者发放,并根据“图书快讯”中的各类排行向馆领导和采编部提供推荐购书单;(9)在“世界读书日”举办“书籍的历史”专题展览和讲座。
随后,苏州图书馆副馆长许晓霞介绍了位于苏州锦帆路的章太炎故居,同时也是声名远播的章氏国学讲习会和《制言》半月刊社故址的概况,以及苏州图书馆江南文献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作为重要的文献典藏单位,苏州图书馆古籍收藏比较丰富,是首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现存古籍的质量和数量在江苏省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名列前茅。2011年6月,苏州图书馆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合作建立了江南文献研究所,从而为江南地方的文献收集、发掘、整理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效促进了苏州乃至江南典籍研究工作的开展。
章太炎嫡孙章念翔先生也在开幕式上致辞。章先生期待这样的论坛、研讨会能够三、五年举办一次。通过这样的会议,把章太炎的国学思想研究得更深,把章太炎的思想及精神传播得更远。
开幕式最后,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和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维强先生分别为章太炎故居颁授“华夏书香地标”荣誉匾额和“太炎故里,书香仓前”牌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福州著名藏书家林公武先生及南京篆刻家杨靖华先生分别向故居赠送书法作品和“太炎故里”印章。
此外,本次会议召开前,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苏州图书馆江南文献研究所、苏州中山学院以及章念翔先生个人都已向章太炎故居管理所国学图书馆赠送了文献,以促进对章太炎的进一步研究。
2 蒋广学教授的主旨报告
6月14日下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主持了章太炎先生国学思想研讨会,会议地点在浙江省委党校教学楼的420会议室。会议一开始,由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常务副主编蒋广学先生作主旨报告。
蒋教授在半个多小时的报告中,蒋教授简要谈了他是如何看待太炎先生的学识以及是如何把握的。首先,章太炎在进入中国政界和学术界的时候,有三个标志性的人物可以同他作比较,分别是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和孙中山(1866—1925)。就目标来说,四个人是一致的,但方法上各有不同。要了解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应该与当时的几个重要人物相比较,从不同的政治思想和特色上来把握。
其次,章太炎视野之下,国学是什么,他讲的国学与原来的国学体系有何不同?章太炎所讲的国学,是分解了原来的国学体系,并灌注了他自己的学术思想。许多人认为“国学”这个提法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大而化之不错,但具体理解情况有不同。“国学”概念的提出,并非是针对西学,而是针对当时的思潮,以及针对康、梁讲中国学术的背景。章太炎认为中国在满清入关时就已经亡了,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恢复种姓。因此国学就是汉学。而当时的梁启超不太讲国学。在章太炎等学者看来,国学是一种口号,不仅对西学,而且对康、梁,具有强烈的宗族主义。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之学,他讲的国学,不是经史子集,他是要分解经史子集的结构,融汇现在的学术精神。
再次,章太炎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之外,有两点要牢牢记住。他是一名古文经学家,支持考据的观点,他不说空话,做学问都有文献的根据,此其一。由于他一生非常坎坷,因此一直信奉佛学的法相,此其二。
3 异彩纷呈的交流研讨
主旨报告结束后,研讨会正式开始。在将近四个小时的研讨过程中,共有十八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发言的主题围绕三个方面,分别是:章太炎的思想,章太炎的生平与交游,章太炎相关书籍、资料的推介和分析。
3.1 章太炎的思想
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汤炳正(1910—1998)之孙汤序波作了题为《太炎先生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的主题汇报,认为章门能出那么多杰出人物,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十分罕见,用一句“名师出高徒”来解释未免太过宽泛,章太炎的教育方法必有特别之处。报告中通过诸多事例,包括其祖父汤炳正的例子,总结了章太炎培养学生的三个秘诀:“立身”教育,教学中重视“小学”以及为人老师要胸襟广阔。
余杭区史志办的杨法宝调研员认为要将章太炎的革命思想纳入到其学术思想和国学思想中去。再有,章太炎治学思想的特色,主要是实事求是。第三,章太炎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学术上,他完全代表老百姓。第四,在培养人才方面,章太炎认为教学要想之复杂,说之简单。第五,章太炎的思想并不腐朽,而是与时俱进的。他并非固执己见,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为人也是有错就改。总之,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之所以生命力强,是因为他是一个唯物论者。
杭州师范大学的杨际开教授的论文《章太炎与辛亥革命——以清学史的政治困境为线索》,洋洋洒洒六万余言,在报告中杨教授取其精华,介绍了章太炎对戴震的理解,认为戴震提出了对清代上层建筑非常尖锐的批评。俞樾是戴震朴学的学生,受老师影响,也对清朝的体制有所批评,因此清代的学风里有抗议清代专制精神,这种精神到了清末便逐渐体现出来。
杭州名人纪念馆学术部主任陈杰的报告题目是《试论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思潮对章太炎思想的影响》,希望就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体现的平等观思想的来源做解释。陈主任认为章太炎的思想受到日本宗教学派的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寻求西方认可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中国社会有类似的地方。寻求西方认可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全盘西化的“鹿鸣馆”模式,另一条是井上哲次郎(1855—1944)认为的,应该把日本文化用西方的方式来阐释,把东洋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让外国人接受我们的文化。在《齐物论释》中,章太炎用国学解庄子,提出了高于西方的平等思想。陈主任认为章太炎思想和日本的国粹思想及宗教思想一脉相承。
同是来自杭州名人纪念馆的副研究员斯彦莉女士,视角非常独特,她的报告介绍了她作《中西对撞:从章太炎与胡适的文化对峙看近代学术的辗转前行》这篇论文的具体思路。斯女士首先回顾了国内章太炎研究的大致历程:从章太炎逝世的1936年开始,到1949年这十几年间,对章太炎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他的简单评价和生平回忆;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时,引发了关于如何看待章太炎的争论,以此为契机,使得对章太炎的研究进入高潮;上世纪90年代后,社会思潮发生变化,人们对于旧有文化的态度慢慢改变,国学热慢慢兴起,焦点微调。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提出晚清和“五四”共谋开创中国现代文学新天地的观点,使得斯女士开始关注章太炎和胡适(1891—1962)的文化对峙,并慢慢将这方面的研究深入进行下去。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王梅副研究馆员从当代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来看待章太炎的国学思想与革命精神。她认为后人或许无法从文本中继承章太炎,但可以学习和继承他的公共精神。如今的我们和章太炎有着共通点,这个共通点就是公共精神: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并且充满正义。王女士认为从章太炎的身上可以得到五点:第一,章太炎将革命与国学有机结合;第二,革命具有道德性与正义性;第三,国学是国家的精神命脉,通过讲国学来推广国学;第四,弘扬革命国学,后人应该在各自岗位上融入和诠释这种公共精神;第五,提出苏州国学讲习会也是阅读推广的一种表现,使更多人了解国学,国学成为了延续性的载体,使得精神往后延传。
3.2 章太炎的生平与交游
苏州图书馆古籍部沈黎馆员在报告中介绍了苏州章太炎故居的地点和现状,同时再现了章太炎在苏州期间的一些奇闻趣事,最后总结了章太炎选择苏州作为国学讲习会授课之地的三点原因:一是苏州人文荟萃、先贤众多,章太炎生平极其仰慕范仲淹(989—1052)、顾炎武(1613—1682)二人(此二人皆为今苏州籍),所以欣然接受邀请来到苏州讲学;二是章太炎治学尤其重视《说文》,而自民国以来,《说文》已成僻书,北京、上海难以购得,但苏州书肆多、版刻精,从而解决了教材难得问题;三是苏州的好友众多,如异性兄弟金天翮(1874—1947)、李根源(1879—1965)等,以上三点原因使得章太炎与苏州结下不解之缘。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徐雁平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在检索《申报》资料库时,发现章炳麟在诂经精舍之外的其他书院考课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梳理,认为自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这五年应该是章太炎积攒学问的阶段。从书院考课的情况看,章太炎学生时代擅长的范围主要是经学,除经学之外,史学和汉学也有表现,因此他早期研究特别关注经学,后期取得的成就也应与此有关。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乔云霞教授,从新闻史和新闻人物的独特视角来看待章太炎,认为要按历史学的观点,将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用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公车上书”后,章太炎参加了康有为办的强学会,同时办了11种报纸,并担任7种报纸的主编。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政论,内容大多和今天的国学有关,都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社会问题。同时,乔教授还介绍了许多章太炎与报纸、政论息息相关的史事,在座的人都听得意犹未尽。
民革苏州市委文史委员会委员、南社问题研究专家沈愈,考虑到章太炎同时作为学者和革命者,有其特别的人生轨迹。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其弟子汪东(1890—1963)的生平和行谊。章太炎通过在日本的国学讲座以及在苏州的国学讲习会,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学生中大批都是学者型的人物,汪东却比较特殊,兼有学者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汪东出生在统治阶级的家庭,却在日本一下子加入了孙中山的革命团体;年纪轻轻,即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政论文。报告中还简要介绍了民国以后汪东与章太炎在学术上对国学的提倡,奋斗历程与师生友情,但不无遗憾的提到,人过中年,汪东曾经的豪气和激情都化作了的风花雪月。
浙江省嘉善县地税局稽查局的浦雅琴女士,同时也是网络名人梦之仪,介绍了章太炎与女婿龚宝铨(1886—1922)之间的一些往事。
3.3 章太炎相关书籍、资料的推介和分析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王诚搜集了最近二三十年来大陆和台湾学者对《齐物论释》这部著作的研究成果,并作述评。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齐物论释》的学术背景主要来源于子学、佛学及西学;第二,该书的时代背景及思想阐释;第三,认为章太炎的《齐物论释》是一部融摄多元文化、充满思想张力、包含多重阐释空间的著作。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何关峰博士为大家带来了对《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齐鲁书社2012年10月版)的研读和分析心得。他将书中辑录的学术怀疑、批判类批注分为质疑、存疑、指错和纠错等类型,分别进行举例分析,从阅读和学术批判以及学术创新的角度,探析了章太炎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的学术批判精神。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宗瑞冰、刘栋二位馆员此次将一条至今未刊的章太炎题跋公之于众。这条未刊题跋记录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部明刻本《春秋经传集解》之内。此本已经著录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编号为2469。全书共二十八册,题跋书写于第一册的扉页,字体为隶书,但有几个字篆书的痕迹很重。题跋末钤白文正方朱色印章,印文为“章/炳麟”。题跋录文如下:
明仿相台本《春秋经传集解》二十八册,去岁于京肆得之。其首叶已剜改,盖有清内府印也。今年秋,门人吴承仕复得此袠,摹印弥精,而首叶亦剜,遂以旧所得本与换云。乙卯十月章炳麟书于京师钱粮胡同。
报告并介绍了此条题跋的撰写背景及宗、刘二位馆员对题跋的印证过程。
来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张芳硕士和张思瑶硕士以书评的方式推介了与章太炎有关的三本书籍。张芳从“有学问的革命家”与“有思想的学问家”两方面对《追忆章太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4月版)进行了梳理与评介。张思瑶通过对复旦大学教授姜义华先生的《章太炎评传》、《章炳麟评传》的对比系,介绍了两部书以评领述、评中见学的人文内涵。
综观本次研讨会,第一,重视将章太炎其人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来看待和研究,关注点不仅在于章太炎本身,还注重与章太炎有交集的相同社会背景下的其他人。第二,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既有关注章太炎和胡适的文化对峙,也有未刊题跋的公之于众。第三,无论是在职业方面还是年龄层次方面,都显示着参与研讨人员的多样性。
〔1〕 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
〔2〕 洪治纲.章太炎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12
〔3〕 傅杰.章太炎学术史论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