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3-04-11徐伟宏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生产性体育产业集群

徐伟宏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服务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全面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迫切要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产业作为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在湖北省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得到提高,也存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推动体育产业为促进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何构建和谐发展的湖北、怎样在“两圈一带”等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以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体育产业作为湖北省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大、竞争力强。体育服务业的后向关联产业部门主要有运动设备生产的制造业、体育用品生产的加工业、运动场馆生产的建筑业等产业部门,这些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提供给体育服务业的两部门(竞技运动观赏服务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作为生产体育产品的投入品;体育服务业的前向关联产业部门主要有媒体业、博彩业和其他产业部门,而体育服务业生产的体育产品以及衍生的无形资产成为提供给这些产业部门再生产的投入品。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促进城市体育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专业化水平,这对于全国各省市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1 体育产业是湖北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地区“十一五”规划之后产业结构发展的核心任务。体育产业也正处于一个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新的成长阶段,尤其在加入WTO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体育产业等十大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国家战略,为体育用品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在有力的国际大环境支撑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围绕体育产业所形成的经济已成为推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2010年湖北省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为195.88亿元,增加值为95.57亿元,占全省 GDP的0.60%,从业人员为16.85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0.46%。其中,体育服务业总产出为44.27亿元,占体育及相关产业的22.60%;增加值26.42亿元,占27.64%;平均从业人员为65 786人,占39.05%。体育用品业总产出为140.94亿元,占体育及相关产业的71.95%;增加值为66.18亿元,占69.25%;体育场馆建筑总产出为10.67亿元,占体育及相关产业的5.45%;增加值2.97亿元,占3.11%;年平均从业人员为5 949人,占3.53%。

1.2 体育产业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

体育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位置,取决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带动效应及体育产业性质等。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范畴来看,体育应该作为事业来发展,作为产业来经营,作为行业来管理。体育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城市升级的推动力。传统的制造加工业,科技含量低、产量低、人力多、占地多,污染大。在现代化的城市经济转型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是大力提升和优化体育产业。城市发展体育产业,可提升城市产业结构中高效、高端、高产、高附加值产业的比率,引领产业发展的潮流,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体育产业,更强调健康、和谐、稳定,把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利用少的道路。发展体育产业将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1.3 发展体育产业有效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发展体育产业,能够很好的把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这不仅对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产生良性循环作用,而且能够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效益。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就要开发各种新型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推进创新成果的应用,使城市经济发展由“拉动投资”向“创新科技”转变。体育产业以其高新技术、竞争力强占据产业链高端,另外,体育产业对创新资源、创新知识有较好的掌控力,能够很好地将创新资源转化为创新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改善城市创新环境。体育产业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资源创新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服务创新也具有间接性的改善作用。创建新型经济城市,不仅需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需要加强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这样有助于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和发展。体育产业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各个行业领域的竞争力,而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和渗透具有促进作用。

1.4 发展体育产业,增进社会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体育本身是一种充满竞争的社会表现,体育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体现的。而体育产业是体育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人们日益改善的生活质量而发展。因此需要完善体育产业管理机制,增进社会健康,在补偿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价值。体育产业是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健康、和谐、科学的生活环境,充实了人们大量的闲余时间,解决了老年人、残疾人的健康问题,满足了青少年儿童体育娱乐需要。随着城市居民的老龄化情况的出现,现代医疗手段、医疗费用的问题凸显出来,使各地政府对其问题都非常棘手。而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健身运动、消遣娱乐是改善老年健康的一种最健康、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体育产业是增进社会健康的重要支柱,它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强调生存质量和精神健康,而生活质量好坏取决于健康、稳定、和谐等要素。人们获取良好生存机会的基本前提是健康,然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常常包含了各种不定性因素,尤其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体育产业的出现,可以引导社会、家庭、个人进行科学、合理、积极的生活,抵制不良的习惯,以改善生活质量[2]。

2 体育产业作为湖北省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政府支持体育产业作为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要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重要时机,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坚持国际化、高级化、科学化、聚集式发展方向,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提升体育产业总体水平。目前,湖北省体育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总量不足、品牌不够好、资源有待挖掘等系列问题[3]。面对这些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应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1 营造发展体育产业的制度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这个文件的颁布肯定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国家政策扶持的难题,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殷切希望:”湖北应该加快发展,走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体育产业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大,产业关联性和扩散效应强,能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国务院批准武汉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育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符合武汉试验区发展主题[5]。

2.2 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基础设施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可以为体育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也刺激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消费。湖北省楚文化源远流长,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服务业已初步形成,尤其是周边的各个省市,通过湖北的”辐射波”吸纳资源,传递信息,融通资金,开拓市场,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和市场,补偿体育产业发展的不足。从发达国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看,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通讯、信息和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湖北省可以通过与一些基础设施的联合建立来扩大消费需求[6]。

在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在完全靠竞争,适者生存的市场中,个人和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实现最高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由于市场经济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仅仅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必然出现市场混乱,人心惶惶。湖北省政府若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这一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就必须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第一,政府应进一步改变一家独办体育的格局,打破各种政策壁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本进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第二,进一步整合现有体育设施资源,打破各种体育资源的系统分割,用法律法规明确社会上各种体育场地对全社会开放的责任,推动有限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加大政府、学校、企业各单位体育基础设施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7]。第三,要打破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壁垒,形成基础设施服务的网状格局。第四,科学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形成职能配置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区域分工体系,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8]。

2.3 建立完善体育产业人才支持体系

建立完善的人才支持体系,能够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这就要求体育企业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不断吸引国内外的体育科技人才来湖北大展身手。要不断建立体育方面的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国外企业的密切合作。湖北省高等院校众多,尤其武汉市——中国科教基地之一,拥有高等院校52所,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680余家,专业技术人员45万,两院院士48名,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武汉东湖开发区,在信息、生物工程、高新科技、微电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以高素质的体育科研队伍、雄厚的科技发展为背景,为体育产业的高新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2.4 促进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湖北体育产业的企业相对比较独立,或者区域分布零星、分散,得不到有效、合理整合的体育产业资源,势必会造成企业信息不对称、人才流失、创新科技含量低、交易费用参差不齐。体育产业机构形成的发展链,便无法清晰的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所认识,造成企业成本高,效益低。区域的持续和谐的、健康的、稳定的发展是以相关因素的空间聚集配置为基础的,在区域产业聚集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空间聚集配置效益,不仅决定着区域发展的空间、适应性、完整性,还决定着区域的全部聚集利益。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和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仅依靠政府力量很难保证区域经济始终沿着健康路径发展。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分工明确和专业化强的过程,其它产业若能较好的融入到体育产业的分工之中,不仅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为体育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体育产业的集群化,从根本上就是要研究体育产业内具有的有效价值供应链在一定区域的相对集中。但在一些体育娱乐业的恶性竞争、体育赛事经营的垄断都在说明体育产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已经在局部发生了市场机制失灵的这个问题,显然,要促使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必须借助政府力量的适当支持。因此,湖北发展体育产业采取集聚方式,是体育产业追求规模化、专业化的必然结果。体育产业是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居民的消费、生活、娱乐等有一定的要求,但还不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加大力度,如果政府的宏观作用发挥不明显,体育产业集群就很难形成。高度专业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需要满足自身发展的内部资源,还需要形成”集聚效益”。湖北体育产业发展,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空间辐射型集群发展模式。以武汉一家或多家体育龙头企业为主,区域间企业展开分工协作为的合作伙伴关系。体育企业利用自身垂直一体化的同时,将非优势业务外包给区域内其他中小型企业,各企业发挥自身核心优势。集群内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体育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等活动。因此,辐射型产业集群的结构度较高,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高。

第二,供应链条型集群发展模式。区域内集聚与体育产品或服务相关企业的不同生产环节,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分别组织生产与销售等活动,就形成了供应链。体育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同属于体育产品的上下游,企业彼此间存在投入与产出的联系。供应链间密切分工合作成为维系集群企业发展的动力,每个企业都在供应链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局面。这样才有可能吸引位于供应链不同环节上的企业为了节约物流成本,降低交易费用而集聚在同一区域发展,形成链条型产业集群。

第三,共生网络型发展模式。以武汉某一体育产业为核心,由许多中小型体育企业集聚在该区域内,参与体育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工艺分工过程,按照协作的原则企业之间结成网络状,实现生产社会化、流通市场化和组织网络化的网络型体育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以体育产业为主导,形成多层次相关联的产业群体,不同的产业群体之间又以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型组织,在网络型产业集群内部,各行动主体按照资源配置最优原则进行网络关系整合,形成生产网络。

[1] 肖 文,曾 光.我国体育服务业的供需结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4):7-12.

[2] 临汾新闻网.浅析体育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EB/OL].http://www.lf x ww.co m/plus/view.php?aid=98258,2011-01-22.

[3] 雷选沛.湖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3(4):27-29.

[4]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nstock.com/index/gdx w/201003/440247.ht m,2010-03-24.

[5] 李建明,雷选沛.基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湖北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10-15.

[6] 刘盼盼.我国体育产业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4):74-78.

[7] 唐广宁.我国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战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11-14.

[8] 王新新.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2(4):113-116.

猜你喜欢

生产性体育产业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