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路径、旗帜原则和理论基础的关系
2013-04-11
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了。它的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我们在感受到国家新气象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创新。这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者紧密联系地完整地提了出来,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深化了过去的理论,加强了理论的实际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社会主义中国前进的前提
这个伟大旗帜,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以其为指导思想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坚持这个旗帜,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深刻领会对于社会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判断,形成全民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原则和行为标准深入人心,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要集中社会和高教体系中优秀的人才,以这些人才中的社会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人才为核心,深刻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方面的理论,集中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关系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领域的研究,同时,要以此为基础,思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联系起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都一直在高举着的,并将一直坚持下去,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不动摇。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当前中国是否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些焦点是普遍关注的,这些关系到人心背向、关系到事业兴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如何看待社会主义。虽然在研究社会主义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许多相关的理论成果,虽然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但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离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就其本质来说,需要具备的各方面因素较多,唯有加强理论的研究、加强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马列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后者有其产生的特定的历史背景,是与当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当时的革命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随着当时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的精髓也就是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原则性的因素,而较少的是具体方法性的因素。有了这一基本的认识,就不至于把理论和实践对立起来,从理论中找方法。
这一精髓,实质上就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在新的时期得到了丰富——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有一定的逻辑属性的,要科学理解这一本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新的时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变革这一传统模式,社会生产力才能发展,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我国生产力十分落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二,当生产力充分发展以后,才能具备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条件,这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有较多的反复;第三,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消失后,可以说就达到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状态。同时需要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时,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以及共同富裕不是一个绝对性的概念,而是随时间和地点而有所差别的概念。
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和职业发展不平衡等现实,为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主义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挑战,也就是这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无论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还是社会主义与其他国家国际关系的处理,都要求做到这两点。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极具有挑战意义的和现实意义的是: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化为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探索,真正把社会主义的原则体现出来,而非仅仅是学术上的空谈。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集中体现在高等院校社会学类专业的师生的科研方面,真正做到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成果有理有据,为此就要建立相关的经费保障制度、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等制度,以在设定期限内达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细化的工作。这样就真正发挥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归宿
无论是理论体系问题,还是旗帜问题都至关重要,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这两者关系到发展的道路,关系到发展的道路能否将社会主义和中国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归宿,是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目标和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这一结果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客观上产生了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体制,并且这一社会体制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那么,它就仍然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就没有理由不坚持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归宿,正是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方向。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是为如何正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服务的,为了更为深刻地体现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人民客观上最迫切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切合实际的理论研究作为武装实践的工具;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蕴含着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道路的体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是否解决存在于社会中的、与社会主义原则不一致的现象联系起来,与人民的满意度联系起来。这就在根本上使广大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归宿是实际存在的。所以,对于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贯穿于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这些问题,必须在理论的构建中加以解决,在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中加以调整。这就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必然的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归宿,也是社会主义旗帜的同义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变中国相对落后状态的科学决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实践,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它是既不同于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如何正确认识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旗帜的问题,就应当与时俱进,以中国能否强盛起来、以人民能否富裕起来为判断标准。所以,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制度和其他领域相应的制度同时进行的。这样,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才是正确的。
四、结语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提出来,是对于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这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他们都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廓清了思路、提供了根本方法、展现了美好的远景。
在发展目标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既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又适应民心。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在具体步骤上,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各个区域、各个领域中以理性的思维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进行社会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为理性思维的完善提供坚实的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又是根本,从根本上为作出政策研究和政策实施以及政策结果评价,提供了根本的原则性的保证。
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深入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成相应的科学理论。这也就是把三个问题——道路问题、旗帜问题和理论问题放在一起思考的必要性和应时性。
[1]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2]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