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理由
2013-04-11张秀梅
主编寄语
读书的理由
上大学之前我生活在农村,念书、读书不仅被视为无用,还是某种程度上的不孝,毕竟老大不小了,母亲背负着生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以及整个家庭的沉重负担,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落地摔成八瓣儿换来的几毛钱,我却要交学费,买书本,对于家庭来说失去的不仅是当下的劳动力,更是投入了金钱换来遥遥无期的回报;大学即将毕业时才知道寒窗10年换来的收入不如卖茶叶蛋的,有一种人在绝望的时候选择的却是把牢底坐穿,于是我选择了继续读书,是逃避,也是等待,更是对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期许;参加工作后我每天要面对的客户是图书馆,自我安慰命中注定跟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社会的浮躁和混沌并未让我体味到现代书斋的清净与高雅。于是感慨:读书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不应该带有任何功利心,读书就是和自己灵魂的对话过程!
俄罗斯作家尤里·邦达耶夫说:“书籍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而最主要的是洞察周围现实生活的工具,是自然界中有理智的一分子——人的自我见解。”
年长的朋友告诉我:人生一定要读三类书。读政治书,以养大气;读专业书,以养才气;读休闲书,以养灵气。无论哪个朝代,多读书对人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毕竟山高不碍行云,竹密不阻流水。
当李东来馆长煞费苦心策划组织中国图书馆年会之后仍然感慨无法与美国ALA年会相比之时,其实还应该加上一个中美人口对比的参数,于是足以证明: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精神上还很贫瘠、荒凉,因此愚昧、落后、欺骗和专制也还都在所难免,用阅读和图书馆事业去开启民智的道路还很漫长。当人们还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捧起书本的时候,残酷的信息技术早已将书本里的知识碾碎了放在网上,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就需要加速去奔跑,人们还没有找到读书的理由,书籍已经摇身变成了碎片,于是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中国人的梦醒时分!
张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