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者”和“学问”的“微博”
2013-04-10唐略
唐略
真正的“学者”
和“学问”
在《菜根谭》里面,经常出现两个词:学者、学问。比如: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这里讲的 “学问”,不是那些各个学科的高头讲章,而是《红楼梦》里面讲的“世事洞明皆学问”那样的学问。你把人情世故搞明白了,知道怎么做人做事,这些都是学问,而我们现在很多人讲的“学问”往往是空论,是高头讲章,或是纸上谈兵,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对其敬而远之。古人讲的“学问”,是很实在的学问,对我们为人处世有启发,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人人需要它。
《菜根谭》讲的“学者”,并不是大学或者研究院里搞学术研究的专家、教授,而是普通人。人非完人,只要你想好,就得学,学为人处世的道理,学做人做事的方法,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足,这样,你就是“学者”。菜根谭提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学者,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随时调整自己,而不要固守自己的成见,固守成见那你就没有进步了。我们读《菜根谭》,也要有这种心态。
人间的道理,很复杂,很微妙。有人看得浅,有人看得深。看得浅,就会栽跟头;看得深,就受用多多。也就像吃饭睡觉,普通人只知道饿了就吃饭,到了晚上就睡觉,这都是问题的表面。至于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到几分饱为宜,几点睡觉、头朝哪个方向,用什么被子什么枕头,这些又会另有讲究,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道理,如果知道这些道理,你从吃饭睡觉中得到的好处将比别人多,你也会比别人更健康长寿。《菜根谭》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深层次的道理,这就是真正供我们受用的“学问”。
古代的微博
最近与一位很有思想的台湾朋友谈论起微博,他说:“微博这个东西很有用,短小精悍,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但它现在的问题是,外指的东西太多了,内省的东西太少了。比如,大家都在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张三怎么样历史如何如何,都在看身外之事,看别人的热闹,看别人的笑话,很少有人静下来反思自身。”
他的话让我想起《菜根谭》。于是我说:“引导我们反思自身的微博,其实早就有了。像《论语》、《菜根谭》都是的。”《论语》是一条一条的,《菜根谭》也是一条一条的,篇幅同样短小精悍,很少有超过140个字的,看来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微博体”,而《论语》和《菜根谭》恰是非常优秀的“微博大汇总”。
在喧嚣的地铁上,我们可以打开手机看看微博,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可以在电脑上看看微博,关注一下身边的信息和见解。但到了晚上,当我们忙碌了一天,需要把心安下来的时候,我建议,就别再看那些各种晃眼睛的屏幕和眼花缭乱的信息啦,不妨读读古人留给我们并指向我们内心且启发我们自省的“微博”,这就是《菜根谭》,所以,我经常对我的朋友们说,应该把菜根谭作为枕边书,睡觉前,随手拿起来,反倒哪一页是哪一页,眼睛瞅到哪一条就读哪一条。每一条都会让你有所启发,或让你心生欢喜。如果读重复了,也不要紧,古人的东西有时候要像品茶那样慢慢的品,每品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会回味。
当然,有的朋友看见《菜根谭》是文言文,心里会有点发怵。其实,《菜根谭》只是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其中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字句,而我们害怕文言文,往往是心理在作怪。浮躁的内心排斥阅读,会找出各种理由。其实,只要我们静下来,慢慢地去读,会发现还是很容易读懂的。一本书,只要你耐心地去读它,它会给你带来很多东西,不仅是知识和启迪,而且还有耐心和涵养。有了耐心,有了涵养,你才能从容应对生活,应对自己,应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