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万家岭大捷
2013-04-10风唤雀翎
1938年7月,九江失守,国民政府紧急调薛岳为第一战区第一集团军司令,守卫鄱阳湖至南浔一线。薛岳(1896~1998年)又名薛仰岳,广东乐昌人。他出生时正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其父为他取名“仰岳”,即效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
薛岳到达南浔一带后,并不急于找日军主力决战,而是和日军打起了运动战。他利用南浔一带山岭纵横的有利地形,和日军展开了周旋。两个月过去了,负责进攻南浔地区的日军方面指挥官冈村宁次,一直无法找到薛岳的主力与之决战。日军也渐显疲惫。
在于敌人周旋的过程中,薛岳一直在思考着破敌之策。终于,薛岳想出了一个新招,在南浔的正面构建了一个“反八字形阵地”。
薛岳对这个战术十分满意。他说:该阵地如张袋捕鼠。敌犯右则中、左应;犯左则中、右应;犯中则左、右应。日军很难撞破这道南墙。
而此时,冈村宁次注意到了中国守军的一处防守漏洞,决定抓住这个机会。10月1日,他派日军106师团主力从这个漏洞钻进去,直捣守军的心脏。但106师团走到了万家岭一带,却被守军发现了。
担任万家岭守卫的军队,是刚从金官桥一线撤下来的第4军。第4军的警哨发现日军已经偷偷摸进了阵地,就立即把情况报告给军长欧震。10月2日,各方不断传来发现大批日军的报告,令他既紧张又兴奋。由于日军另一个师团尚在远处,被友军所阻,第4军并无太大顾虑。欧震果断下令全军布防,拦腰侧击突入之敌。
薛岳很快就得到了日军在万家岭出现的消息。他即刻命令南浔、德星方面的第4军、第74军及第187师、第139师,从东面包围万家岭日军,切断其退路。同时,他又电令在瑞武线作战的新13师、新15师、第91师、第142师、第60师及预6师,包围万家岭西南。
10余万中国大军飞调万家岭,把淞浦师团的1万多人团团包围在10平方公里的山岭中。日军第106师团偷袭不成,反而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从1938年10月2日起,抵达万家岭的中国10万大军四面出击。各路大军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斗志旺盛。
日军发动了疯狂的反扑,企图突围。负责围歼敌人的第74军和第58师为阻止日军突围,损失巨大。
第58师由冯圣法将军率领,全师在战斗中几乎伤亡殆尽。薛岳紧急命令第74军驰援,但是由于日军已经不顾一切向前突围,俞济时的第74军行动十分缓慢。薛岳打电话怒斥俞济时:“你部屡屡增援不力。你要是再往后退,使前方部队撤不下来,就军法从事。我先杀了你,委员长再来杀我!”
由于第74军的驰援,第58师终于扼住死敌第106师团的退路,保证了合围万家岭的成功。该军的另一个师为王耀武的第51师,他们奉命攻占张古山。王耀武观察地形后发现,该山易守难攻,却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因此必须夺占,但势必伤亡巨大。
第305团团长张灵甫提议,出奇兵从山后的绝壁攀援突袭,配合正面进攻。他亲自带领精兵上阵,果然很快占领该山。日军又以飞机重炮攻击,第51师只得退下,入夜又将其夺回。经过5个昼夜的反复争夺,张灵甫带伤坚持战斗,终于牢牢控制该阵地。
这一战,日军仅遗留阵前尸体就达4000多具!可以说,没有张古山争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
1938年10月7日,薛岳下令围歼日军第106师团的各部队开始总攻。10月9日,在薛岳的死命令下,万家岭地区的各师都组成了数百人的敢死队,向万家岭、雷鸣鼓、四步苏、箭炉苏等敌人最后几个据点发动了全面攻击。
最后5分钟,对两个搏斗得精疲力竭、伤痕累累的人来说,与其说比战力,不如说是在比意志。薛岳这最后一击,在气势上彻底摧垮了日军。10月10日,战斗基本结束。
日军第106师团有万余人被歼,被俘300余人,不到1000人突围。
万家岭大捷是中国在抗战以来,首次歼灭敌军整个师团的一次战役。此次战役使薛岳一战成名。一个师团被围歼,这是日军继台儿庄惨败后的又一次重大耻辱。
(摘自中国长安出版社《国民党抗日骁将》 作者:风唤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