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传统、小传统”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探究

2013-04-10彭殿奎夏思永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竞技民族

彭殿奎,夏思永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1 大小传统理论

“大、小传统理论”缘起于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对墨西哥乡村社区的研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1956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大、小传统的概念,指明其义在于说明复杂的社会文化中存在两个层次的文化结构。“‘大传统’指的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则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1]”对这一理论的讨论,社会学界见解甚多,本文就体育领域的“大、小传统”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小传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有所裨益。

2 文化背景、研究现状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但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有现代文化的长久熏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分界,在于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即1840年鸦片战争。因此,定义传统文化为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中国产生的文化,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干扰而不完全保留本来的传统性。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指“近代体育传入前我国存在的体育模式[2]”或者说西方体育思想传入之后仍旧保留完整未受干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雏形—武术的产生。中华民国国术研究馆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体育受西方体育思想影响使带有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武术”这一名词首先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被国内要人发现在学校体育中开展,这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近代被开展的雏形。同时也出现了“国术”、“武术”、“武艺”等词汇,而今将三词并列统指武术。“1956年起国家体委开始了体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大量武术书籍”[3],而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长达30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3],直到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武术首次被列为比赛项目,但理论体系不完善,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因此,武术仍旧单独被列为学校教材,其内容也多为套路而失去了武术本身内涵。自1997年国务院将民族传统体育设立为独立学科开始,民族传统体育便开始被广大学者广泛认识研究。众学者见解深刻,论述有理,其内容也是涵盖民族传统体育的方方面面,所得成就均不一一罗列,但多离不开“民族传统体育如何更好地在当代传承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中国大小传统文化在碰撞融合过程中,经过“筛选、吸收、舍弃、引申、改造”[4],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而小传统文化并没有在大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消失,表现出的是相互融合,体现了文化的互动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受现代体育思想影响有很多现代元素,但是其意义表现出了传统体育在现代的传承。从目前研究的论文来看,其内容涉及民族传统体育与经济、学校教育、全民健身、舞蹈、娱乐休闲等方面,也无不体现了体育的大小传统文化融合。

对本研究而言,其意义首先在于把握大、小传统文化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其次在于找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在大、小传统文化碰撞过程中找出现代体育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的契合点,分析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现代体育文化中的可能,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很好地在当代保存。现代体育学科发展至今,可分为三大类: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虽然这三种分类按照逻辑分类原则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也有恰当可取之处,这是目前国内学术界最权威的分类体系,属于大传统体育文化之列,而民族传统体育则无疑为小传统体育文化之列。

3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二元分析

3.1 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

竞技体育强调的是竞技性,是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下产生的一类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这些运动项目来源于西方古代民族,因此本质上就是民族体育在现代的传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导致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传统性,这是西方文化所不存在的,因此双方形成的体育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而今世界体育都以西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发展脉络,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未在其列,这就造成了我国为迎合奥运会需求重点发展现代体育项目。因而,中国宝贵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这种冲击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下逐步被人们忽视,面临消匿失传的困境。然而,小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与大传统的竞技体育产生冲突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单向文化流动。一方面竞技体育产生的那种体育美、体育竞技精神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中竞技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在一直寻找自己的出路,日本相扑和韩国跆拳道就给我们提供很好的例子,其不仅在当代能够传承发展,重要的是能够成为奥运比赛项目为世界人民接受。单向的文化流动必然造成小传统文化的改变,因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代传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丧失其原始的精神内核,创造出一种新的体育文化来迎合大传统体育文化。因此,在探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传承的过程中,关键是能否够找到一条文化互动途径促使文化双向流动。

3.2 群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

群众体育是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相对的概念,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与群众体育相对,民族传统体育毫无疑问在当代属于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与群众体育可以体现出很好的文化双向流动性,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主要是“劳动生产、古代军事活动演变、民族风俗习惯演变、纪念祖先活动、满足文体娱乐需要”[3]五类。其中“满足文体娱乐需要”与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相一致,其他四项若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加以改造也会创造出一定的符合当代人思想需求的体育项目,这是民族传统体育与群众体育很好的结合点。如果将其二者结合,其在当代传承发展的空间是无穷的。

同时,不得不谈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因为现代体育以竞技体育为主导,一些西方现代体育项目(排球、篮球、游泳等)已深入到群众体育中,这无疑不使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基础遭受现代群众体育中的强大冲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除需要理性地寻找路径外,还需要国家相应的政策协助,只有将两者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更好地发展。尤其是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成为体育强国之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政策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有效地找出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中开展的路径不仅能够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得到好的传承,还能增加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此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3.3 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体育由五部分组成: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运动训练、早操课间操、科学的作息。学校体育是在学校这一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范围相对于群众体育较窄,但是却以其自身的系统性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着体育健康教育以及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部分——培养后备人才的重大责任。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却无法与现代体育项目抗衡,目前学术界探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的文章很多,但其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尼玛欧珠在《论藏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对藏族学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校没有开展,21%的学校或群众有少量开展,6%的学校或群众经常开展传统体育项目”[5]。藏区学校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学校可想而知。从学校体育构成来看,其与民族传统体育也能找到很好地契合点,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便可以成为培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良好土壤。由于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少数民族学校体育运动也可以围绕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训练,甚至早操课间操都可以融入民族元素。因此,从文化角度分析,大传统下的学校体育文化与小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可以产生文化互动的。但是就目前来看,受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仍然仍不理想。

综上所述,由于小传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大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强势部分——竞技体育的冲击,因此,很难与竞技体育产生文化交流。然而,其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则可以找到很好地结合点,但是其实际开展之路仍需广大学者进行探索研究。

4 大小传统文化中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思考

不可否认,文化存在互动。从大小传统文化可以互相转换的角度来看,大传统文化来源于小传统文化,是对小传统的提炼选择,同时,大传统文化形成之后为了寻找社会文化共同性又要内化到小传统文化中去。小传统文化则会以其特有的民族性、社会性的存在意义与大传统文化产生文化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大传统文化以其强势的社会共享性来侵蚀小传统文化。如果文化双向流动,互相感染,那么大小传统文化在碰撞过程中就会相互传承下去。如果文化单向流动,那么小传统文化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为追求文化共同性,会逐渐丧失自己本来的文化内涵。因此,小传统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传承发展,无疑要从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来分析;中国现代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既非工业社会也非农业社会,而是存在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两种社会形态,而“西方则是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6],其目前社会形态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体育思想无疑会成为一种强势体育文化,而中国的传统体育思想则会相对成为弱势文化。因此,要想促成文化互动,必须使小传统文化成为大传统文化在提炼选择过程中的元素,而不是成为大传统文化为了寻找文化共同性所同化的对象。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在的历史、民族文化背景以及其特有的传统性决定了其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也是对小传统文化的保护。找出有益于现代人的体育项目,研究其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条适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使之传承下去,这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当今,现代社会文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生一定的冲突,而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传统性、民族性的体育内涵无法在当代得到很好体现。一方面我们要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符合现代人思想的部分,运用现代体育理论对其进行改造,增加其娱乐性、趣味性,使其在现代得到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宣传其文化内涵,使现代人了解其发展的文化社会背景,使其更好地在当代传承。更重要的是,如今竞技体育是世界性体育文化,找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竞技性突出(并能广泛被世界人民接受)的项目,使之融入到现代体育文化中不失为一条小传统文化融入大传统文化中的强势文化的很好途径。

5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5.1 急需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

从学科建设来讲,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不成熟,认识存在偏差。当今学术界没有完全的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高校教材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则仅就武术进行编写,这完全扭曲了大家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究其原因,中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之间虽存在交流但是都保存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因此造就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样的特点。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思考,更应该以实地考察为基础。要从人类学角度对五十六个民族进行实地考察虽然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是意义深重。因此,处在民族地区各个高校必须承担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任,并经过汇总分析,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立打下基础。

5.2 找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文化互动的途径

小传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大传统下的竞技体育同化的危险。虽然民族传统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有很好的结合点,但是从文化流动的角度来看,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文化交流途径是民族传统体育能否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大小传统文化存在流动性、相互转化性,而现代体育文化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小传统文化最终将会被强势文化同化,文化最终也会走向统一。因此,注重文化平衡,使小传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大传统下的竞技体育并驾齐驱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承的关键。

5.3 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承效果

学校体育对人的体育思想的影响是终身的,学校体育承担着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这一环境中得以开展不仅会增加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还会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得以传承。虽然,如今学术界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功能的文章很多,其中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进行了理性分析,但实际上,“但从总体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得不尽人意”[10]。在我们进行理性思考的同时,不得不寄希望于国家政策协助。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不能光靠理论分析,更应该落实到实践中。

[1] 郑 萍.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J].读书,2005(7).

[2] 熊晓正.机遇与挑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8,94(4):21-28.

[3] 赵苏喆.20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状况[J].体育学刊,2002,5(9).

[4] 王元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及其他[J].民族艺术,1998(4).

[5] 尼玛欧珠加措.论藏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2011(S1).

[6] 郑杭生.“大传统”和“小传统”可互相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

[7] 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

[8]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24(1).

[9] 范本祁,杨 慧.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4).

[10]康任侠,刘新晶.浅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5).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竞技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竞技精神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