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吐蕃军事研究综述

2013-04-10李昌全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唐蕃吐蕃军事

李昌全

松赞干布于公元630年被拥立为赞普,他嗣位后即开始诛戮叛臣,先后征服各部,633年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空前强大的吐蕃王朝[1],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征战。从公元7世纪中叶到9世纪末,吐蕃的铁蹄曾震撼了中亚、西亚、南亚和大唐的西部领土。吐蕃的疆域曾南达恒河北岸,北到巴丹吉林沙漠南端,东到唐王朝的首都长安,西至葱岭、帕米尔高原,几乎接近于今天的中国总面积,征服领土超过了本土面积[2],这其中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吐蕃王朝的崛起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近年来吐蕃军事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

一、综合研究

国内学术界以吐蕃军事为研究对象的专著罕有,大多是在关于吐蕃或唐朝的著作中辟出某一章节连带叙述,例如王永庆著的《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3]在下编第八章唐防御并反击吐蕃的战争中以两小节的篇幅分别叙述了开元天宝期间,吐蕃侵犯唐陇右、河西、剑南地区,唐胜利反击之战争和唐代以前挫败吐蕃、大食、突厥施之侵略,保卫西域的长期战争。这部分内容作者引用多种史料,叙述很详细,给我们展示出唐朝保卫主权反击外侵的勇猛,但作者毕竟是站在唐朝的立场上来写,难免对吐蕃的认识存有局限。尕藏才旦编著的《吐蕃文明面面观》[2]在第八章吐蕃的军事文明中以三个小节简要的介绍了吐蕃的武功、军事艺术、军队内部结构,虽然篇幅不长,但让我们对吐蕃军事概况有了整体的认识。

二、学术观点综述

近十年关于吐蕃军事研究的学术论文颇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

(一)军事概况

1.军事思想或战略战术

张云的《吐蕃王朝扩张策略之分析》[4]依据古藏文文献和汉文原始资料,对吐蕃王朝时期对外扩张的各项策略进行宏观的分析,尤其是对军事策略的概括非常全面,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齐德舜、洲塔的《吐蕃政权的传统军事思想初探》[5]从军事对垒、作战、解决军需、提高士兵士气等几个方面对吐蕃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做了分析。贺东《试析吐蕃军事制度形成的原因》[6]在总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游牧经济、宗教文化对吐蕃军事制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何峰《论吐蕃的军事战略与战术》[7]认为吐蕃在军事战略上采取收抚周边部族,争取霸主地位与大国抗衡;而在战术上高度重视,并在许多战事中成功运用一系列战术克敌制胜。刘力钢《吐蕃在唐蕃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思想初探》[8]认为吐蕃决策层和军事指挥官对战略战术的合理运用是其对唐朝军事行动取胜的关键所在。

2.武装力量

(1)军队

杨永红《吐蕃军事发展的基本特点》[9]重点阐释了吐蕃军队的组织、作战、受佛教影响等内容。其在另一篇论文《吐蕃军队作战的特点》[10]中重点分析了吐蕃军队的战法,并对其作战缺陷做了探讨。杨永红、潘娜娜《吐蕃军队的索巴》[11]从斥候的分类、生活、管理等方面对吐蕃军队中的情报收集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吐蕃军事的新思路。朱悦梅《吐蕃王朝军队给养方式探蠡》[12]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汉藏文文献,提出吐蕃军队给养方式针对不同战场的区域地理特点会采用不同的给养配给制,具有很大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2)武器

佘静芳《西藏古代兵器的制作与武艺发展》[13]对西藏古代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制作作了探讨。贺东《吐蕃军队武器装备简论》[14]认为古代吐蕃王朝时期武器装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演进过程。次旦扎西、杨永红《吐蕃军队兵器简论》[15]利用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对吐蕃军队兵器的出现、刀剑分类以及在文献中的记载等情况进行了介绍,资料详实,价值极大。龚剑的两篇文章《雪域寒兵-古藏刀的历史与收藏》[16]和《古藏刀的历史与收藏》[17]通过史籍记载和实物图片叙述了藏刀的历史沿革、形制特点及收藏中的注意事项,让我们直观的见识到了古藏兵器的精致与雄浑及其保持的古时风韵。

(二)对战争的研究

1.对外战争

霍静《略论唐朝与吐蕃的战争》[18]以唐蕃之间的松州之战、大非川之战、洮河会战为例,分析了战争对双方的影响,并比较了《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对唐蕃战争记载的异同点。安元巍《唐与吐蕃在今四川地区的争夺》[19]分析了吐蕃向东部方向频繁扩张的原因,及其在今四川地区的松州、安戎城、剑南西山、维州所在的川西北地区与唐朝的激烈冲突,认为这段历史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包括今天藏族的地理分布情况。王昱《石堡城唐蕃争夺战及其方位》[20]梳理了唐蕃反复争夺石堡城时的主要战事,并对学术界中存在争议的石堡城的具体方位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结合石堡城本身的地形和唐在赤岭一线的军事防御体系以及石堡城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推断出其地理位置在今青海省湟源县日月山口以东的石城山大、小方台上。穆渭生《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21]以唐蕃战争后期的时空过程为背景,对盐州的军事地理价值做了具体论述。裴婷婷、何立慧《吐蕃、唐朝和战交往及对唐朝的影响》[22]认为吐蕃与唐朝国力的由盛而衰及兵制变迁、财赋制度变化、边疆经略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郭弘《试评唐蕃战争中的河陇形势》[23]叙述了唐王朝与吐蕃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结局,重点探讨了今甘肃——唐时的河陇地区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地位及其历史贡献,并对唐蕃战争的性质及历史地位进行了评述。赵心愚《南诏、吐蕃结盟后发生武装冲突的时间》[24]和《南诏吐蕃联盟关系走向破裂的记录-赵昌奏状的研究》[25]认为南诏与吐蕃结盟之初和结盟之后一段时间中都存在着矛盾,且在结盟期间有过武装冲突,并结合汉藏史料指出这场冲突发生在8世纪80年代初或稍后一段时间,也就是异牟寻上任后不久。

2.内部战争

韩喜玉《吐蕃王朝后期的内战及交战双方首领浅析》[26]认为吐蕃兴起于一系列的征服和掠夺战争,同时旷日持久的战争激化了国内外矛盾,最终在内部战乱、外部起义和自然灾害的夹击下走向衰亡。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内乱的直接导火线是佛教与苯教之争,并借吐蕃的兴衰得出内部的团结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根基。同时,作者介绍了贯穿吐蕃内战终始的双方首领王族论恐热和官族尚婢婢,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战略思想做了叙述,具有参考价值。

3.影响战争的因素

张延清《吐蕃和平占领沙州城的宗教因素》[27]认为是沙州当时的宗教地位和吐蕃的兴佛政策挽救了沙州,使其免遭生灵涂炭之灾。李新贵《吐蕃关内道战略战术的嬗变与粮秣补给关系试析》[28]《唐蕃关内道战争与粮秣补给关系研究》[29]认为唐蕃关内道近百年的争夺实际上是彼此粮秣补给的竞赛,唐在关内道部署的圈层防御体系和灵州的灌溉系统及其补给路线制约了吐蕃在关内道的战役进程并影响了其战术的调整,最终由于粮秣补给不足导致吐蕃分割唐朝领土的战略构想破灭。于赓哲《疾病与唐蕃战争》[30]认为自古以来疾病就与战争有密切的关系,高山(原)反应是唐军在大非川战役和青海战役中败北以及无法对吐蕃本土形成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吐蕃人特有的畏热体质使得他们对唐朝的进攻时机只能选择在凉爽季节,这就限制了其作战周期和战略主动性,从而得出疾病始终是影响唐蕃战争格局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冉永忠《有关<册府元龟><旧唐书>中唐蕃战争的季节考析》[31]分析了吐蕃多在秋冬季发动战争的原因和选择秋冬季进攻唐朝对双方的影响。杨永红《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32]认为唐朝和吐蕃使者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利用使者身份收集对方的军事、经济、社会等情报,直接为统治者制定战略决策服务。唐蕃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发展密切相关,使者的往来频度与战争成正比关系,使者交往频繁,战争也相对较多。拉毛东知《论吐蕃大将达扎路恭撤兵原因》[33]根据当时社会背景认真分析,从五个方面解释了撤兵原因,对人们重新认识这段历史事件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4.战争的影响

保宏彪《试论唐初唐蕃战争对党项羌的影响》[34]论述了高宗时期的“唐蕃战争”打破了党项羌对唐朝的依附关系,一部分受制于吐蕃,另一部分向唐朝内陆迁徙,从而改变了当时乃至以后党项羌的分布格局与历史进程。岳小国《唐蕃战争与民族文化的传播》[35]认为唐蕃间围绕着统治阶级的利益燃起的长达百年的烽火,一方面是中国境内汉蕃两个民族政权之争,是兄弟阋于墙,是中华民族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战争阻碍了正常的生产与民族交往,但由战争所引起的民族间文化上的传播与交流体现出对区域社会发展、民族融和有利的一面。

(三)对吐蕃占领区的研究

林冠群《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之研究》[36]对学术界关于吐蕃在军事占领区所设的军政机构的几个核心议题做了探讨,指出吐蕃军政机构建制系将本部地方建制移植于青海后,再扩张延伸于边区,具有融合行政、军事、生产于一体的特色,且动员容易、编制简单。黄维忠《关于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的几个问题》[37]根据敦煌汉藏文文献及其他藏文文献,讨论了“mdo gams”(朵甘思)和“中节度”的关系以及雅莫塘节度使和河州节度使的关系问题。朱悦梅《吐蕃占领西域期间的社会控制》[38]认为,吐蕃在西域的军事建制是以吐蕃王朝建立之初的“三勇部”及军事部落联盟制度为基础,在军事扩张过程中逐步军事区域化、集团化的结果;而通过对西域地方土著政权的利用,辅助了其对扩张区的社会控制。其另一篇论文《吐蕃占领西域期间的军事建制及其特征》[39]认为吐蕃攻略西域的军区由四道节度(khrom)组成,节度之下的基层军事建制,则借鉴了西域绿洲地区传统意义上的以交通线路与城邦保障为主的管理模式。黎桐柏《简析吐蕃王朝边境后拓辖区的军政区划》[40]对吐蕃后拓的管辖地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吐蕃王朝两大羁縻藩国以及东道、南道和北道节度使的建置。陆离《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军事、畜牧业职官二题》[41]认为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各地设立的军事官职扎论(dgra blon) 系吐蕃特有职官,有不同级别,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防城使;一些畜牧业官员譬如牧地管理长(gzhis pon)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草宅使,均源于吐蕃本部。其在《吐蕃统治敦煌的监军、监使》[42]介绍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置的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大监军使和先后设置的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的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等官员及在河陇、西域等区设的悉编(spyan)职官,并认为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吐蕃军事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综述,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吐蕃军事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就吐蕃军事研究史整体现状而言,相比较对吐蕃其他方面诸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对吐蕃军事的整体研究显得相当薄弱,多是单篇文章的研究,或在相关著作中以某一章节的形式出现,很少或几乎没有对整个吐蕃军事发展史的专题性著作。

二就研究的内容和方向而言,学术界的成果基本涵盖了军事的各个方面,但单篇文章的研究譬如说在战例上主要集中在与唐朝作战,而对吐蕃与其它政权的交战涉及不多。对吐蕃王朝后期的内战的研究更少,而内战又是吐蕃衰落的主要原因,这方面若是能再深入些,更有利于对吐蕃的整体认识。

三就采用的研究方法而言,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汉文史籍和所出土的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梳理来展开对吐蕃军事上某一主题的研究,而采用田野调查方法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的比较少,这导致研究者难以展开对比研究,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投入。

四就研究者而言,在使用史料上需要运用到汉、藏、英文等语言文字,所以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较高的语言水平、理论水平、资料整理对比能力和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的支撑是很难完成的,这也有待于研究者共同的努力;同时汉藏学者也应该在研究上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既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也能提高效率。

军事活动对于整个社会人类发展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损毁人类生存的条件,因此展望未来的吐蕃军事方面的研究正如对吐蕃其它方面的研究一样,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同样,对近十年吐蕃军事研究的梳理有必要也有意义,唯有依据这一点才能把握好未来吐蕃军事研究的走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南,所有的研究者还应需继续努力,以做出新的突破。

[1] 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简明藏族史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2] 尕藏才旦.吐蕃文明面面观[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

[3] 王永庆.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年

[4] 张云.吐蕃王朝扩张策略之分析[J].中国藏学,2007年 第3期 ,p24-32

[5] 齐德舜、洲塔.吐蕃政权的传统军事思想初探[J].西藏研究,2008年第1期,p96-103

[6] 贺冬.试析吐蕃军事制度形成的原因[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p59-63

[7] 何峰.论吐蕃的军事战略与战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p119-125

[8] 刘力钢.吐蕃在唐蕃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思想初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p30-33

[9] 杨永红.吐蕃军事发展的基本特点[J].西藏研究,2007年第4期,p53-58

[10] 杨永红.吐蕃军队作战的特点[J].西藏研究,2010年第6期, p108-114

[11] 杨永红.潘娜娜吐蕃军队的索巴[J].西藏研究,2009年第2期,p30 -38

[12] 朱悦梅.吐蕃王朝军队给养方式探蠡[J].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p149-154

[13] 佘静芳.西藏古代兵器的制作与武艺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 p97-100

[14] 贺东.吐蕃军队武器装备简论[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年第1期,p59-61

[15] 次旦扎西、杨永红.吐蕃军队兵器简论[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p63-66

[16] 龚剑.雪域寒兵——古藏刀的历史与收藏[J].收藏界,2006年第2期,p94-95

[17] 龚剑.古藏刀的历史与收藏[J].收藏,2010年第1期,p125-128

[18] 霍静.略论唐朝与吐蕃的战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1期,p151-153

[19] 安元巍.唐与吐蕃在今四川地区的争夺[J].天府新论,2004年第S1期, p234-236

[20] 王昱.石堡城唐蕃争夺战及其方位[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p178-184

[21] 穆渭生.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2期,p39-43

[22] 裴婷婷、何立慧.吐蕃、唐朝和战交往及对唐朝的影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p27-35、p147

[23] 郭弘.试评唐蕃战争中的河陇形势[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p79-81

[24] 赵心愚.南诏、吐蕃结盟后发生武装冲突的时间[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1年第12期,p31

[25] 赵心愚.南诏吐蕃联盟关系走向破裂的记录——赵昌奏状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p8-12

[26] 韩喜玉.吐蕃王朝后期的内战及交战双方首领浅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年第Z2期,p59-61

[27] 张延清.吐蕃和平占领沙州城的宗教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0年第4期,p81-84

[28] 李新贵.吐蕃关内道战略战术的嬗变与粮秣补给关系试析[J].军事历史研究, 2010年第2期, p70-74

[29] 李新贵.唐蕃关内道战争与粮秣补给关系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p36-39、p91

[30] 于赓哲.疾病与唐蕃战争[J].历史研究, 2004 年第5期 ,p39-52

[31] 冉永忠.有关《册府元龟》《旧唐书》中唐蕃战争的季节考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p45-48

[32] 杨永红.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p69-74

[33] 拉毛东知.论吐蕃大将达扎路恭撤兵原因[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6期,p20-24

[34] 保宏彪.试论唐初唐蕃战争对党项羌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p93-97

[35] 岳小国.唐蕃战争与民族文化的传播[J].孝感学院学报, 2008 年第2期, p24-27

[36] 林冠群.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之研究[J].中国藏学, 2007年 第4期, p3-17

[37] 黄维忠.关于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的几个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p58-64

[38] 朱悦梅. 吐蕃占领西域期间的社会控制[J]. 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3期,p75-79

[39] 朱悦梅.吐蕃占领西域期间的军事建制及其特征[J].西域研究, 2011第4期 ,p18-26、p139

[40] 黎桐柏.简析吐蕃王朝边境后拓辖区的军政区划[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p49-53

[41] 陆离.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军事、畜牧业职官二题[J].敦煌研究, 2006年第4期 ,p62-66

[42] 陆离.吐蕃统治敦煌的监军、监使[J].中国藏学, 2010年第2期, p27-34

猜你喜欢

唐蕃吐蕃军事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释——兼论敦煌文书P.3885中的唐蕃之战
吐蕃相论恐热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工程概要篇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二)
2010年以来唐蕃关系研究综述
唐嗣虢王李邕墓壁画中的打马毬图与一次唐蕃马毬比赛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