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研究述评与建议*
2013-04-10包特力根白乙
包特力根白乙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大连 116023)
大连依海而生,因海而兴。随着其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产业的兴起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大连海洋经济管理掀起一股研究热潮。本文就既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基本论题的类型对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具有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稍作梳理和简要述评,进而提出其研究不足和改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文献的统计分析
1.1 年度分布
严格地说,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根据文献检索结果,70年代以前没有相关文章登载,而80年代则能见到几篇报道性文章。从文献年代分布看,80年代为年均0.5篇,90年代为年均1.7篇,21世纪前10年中为年均6篇,2011年则12.9篇;从文献类型占比看,学术论文为57.7%,学位论文为20.6%,报道性文章为17.5%,会议论文为4.1%。可见,文献篇数具有急剧增加趋势,而且学术性文献占据绝大多数。
1.2 刊物分布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相关文献刊登在43家刊物上,其中期刊为38家、报刊为5家。在刊登频率较高的刊物中 《海洋开发与管理》远远领先,其次是 《中国水产》,再次是 《水产科学》和 《辽宁经济》并列。办刊所在地涉及辽宁、黑龙江、吉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和四川等15省、市、自治区。可见,刊登刊物之多、遍布省份之多,足以表明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研究之规模和所产生的影响。
1.3 作者分布
在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相关文献作者群中,从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看,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李靖宇5篇、同研究中心的狄乾斌2篇、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明秋2篇,其余作者均为1篇。
另外,与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涉及7校,共计20部。其中,大连海事大学10部、辽宁师范大学4部、大连理工大学2部。可见,在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研究中,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发挥着学术骨干作用。
2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研究进展及其述评
2.1 关于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的研究
王棣华等[1]指出大连 “以港立市”,并对其港口发展历程进行划分和论述,进而提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吸引人才力度不够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等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此也给出一些对策。该研究以港口经济为切入点探讨了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当然其梳理尚缺乏完整性。狄乾斌等[2]对大连海洋产业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认为:海洋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海洋产业已由一产转向二产;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二、三主成分分别为经济、资源与环境;最后,给出了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路径。该研究方法先进、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高的完成度。
2.2 关于大连海洋经济产业部门的研究
王圣云等[3]通过SWOT分析认为:大连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具有资源丰富、管理经验丰富、工业基础牢固和市场广阔等优势,然而面临着扶持力度不够、科研与生产脱节等劣势,故而可把握WTO加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发展机会,化解竞争压力等各种威胁。该研究提及的所谓的劣势均为外在性因素,严格地说不应成为 “劣势”,这违背了劣势的内在性和客观性。崔玉阁等[4]从海洋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利于海水养殖的环境要素两方面阐释了大连发展海洋渔业的条件;其次,指出大连海洋渔业在辽宁省地位的重要性,分析其动态发展和结构变化;最后,提出调整、优化海水增养殖业结构和布局,继续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提高公海大洋性渔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化,加强渔业支撑体系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对策。该研究仅从产业经营角度研究了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尚缺乏全局性观点和视角。张文华等[5]从渔业史发展角度,基于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海洋渔业发展背景,对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发展历程进行划分和论述,进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捕捞业结构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调整养殖业结构促进海水养殖业高效发展、实施现代渔业发展战略提升渔业产量和质量等政策建议。该研究对海洋渔业发展历程的梳理详尽,但其政策建议有待从理论上进一步升华。
2.3 关于大连海洋经济外部环境的研究
蔡静等[6]基于大连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现况,利用经济和生态耦合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大连海洋经济与环境效益总体是基本上良好,但要达到最佳状态,就必须有效地协调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使其同步而均衡地发展,渐次达到优化。该研究在经济和生态耦合模型应用上,缺乏严格的适用性论证。陈晓颖等[7]探讨了大连海洋文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海洋捕捞业、造船业、海洋化学工业、港口和滨海旅游业等对大连GDP的提高作出了贡献。该研究选题新颖,但有待于提升架构的逻辑内洽程度,并需要析辩渔 (鱼)文化、鱼食文化和海洋文化内涵之差异,而不能混为一谈。狄乾斌等[8]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下大连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水产业等主要海洋产业受到的影响,指出了金融危机可能对海洋经济产生冲击的层面,进而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该研究对所提及产业的论述较为翔实,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4 关于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对策的研究
乔翔[9]对海洋经济发展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其为线索分析了大连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经济价值补偿层面的局部性意愿或能力缺位、客观上的社会价值补偿压力和自然价值补偿压力、海洋经济增值能力的提升等问题,进而提出构建规划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相关的制度基础等旨在全面、高效、稳健地发展大连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该研究理论性较强,具有系统的探索性。宋欣茹[10]基于大连港口及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盐及盐化工业和海水利用业等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力量相对分散、人才结构不合理、海域环境质量需改善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该研究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尚缺乏一定的操作性。
2.5 关于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汤天滋[11]认为发展海洋经济是新世纪大连继续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指出大连具有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港湾优势、能源优势、海滨优势和环境优势,同时提出缺乏统一规划、渔业资源掠夺式采捕、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不定、缺乏地方性海域生态保护法规等问题,进而对口岸经济、海洋三产、海洋渔业、造船业、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战略思考。该研究在战略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预见性。刘妍等[12]认为大连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体现在其地理位置、海洋资源、造船资源的垄断性上,但存在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海洋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环境的损耗、海洋科研力度相对较低等问题,因而把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坚持科技兴海战略、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该研究远未达到战略研究的高度,缺乏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阶段等论述。另外,在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中所述 “第二、第三产业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不符合事实。其实,大连海洋经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早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刘文展[13-14]指出大连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岸线资源、海域资源、海岛资源、生物资源、港址资源、旅游资源、盐业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风能资源和海洋能资源,进而依据大连发展战略提出了海洋资源利用的产业布局—— “四湾、三区、两岛、一带”战略,并把发展重点放在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能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上。该研究在战略意义上具有一定的根本性和长期性。
3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研究的不足和建议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已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文献近百篇,但是高质量的学术性成果甚少,研究类型亦呈现出 “五多五少”现象。在此梳理笔者浅知拙见,以期达成共识,迪筑后续研究。
3.1 应用研究多而理论研究少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文献,绝大部分是应用研究,而理论研究却寥寥无几,至今尚未构筑其理论体系。虽然海洋经济的基本概念存在争议,但是针对大连的海洋经济开发活动,现阶段需要阐明的是大连海洋开发规划与功能区划、“五点一线”开发中的战略定位、海洋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海洋产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海域使用管理及经济价值补偿、海洋经济管理体制、都市型海洋经济发展等理论问题。理论研究是重要的基础研究,没有当今的理论研究,不可能有未来的应用研究。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的理论研究亟待有识之士的参与,构筑其正确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海洋经济与管理的实践,将对大连海洋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推进作用。
3.2 宏观研究多而微观研究少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文献,大部分是宏观研究,而微观研究却相对较少。从产业角度看,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涵盖15个大类、54个中类、107个小类的海洋产业,可谓 “超”宏观经济学。受此学科外延之影响,许多学者来个“顺水推舟”,研究大连海洋经济管理问题时,把所有海洋产业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进行“一概而论”。这种宏观研究虽有广度,却无深度,它只是大连海洋经济活动发展方向、速率、规模的全局性和总体性研究,很难把握住其特征、结构和运动规律。故而,对所涵盖的每个海洋产业的微观层面进行个别研究,再将其综合与升华,或许是海洋经济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把 “海洋经济学”改称“海洋产业经济学”更贴切一些。目前,大连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频繁,在所涉及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能利用业等领域内,微观研究不乏其课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其微观机理和内在规律。
3.3 定性分析多而定量分析少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文献,在方法论上呈现出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的现象。定性分析能明确事物间质的区别及因果关系,因而总是进行定性分析则不能体现海洋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数量关系,不能确定其相互关系性质的数量界限。故而,大连海洋经济管理研究,在方法论上应该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为此,需要掌握一些适合海洋经济管理研究的定量分析法:一是主要运用初等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运算和分析的定量分析一般方法,如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等;二是以高等数学、运筹学和现代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数学模型法,如盈亏分析法、线性规划法、价值工程法、边际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投入产出模型、经济计量模型、资源模型、环境模型等。目前,大连海洋经济开发与管理局势复杂而多变,单纯采用定性分析法显得 “力不能及”,而借助定量分析法则 “游刃有余”。
3.4 文献分析多而调研分析少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文献,在方法论上也呈现出文献分析多于调研分析的现象。文献分析是传统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专门对人们历史长河中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然而,总是去看文献很难捕获到海洋产业经济前沿问题,甚至整个研究跟着别人的思路走,难于达到科研创新的高度。而调研分析则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研究方法,可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式,它包括对海洋经济管理现状的研究,以及确定和解释海洋经济体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大连海洋经济开发活动可谓 “点多、线长、面广”,已有的百余篇文献不足以体现其所有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从中获取见识的做法也只能是 “坐井观天”。如果走出研究室深入到海洋经济开发与管理实践中进行调研分析,则自然 “见多识广”。当然,文献分析与调研分析是研究方法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5 对策研究多而战略研究少
大连海洋经济管理文献,绝大部分是对策研究,而战略研究却是 “凤毛麟角”。对策研究是当前出现的某些问题的对付策略或办法的研究,它具有局部性、时效性和倾向性的特点。而战略研究则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全局、高层次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的研究,它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预见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如果总是从事对策研究,则看到的只是海洋经济管理的当前发展及局部经济效益。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大连处在 “五点一线”的龙头地位,从其市情和海情出发,做好做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显得更具长远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王棣华,于婷 .浅谈大连海洋经济的发展[J].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2):16-18.
[2]狄乾斌,王小娟 .大连市海洋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887-891.
[3]王圣云,宋欣茹,张瑞芳 .大连发展海水淡化产业SWOT分析及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4):100-103.
[4]崔玉阁,张耀光 .大连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5):92-96.
[5]张文华,包特力根白乙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654-658.
[6]蔡静,赵光珍 .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初步探讨:大连海域案例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2):16-19.
[7]陈晓颖,林宪生,鲁小波 .大连海洋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39-42.
[8]狄乾斌,王小娟,刘东元 .金融危机对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9):91-95.
[9]乔翔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经济,2011(7):76-79.
[10]宋欣茹 .大连海洋产业发展分析及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1):112-116.
[11]汤天滋 .新世纪大连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12):156-160.
[12]刘妍,勾维民 .大连在辽宁“五点一线”战略下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68-71.
[13]刘文展 .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探析(上)[J].辽宁经济,2011(11):76-79.
[14]刘文展 .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探析(下)[J].辽宁经济,2011(1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