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事业研究*

2013-04-10仝开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普力量海洋

屠 强,仝开健,杨 娟

(1.海洋出版社 北京 1 0 0 0 8 1;2.中国海洋学会 北京 1 0 0 8 6 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事业研究
*

屠 强1,仝开健2,杨 娟3

(1.海洋出版社 北京 1 0 0 0 8 1;2.中国海洋学会 北京 1 0 0 8 6 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摘 要:本课题针对中国海洋学会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展开调查研究,探究社会力量在参与海洋科普事业过程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延展讨论我国社会力量在参与科普事业时的最直接和最根本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性建议,以切实推动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研究为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尤其是海洋科普事业提出了政策、规划和产业三个层面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社会力量;海洋科普;实践;对策

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国民所创造的财富和价值,也离不开公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各种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科普历来是联系科学与民众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科学家可以将潜心钻研的成果向更大范围的社会传播,民众则可以得到能够指导自身更加科学、健康生活的权威信息。科普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而是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同时,科普也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科普事业的一些成功实例表明,它们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充分适应社会公众对科普的需求,将科普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起来并为全社会共享,从而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2 0 1 1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的海洋科学知识比较缺乏,认知比较模糊,对我国本国海洋资源的了解状况堪忧。我国现实所面临的严峻海洋形势也对动员全社会更加关注海洋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程度地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海洋意识水平,成为摆在众多海洋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从开展科普事业的实践效率来看,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切实提高我国现阶段海洋科普事业的发展水平,是改善目前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状况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对由中国海洋学会建立的近3 0家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这些单位主要以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力量为代表,均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尽可能地面向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科普活动。研究共收回有效答卷1 3 0余份,接受调查的人员均为海洋科普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受调查对象参与科普工作的意愿、目前单位开展科普工作的条件和状况、开展科普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单位及个人对开展和从事科普工作所期望表达的诉求。

1 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调查结果

1.1 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调查结论总结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总体结论。

(1)在目前阶段,个人投资参与科普事业的愿望几乎不存在。这种局面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状况相符。

(2)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受调查的大部分社会力量开展科普活动所使用的资金为企业自身经营所得。

(3)绝大多数单位认为,开展科普活动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对于推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事业的主要因素,受访者心目中的排序情况如下:① 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得到社会更多认可;② 与本单位的业务有较好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业务发展;③ 国家、地方政府给予所得税返还等政策优惠;④ 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就感,获得荣誉;⑤能够直接获得收益,打造科普产业。

(5)在对当前阻碍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事业的调查答卷中,受访者心目中的排序情况如下:① 优惠政策不具备吸引力;② 自身经济实力不够;③ 优惠政策无法兑现;④ 不知道怎么投入开展科普事业;⑤ 本领域科普内容不具有参与的吸引力;⑥ 投入到其他公益事业。

1.2 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的动机分析

1.2.1 中小学校通过参与科普事业获得特色教育亮点

成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小学校均在课堂教育中增加了海洋特色教育内容,在海洋特色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学校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独到之处,并借助特色办学在所属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奖励;另一方面,海洋科普也通过一种正面和积极的形式,输送到直接受众面前。此外,通过海洋特色教育,这些学校直接与海洋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建立了联系,也为学校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这些方面来看,无论从经济、政策还是业务几方面,都具有吸引这些学校成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

1.2.2 海洋水族场馆参与科普事业获得社会声誉

海洋水族场馆基本都是企业单位,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自身的特色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官方所具有的政策和智力资源是海洋水族场馆改善自身市场形象的助力。这些企业直接从国家获得财政经费支持的愿望通常不易实现,但通过官方的组织和扶持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也是企业提高自身品牌价值的一条捷径。

1.2.3 科研院所参与科普事业完成社会使命

科研院所的实验场所,承担着面向社会开放,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社会责任。国家海洋局系统范围内的海洋科研院所均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并积极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考察调查船以及其他重要海洋学研究场所在成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之后,均实现了在节假日及其他公众开放日免费向社会公众开发,并定期接待学生团体前来参观。实践过程中,动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并不困难。

2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的对策讨论

2.1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海洋科普事业的突破点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海洋话题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于推动海洋科普事业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同样,在这种时机下,广泛推动有意愿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海洋科普事业阵营中,会对海洋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海洋科普事业可以寻求以下几个突破点。

2.1.1 努力树立海洋科普事业需要全社会关注的观念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建立便捷的接入渠道,以易于被接受的形式,以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容,向广泛的社会群体展开宣传,促使社会力量热心投入海洋科普事业首先需要让他们意识到海洋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对人类的重要性,使这种意识真正根植于人们的观念当中。

2.1.2 科学归集热点问题吸引社会力量关注

普通社会力量在海洋热点问题面前往往怀有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热点有可能给他们带来可以预期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权威语境和渠道,因此很难借力热点来实现预期。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组织的权威背景,为这些社会力量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热点的积极性,帮助其在合理的时机有效借助海洋热点来推动自身业务。

2.1.3 针对不同性质社会力量细分海洋科普内容

不同社会力量在参与海洋科普事业时,会在诸多专业领域遇到各种问题,也会因为这些问题,影响他们投入科普事业的热情和决心。因此,在动员这些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工作时,不要求他们完成内容非常丰富多彩的科普工作,仅结合他们的专业领域和工作范畴来开展特定的海洋科普工作,从组织者的角度,以专业的标准将海洋科普内容进行筛选和细分,发挥这些社会力量的特点和所长,使他们在完成海洋科普任务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占用过多的精力,从而将参与海洋科普事业变成一件力所能及且容易做出成绩的工作。

2.1.4 将有用性和有益性最大化

社会力量能够突破自身业务投入海洋科普事业,归根结蒂还在于参与这项事业可以带来特殊的收益,无论这种收益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或者是良好的社会声誉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对于普通社会力量来说,几乎不会拒绝有益且无损的尝试和机会,因此,在设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事业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力量的需求,将能够给予他们的有用和有益之处最大化,使公益事业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越所需付出的实际价值。

2.1.5 奖励热衷海洋科普事业的个人力量

对于积极参与海洋科普事业的个人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奖励。精神奖励包括但不限于给予荣誉称号或表彰等;物质奖励的奖励方式灵活多样,与其他参与海洋科普事业的社会力量单位业务相互挂钩,使奖励不脱出海洋科普事业的大范畴,使参与海洋科普事业所取得的收获融入海洋科普的氛围中。

2.2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科普事业的模式建议

2.2.1 政策层面

(1)动员机制

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时,应事先对其愿意投入科普事业的动机进行尽量细致和准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和掌握这些社会力量在参与科普事业的过程中新增了什么机会、解决了什么问题、推动了什么进步,甚至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阻力。一般情况下,组织和动员单位并不可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却存在各种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部分问题的可能。

其二,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时,应了解和掌握这些社会力量的专业所长,熟悉他们擅长的领域,在推动开展科普活动时充分考虑他们自身的能力,以降低这些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的难度,减轻可能从各个方面带来的新压力。

第三,借助有效的社会宣传手段,面向不同层面的社会力量开展动员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弘扬科学的良好氛围,正面宣传通过努力帮助其他弱势群体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从而改变生活和命运的事例,以真情实感打动那些有条件也有能力服务于科普事业的社会力量。

(2)政策规定

科普事业发展,必须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如此重任完全交由社会力量来完成显然不太现实。同时,完全依靠社会力量自身来全力投入科普事业也非可持续发展之计。目前的问题关键所在并不是没有有关优惠政策,而是如何切实使这些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应在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调整工作方式。第一,简化有关社会力量申报减免税负所需的手续,使减免税负落在实处;第二,变由所涉相关单位自身申报为税收单位主动提醒、帮助,以鼓励纳税单位多开展科普类公益事业,多承担奉献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并且达到 “促进公益,自身受益”的目标。

(3)项目扶持

在制定有关的政策制度之外,设立有关的海洋科普公益项目也将是推动有关社会力量直接参与科普事业的强有力的保障。以项目监督和管理的方式科学管控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主导的科普项目过程,帮助这些社会力量在完成科普项目的过程中,有事情可做、有效益可挖、有成果可积累,并且通过完成这些项目,不断熟悉科普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市场,逐渐培养起自身精干的科普工作队伍,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洋科普事业整体发展达成良好的双赢局面。

(4)科普功能转移

将由政府主导完成科普事业的职能交由社会力量完成,政府在此过程中,仅扮演适合于其自身特点的角色,进一步从具体的活动事务中解放出来。由于社会力量所具有的 “专业性”特点,在完成特定的科普宣传活动时,相比政府与其他官方组织所举办的各种科普活动来讲,有时会拥有更为灵活和新颖的技巧和手段。

2.2.2 发展规划层面

(1)制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的人才规划

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将其视作发展我国科普事业的主要力量,并对未来由社会力量为主体参与者的科普事业发展做出规划。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的财政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中长期规划;科普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等。

(2)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机制

在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建立其有效和建设性的合作关系,是形成共赢局面的最佳方式[2]。在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力量分别扮演何种角色、承担哪些具体职责、发挥怎样的社会功用,均将给科普事业的实际社会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

2.2.3 产业发展层面

科普事业的公益性与市场机制并不矛盾。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科普事业的主要收益,是用于集体或个人分配,还是用于科普事业发展的再投入,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公益性最重要的尺度。实践说明,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将某些科普项目办成实业,并把项目运行的主要收益又用于科普,是一条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1)我国科普产业发展对策

发展科普产业首先要实现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的有机结合。经营性科普产业的根本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一种体现,其根本任务是繁荣科普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3]。

促进科普产业的发展,帮助科普主题能够成为各种文化娱乐类型的消费产品,走入社会公众的生活,能够成为公众生活所需。从全球市场情况来看,有关科学主题的文化产品类型形式多样,产品丰富多彩,并且有许多已经成为引领时尚和潮流的主体。

(2)建立支持科普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科普工作直到今日仍未能被纳入科技从业者的业绩考评当中。此外,也缺少对科普工作的奖励制度,专业科研技术人员投身于科普事业的积极性不高。一系列冷遇和不确定性,不仅大大挫伤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准、专门从事科普研究、创作和宣传的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专业科普领域从业人才流失,后继无人,更难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科普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 屠强,车忱.浅议新媒体时代科普文化创新与培养公民科学素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2(增刊).

[2] 许金立,张明玉,邬文兵.企业参与科普的动因分析及引导措施探析[J].科技与管理,2 0 0 9,1 1(3): 7 0-7 3.

[3] 金彦龙.我国科普产业运作机制研究[J].产业观察,2 0 0 6(3 6):7 7-7 8.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科普发展对策研究类项目专项资助(2 0 1 2 K P Y J 0 7-2).

猜你喜欢

科普力量海洋
科普达人养成记
海洋的路
麦唛力量 (一)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孤独的力量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怀疑一切的力量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