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建设

2013-04-10冯兆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系大学生活动

杨 宁, 王 凡, 冯兆坤, 季 沛

(上海电力学院 a.教务处;b.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

0 引言

近年来,政府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如上海市继在2008~2010年3年投入1 000万元,开展了第一轮上海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2011年9月又投入3 000万元启动了第二轮上海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浙江省开展了新苗人才计划。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教执委、协会和大量公司企业又合作开展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比赛和学科竞赛,如大学生数学竞赛、物理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各类车模、机器人比赛等。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成效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1-4]。

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有所降低。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不少学生难以像中学阶段那样从考试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失去学习动力,失去前进方向,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科创比赛和学科竞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明显的提高,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各类竞赛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平均成绩要远远高出没有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学生。对上海电力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统计,成绩获优秀的学生当中,曾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各类竞赛的学生比例高于不参加任何相关活动的学生2倍以上。通过用人单位反映以及学生面试情况调查,在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也比较看重学生是否有参与此类活动的经历;对于毕业留学的学生,国外大学的教授也非常看重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否曾参与过相关科创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作用和成果等。因此,大学生创新活动不但对于促进学生发展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有利于推进高校学风建设[5-7]。

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点扶植,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对高校、特别工科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机遇,强化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模式和制度改革与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工程素质。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与功能是当下推进高校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源动力[8-9]。

现阶段,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理念和重视程度不同,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建设也不同。大部分工科院校采用举校机制从校级层面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人、财、物等投入全校统筹;综合型高校多采用校级指导,二级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独立的创新活动体系[10-12];也有少部分学校出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实质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只有极少数教师和学生自发的实行各类创新活动或者竞赛。当然,重视程度不同、投入不同,各高校获得的各类竞赛成绩也是不同的。虽然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在各个院校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体系和功能应该从学校、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功能出发进行完善[13-16]。

1 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

虽然各个院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体系和功能均应该从学校、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功能出发进行完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中,学校搭平台、学生是主角、指导教师是配角,三者相辅相成。在好的平台上,学生和指导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出更多的成果,从而适应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方在体系中担任的角色和功能出发,主要需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和功能。①让学生想做;②让学生能做;③让老师想做;④让老师愿意做;⑤合理规范的制度和流程。

1.1 让学生想做

虽然现在的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大城市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也曾接触到一些科创小活动,但仅限于科技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而更多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活动没有概念。因此,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首先要培养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创新活动,并产生兴趣,想参加大学生科创活动。如何做到这一点,宣传、引导和氛围非常重要。

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宣传方式,包括讲座、网络平台、专业介绍、沙龙、创新活动项目申请和结题的公开答辩、作品展览、获奖团队交流等方式营造学校的创新活动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告诉学生什么是大学生创新活动,为什么要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参加创新活动有什么好处,让更多新生入校时产生兴趣和向往。

另外,学校还应采取某些措施进行引导和约束,比如在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学分,从培养方案上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课程和技能培训;优秀的创新活动成果替代毕业设计;对于在学科竞赛中的获得优秀成绩的队员进行硕士生保送等。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工科院校采取了这些的方式,比如部分高校规定,在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学生就可以获得研究生保送资格。

1.2 让学生能做

有了创新思想,有了创新设计,学生还需要具备实现设计目标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应该有相应的措施保障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在对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第一轮项目进展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对有机会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时还有积极性,但到大三的时候,会出现主动退出的情况。究其原因,虽然也包括兴趣变化和学习目标改变等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能力不够,学生难以完成当初的创新思想,以至于产生放弃的想法。

对于工科学生,如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弱电专业的学生做创新活动项目,较多需要单片机、ARM等工具,但相关的专业选修课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上学期,甚至是大三下学期。虽然有少数学生能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学,但更多的学生需要有专门的培训。针对这个问题,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中应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如同一个创新学院,开设相关的讲座、技能培训课程和定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兴趣和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想、设计和实践更加紧密联系。

1.3 让老师想做

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中,指导教师是重要的配角。随着想要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同学越来越多,也出现了指导教师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教学型高校。而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老师的能力不够,而是很多老师并不知道大学生创新活动是干什么的,具体要实现什么,也不知道在这个活动中的角色。另外,由于某些原因,部分高校也限制了实验室老师参与指导工作,但处在实验教学一线的老师具有更好的实践教学能力,是非常适合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因此,很多老师缺少主动参与其中的意愿。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也是要通过学校的气氛,通过相关方面的介绍和指导,让老师有主动来参与其中的想法。

1.4 让老师愿意做

通过调查,教师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程度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有兴趣,不在乎报酬,喜欢带学生参加类似活动。这部分老师中有些是年轻老师,他们喜欢和学生打交道;有些是科研不错的老师,有较成形的团队,他们也希望有学生帮忙,而且的确有不少本科学生具备不错的能力;还有些老师是觉得这是老师应该做的,把指导学生当成一种责任。第二种是老师想参加,但他们也要看学校的相关制度,考虑相关待遇,如果有合适的激励政策和工作量界定,他们愿意带学生,而且也带得不错,当然也有很少部分老师属于滥竽充数。第三种是老师不愿意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他们也许是因为太忙,或者没兴趣。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中,应有合理的制度来鼓励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中大多数教师参与,给予相关的工作量,进行相关的评优,开展“导师制”,对于优秀创新指导教师,以及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自愿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

1.5 合理规范的制度和流程

合理、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是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于项目申报、项目公开答辩遴选、项目经费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成果验收和结题答辩等各个流程都应该制定规范的制度和表格。如创新活动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中期报告、半年度报告等在内的相关制度和表格,并放在创新活动网站。对于项目申报和结题都应该进行公开答辩,答辩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报项目,也能让学生更加珍惜机会。项目经费管理需要合理的经费使用规范,宜采用分批下拨的方式,学生对经费使用需要有自主权,但也不能不管,这方面需要规定指导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学校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过程管理,比如要求学生写项目进展周记或半月记,并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年度检查、期中检查和季度抽查等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与经费的下拨结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成果进行经费下拨。

2 结语

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的建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保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工程素质培养的有效保障。高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体系应完善“活动宣传→项目申报→项目遴选→项目资助→项目管理→成果验收→项目总结评价→表彰奖励”,并营造“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人人机会均等”的氛围;其基本功能是能让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的创新活动团队可以在学校的大平台尽情发挥自己的作用,培育更多的优秀创新活动成果,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References):

[1] 付兴锋,张常年,肖秀玲.以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契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27-129,148.

[2] 梅书霞,谢峻林.关于在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46-49.

[3] 李舜酩,王亚彤.抓好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73-75.

[4] 吴朝峰,史抗洪.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4):120-122.

[5] 邵世志.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15(11):79-81.

[6] 张友志,苏本跃,江 伟.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148,149.

[7] 徐才千.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7):97,98.

[8] 张所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以北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例[J].理论研究,2010(11):137,138.

[9] 张京海,闫大伟,刘传社.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12):161,162.

[10] 梁春芳.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常用的技法及其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3):59,60.

[11] 胡庆武.大学生创新活动目标导向的探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33-36.

[12] 梅永刚,王春娟,吕军战.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3):166-168.

[13] 刘青林,张新虎,魏彦明,等.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管理科学,2011,40(6):109-111.

[14] 贾 静.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5):107-109.

[15] 张洪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机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64-66.

[16] 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116-121.

猜你喜欢

体系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