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造福、民之所向——从“3·15”晚会谈起
2013-04-10西土瓦
◆ 西土瓦 / 文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无疑为“3·15”维权的民众撑了腰、鼓了劲——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李克强总理说:以民之所向,为施政所向。
消费者代表的是群众利益,是“民之所向”。在两会期间举办的第23届央视“3·15”晚会,将民之所向投向了对中国消费者实施双重标准的“苹果”;投向了迟迟不肯主动召回的“大众”;投向了数亿网民隐私信息被随意调取的现状,以及涉及“周大生”品牌的黄金成色稀释案、真人电视广告的假膏药戏法……
苹果对中国消费者的霸气,其实一向如此。此次曝光的“售后维修整机更换”承诺在中国变成“后盖不换”,而相同事例从未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甚至韩国发生,着实令人气愤,难道中国消费者“低人一等”吗?只能说明,中国消费环境的维权力度还略逊一筹,亟待提升。当然,往深层想,中国的厂商如果也能生产出苹果般的魅力产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国人消费国货的信心百倍了,“苹果”们也许就不会那么嚣张了。
产品质量不如人家,产品魅力不如人家,依旧是我们的软肋。在今年“3·15”全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543388件消费投诉中,产品质量问题占51.6%,高居榜首。无怪乎,“质量”再次成为两会热点,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质量”一词就提及14次,包括“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与汽车有关的质量投诉,今年的央视“3·15”晚会罕见地上了两条:一条是大众汽车的DSG变速器故障的问题,另一条是江淮汽车同悦车的生锈问题。
中国成为汽车第一产销大国,汽车消费投诉增加,在情理中。但没有想到的是,素以“质量第一”引以为傲的大众汽车,竟然成了第一投诉对象。而江淮汽车为降低成本“抠门”到弃用汽车钢板,着实让人震惊。
大众汽车DSG变速器动力中断故障的问题,其实早就发酵。央视“3·15”晚会曝网上已自发组织了多个消费者维权联盟,涉及大众DSG问题车就有50万辆,车型包括速腾、迈腾、斯柯达、CC、途安、尚酷等多个品牌。在当天的晚会上,好几位消费者讲述了DSG变速器在行驶过程中动力消失的惊魂一幕:时而不听指挥地慢下来、时而又突然窜出去……
实际上,大众汽车DSG变速箱在行驶过程中动力消失的质量问题,由来已久。过去三四年,DSG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大量投诉。因此,大众汽车曾在欧洲、美国,以及台湾地区相继针对DSG进行召回,但中国大陆被排除在外。
尽管存在如此安全隐患,并在2012年遭遇中国大陆消费者集体诉讼,大众中国却依旧我行我素,不予召回。国家质检总局则开展了缺陷调查,先后征集故障信息1万余条,回访用户3000多名,开展现场调查12次,并对掌握的DSG故障件进行缺陷工程分析,基本认定DSG变速器存在缺陷,导致动力中断,会产生安全隐患。之后于2012年3月、4月、5月,先后三次发函,要求其消除质量问题,依法通知其实施召回。迫于压力,大众汽车延长了DSG质保,并承诺调整相关生产线,但仍拒绝召回。在央视“3·15”晚会上,消费者气愤地说,汽车可以延保,生命可以延保么?!
同样冷血的还有江淮汽车。为了节约成本,江淮汽车竟在同悦车的车身上安装了普通钢板,以代替防腐性能较好的镀锌板。生锈的普通钢板,差点洞穿保障后座乘客安全的轮眉,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素以“质量”标榜的大众公司何以冷血至此?有分析说,正因为大众品牌在中国近乎神话,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和巨额的利润,因此不愿在中国市场做出让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其完美的品牌形象。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说到底,还是为了巨额的利润。
这事让我们想起三年前丰田的踏板门事件,也是快速扩张导致管理失控。痛定思痛,丰田回到“客户第一”“质量至上”的创业原点重新出发。看来,现在该轮到大众痛定思痛、回到“质量”的原点了。
欣慰的是,央视“3·15”晚会后,大众中国、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联合发布声明,称大众汽车已于当天向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递交召回申请,实施主动召回。江淮汽车也已经表示,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就在欣慰之际,央视又曝北京奔驰C级、E级,华晨宝马3系、5系,奥迪A6、Q5型号的“豪华车”车内恶臭难消问题。“元凶”竟然是阻尼片用廉价的沥青材料而非环保材料。不可小觑此一小小部件成本的压低,一年可为三大品牌车“节约”1亿元左右。可是,车主开车2年相当于吸烟10年的人身伤害,又值多少钱呢?!“无底线压低成本”的做法,又为汽车业抹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一辆车上万零配件,还有多少被“无底线压低成本”的零配件?
总之,中国已然成为汽车消费大国,却没有成为消费者保护大国。原因在于我们的法律法规基础与发达国家比,还处在弱势地位。譬如阻尼片,目前我国就没有关于汽车零部件和辅助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而大众DSG事件漫长的解决过程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享受到的法规和标准的保护力度有待提高。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没有制订的要制订,没有完善的要完善,没有执行的要执行!让中国消费者置于法律环境的保护之中,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基础建设。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人大记者会开场白上强调的: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法律法规方面的弱势,还呈现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数亿网民隐私信息被随意窃取上。“3·15”晚会让我们意识到:原来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大数据”,是可以这样被“买来卖去”的:只要一上网,你的“网络个人身份证”Cookie就可能被“调取”,包括“你每天去了哪儿,买了什么东西,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孩子,孩子有没有上学,你每个月工资多少,每天花多少钱上网,浏览多少网页”等。而以出卖“消费者偏好”等信息为生存之道的所谓的“科技公司”,已经比比皆是,网民几乎个个在没有隐私的海洋中“裸泳”而不自知……要问的是,对用户隐私应该如何定义,又该如何保护呢?相关的法律法规,显然十分苍白。
还有那黑心的膏药电视广告,雇佣演员冒充医药世家拍摄骗人广告。其广告设计公司自称:广告播出犹如鱼饵抛出,鱼全上来了,这种敛财成本可忽略不计。如果觉得膏药不好要退,你就赶紧退、爽快地退,不可能100个人买了100个人来退的……
想想,那买膏药的消费者都是上了年纪的弱势人群,冲的就是电视台做广告的那份公信力。而这种膏药的批文竟然属于“医疗机械”,电视台是怎么监管的呢?!实在佩服电视台自曝家丑的勇气。
“3·15”是消费者的维权日,是强化法制、强化监督的提醒日,更应视作中国企业的质量提升日。维权不应集中在“3·15”这一天,提升质量更应当是每天的功课。天天改进,天天向上,我们会迎来中国消费者享有自尊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