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探讨
2013-04-10陈晓英胡娇娇
陈晓英,胡娇娇
(嘉兴学院浙江平湖314200)
一、《服装材料学》的重要性
服装材料是服装的三要素(材料、款式、色彩)之一,是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服装的流行趋势,也创造了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包括了纤维和纱线分类、特性、面辅料种类以及如何选用及检测等方面内容。通过该门课程的授课,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这几个方面内容,为后续设计类相关课程、以及以后从事设计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对于服装材料的认识与掌握是服装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学好《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服装材料学》传统教学特点
《服装材料学》课程是一门既有工科背景,又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模式上,目前大多数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还是沿用多年来由教师讲授、板书或教学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始终是被动受灌输的对象,课堂上都听明白了,真正见到实物却不知是何种材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其次,现有的《服装材料学》教材基本都是研究材料学专业的学者所编著的,他们自身大多是出身理工科,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大多数从纤维、纱线、织物三大方面进行讲解,内容陈旧,缺乏对新的纤维材料和服装面料内容的及时更新或者存在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现象,导致教材内容不能反映最新流行材料的发展。
再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遵循教材内容,只重视对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和种类的研究,理论性强,却缺乏了最关键的内容,即与服装设计课程的联系,而服装设计最注重的是面料的合理选用和如何实现艺术效果,而且与市场需求度紧密结合的内容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服装设计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把握不强,对服装材质选择运用重视度不够。尤其作为艺术类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本身难度就相当大,更无法要求他们能与后续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服装材料学》教学课程
《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本身偏重理工科,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作为没有理工科背景知识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掌握难度很大。笔者自任教以来,一直担任《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至今已有三年有余,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自身的特点、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针对《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教学目标,通过不断探索获得了一些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理论讲解是《服装材料学》授课方式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理论是先导,是授课的基础形式,但是一味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与理论内容相对应的代表实物展示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在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实际感受到实际的面辅料实物,甚至可以让学生拆解这些样品,直观了解面辅料的特点、性能、手感以及风格特征和结构构造。通过与实物的直接接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尽量采用简单生活化的语言。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专业素养而定的。本身这门课程内容深奥、枯燥,大部分知识体系需要背诵和记忆,例如各种概念、性能特点等,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脑细胞;其次由于这门课内容过于专业,过于抽象,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背诵枯燥的知识,而且兴趣也不大,死记硬背也容易混淆,相反采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二)巩固理论知识,注重市场调研
通过前阶段基础理论结合面料实例的讲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完成一定课时数的市场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布置课题,使学生围绕不同服装品牌或者不同服装种类,都选用何种面料,搭配何种辅料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归纳,完成调研报告。针对学生调研报告的陈述内容,展开专题讨论,教师进行一定的点评。通过该市场调研,学生不但验证了书本上的理论,又强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对材料应用范围的掌握能力。
(三)收集面料素材,形成资料库
通过一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相关的市场调研,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到面料市场上收集各种不同种类的面料及辅料,同时能够鉴别出收集到的面料是何种成分、组织结构,识别出织物的正反面、倒顺毛等,充分感受不同面料的性能,对不同面料的软硬度、伸缩性、悬垂性等进行进一步了解,归纳出面料的风格特征,进而分析能用于何种款式、风格的服装设计。根据收集的面料及辅料小样,制作成册,形成面料库,以供后期其他设计课程学习使用。通过该阶段的实践,学生能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的织物适用于何种类别的服装,以及几种织物之间有何不同。
(四)收集流行资讯,与时俱进
如今服装面料市场日新月异,更新非常快。新的科学技术或织造方式被应用于服装材料的研发,不断改善材料的性能与外观,于是新的材料不断涌向市场。传统的服装教材大多都缺乏这些最新材料及资讯的更新。而每年我们国内的时尚都市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都会举办服饰博览会或者面辅料展,来展现各个企业最新研究出的材料并进行推广。通过到这些博览会或者展会进行相关资讯和材料的收集,可以获取最新流行资讯和时尚前沿的实例,弥补现有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的缺陷,及时掌握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而掌握服装的流行趋势。
(五)图例分析,判断材料性能
服装专业学生在上课过程或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书籍或刊物就是各类时尚杂志、期刊。在他们随手翻阅这些杂志、期刊时,要求他们同时收集时尚杂志、服装秀等里面的潮流和特色服饰,通过拍照或者剪辑积累成册,分析所收集服饰图片主要运用面料的何种特性,进行归纳总结。该过程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料性能的掌握,为进行不同类别服装设计选用何种材料打下基础。
(六)面料艺术再造,提升面料附加值
面料艺术再造,又叫面料再造设计、面料二次设计,它是相对服装面料一次设计而言的,它是为提升服装及其所用面料的美学艺术效果,结合服装风格和款式的特点,将现有的服装面料作为一种面料半成品,运用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更大限度地改变现有面料的外观风格,提高现有面料的品质和艺术效果,使面料本身具有的潜在美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一种设计。[1]
该过程是在面料收集、图例分析等对面料性能掌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市场上出现的面料艺术再造的手法,教师进行专门的理论讲解与艺术启发,使学生运用收集到的面料进行艺术再造。通过面料艺术再造,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面料的实际操控能力;通过各种艺术再造手法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启发学生,在学生掌握面料再造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潜力,不断创新出新的艺术再造手法,并将其运用到服装当中,训练其审美和应用能力。
再者,我们国家作为世界纺织大国,一直以来,纺织产品处于中低档定位,面料本身的设计不够时尚,难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如今时尚界的要求是有特色、有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和个性化消费者需要,对面料的要求主要以创意性为主。面料艺术再造正弥补了这一缺陷,因为它能符合要求不断变化和变化多端的市场需要,也成为我国纺织产品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料艺术再造在提升面料的视觉审美感受和艺术品味方面来增高面料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达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追求。学生掌握了面料艺术再造的手法,对于设计个性化服装,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四、结语
作为艺术类学生学习《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其学习目标应该更注重对各种材料的灵活运用能力,能够通过不同材料准确地表达设计思想并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寻求其兴趣和关注点,寻求符合他们的授课模式和内容,从多个角度加强学生对服装材料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侧重服装设计理念的同时,同等重视服装材料的应用。《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探索,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这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1] 贺聪华.服装面料再造的艺术表现力[J].中国纤检,2010;(08):87-88.
[2] 刘琼.《服装材料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网络财富,2010;(05):96-97.
[3] 李晓宇.对我国服装面料外观再设计现状的思考与构想[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04):98-100.
[4] 李中元.服装材料学教学方法浅析—基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J].艺术与设计,2011;(06):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