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截污管道检查井沉陷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3-04-10张传雷

水利技术监督 2013年2期
关键词:粉细砂第四系检查井

张传雷

(深圳市水务工程质量监督站,深圳 518055)

某污水泵站工程位于河道左岸,距离高速公路以北约 150m,主要包括 3台 45kW单机排量为940m3/h的潜污泵,以及敷设DN500~700mm玻璃钢夹砂管长1600m,沿线设5个截污口,检查井33座。工程正常运行 1年多后,发现一个检查井(W28)出现整体下沉,经现场察看,该井底板破碎,井深下部约四分之一段断裂,上部完好,井深周围土体呈漏斗状下陷,地表直径约4m,与井相连管道因受剪切而致破坏,管道通水受阻。该检查井出现沉陷问题后,为了保证泵站正常运行,由本工程设计单位出具处理方案,施工单位按设计方案及时处理完毕。3个月后,现场例行检查时发现,W28相邻的W27、W29、W30检查井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或移位情况。通过专业公司采用 QV检测设备对出现问题的W27~W30(约200m)段进行了系统的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发现:

(1)玻璃钢夹砂管局部竖向变形严重,断面已成椭圆形。

(2)局部管道纵向严重弯曲变形,部分污水支管管口严重错位。

(3)W28~W29管段W28管口右上侧破裂,W29和W30检查井因沉降发生倾斜。

(4)检查井底板有不同程度开裂、破坏。

(5)泵站出渣口发现有大量中粗砂存在,由于管道含砂量增大,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停止下来,进行人工清渣。

(6)W27井井体下沉约 60cm,井周围土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陷,已影响到距离该井不到 2m的高压天然气管道的正常运行。

1 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燕山第三期花岗岩。

(1)第四系人工堆积层为新近堆积的人工填土,主要为清理河道挖掘土和砂、砾及附近搬运来的粗粒花岗岩全风化土组成。层后1.0~8.5m,该层沿全线均有分布。

(2)第四系冲、洪积层依工程特性,该层分为以下三层。

②-1粉质粘土、砂质粘土:

原河道表层土,深灰、灰褐色、含褐色铁锰结核,湿,可塑状,部分软塑状,局部含砾,偶见粉细砂团块。层后1.0~5.5m,该层在ZK16~ZK18缺失。

②-2含粘性土粉细砂:

灰褐、灰黄色,湿~饱和,松散状,含粘性土较多,一般土样能成形,部分钻孔揭露夹透镜状淤泥、淤泥质土。厚度变化大,层后 1.2~5.2m,该层广泛分布于工程区。

②-3中粗砂、砾砂、圆砾层:

揭露层后大于2.1m,该层全线均有分部,顶面起伏较大

(3)燕山第三期花岗岩为全风化花岗岩,揭露层厚大于 3.8m,分部于工作区第四系松散层之下,为区域基岩。浅黄色,黄白色,原岩结构清晰,石英、长石、角闪石及云母等矿物均已风化,硬塑状态。

2 水文条件

地下水主要储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粗砂、砾砂层中,为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河水侧向补给。地勘期间测得其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6.1~4.0m,相应标高为6.4~2.5m,水位向下游逐渐降低,且靠近河床处比远离河床处高。由于钻孔揭露存在强透水的砂砾层,分部广泛、连续,使得地下水与河水联系较好,雨季随着河水升降,地下水升降较快。中粗砂、含砾砂层等粗粒土一般为强透水层,实测渗透系数一般为 3×10-3cm/s~7.5×10-3cm/s;含粘性土粉细砂层透水性较弱,实测渗透系数一般为 4×10-4cm/s,为弱~中等透水层。

3 施工情况

(1)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有旋喷桩施工、土方开挖、支护工程、管线敷设、截流井、跌水井等施工。

(2)质量控制情况。

本工程划分为1个单位工程,15个分部工程,195个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结果均经过监理审核,结论合格。管道安装完成后,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了管道闭水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工程验收合格后,投入运行。

4 截污管运行条件变化情况

(1)管线施工后,由于W01~W33管线上部绿化回填土,种植乔木,使管顶覆土厚度增加,经施工单位复测资料显示该段管道覆土厚度均在8.61~9.04m,管道实际覆土厚度比原设计覆土厚度增加1.7m左右。

(2)工程运行期间,临近河道开始实施生态景观改造工程。工程主要内容是对河道内三座橡胶坝进行改造,使得河道能形成连续的水面,保证河道全年均有水面,且能自动调蓄水面,不影响河道汛期防洪。实施后W27~W30井之间管线附近的河段水面线高程为 3.86m。翻板闸经过一年多调试运行,相对该工程实施前,此段河道水位升降次数增加。

5 初步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工程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及工程竣工资料的复查,对事件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1)截污管线临近河道左岸,埋深较深,管底平均高程1.52m(W25~W31)。下游某翻板闸蓄水后,枯水期河道水面高程为 3.86m(河道水面高程抬高 1.86m)沿河两岸地下水升高,地下水位高程为 4.3~7.0m。由于地下水抬高,检查井底板受力状态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管线局部变形,沉井底板开裂破坏。

(2)管道沿线地质情况复杂,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近期勘探资料,W25~W30沿线基础持力层为含粘性土粉细砂,粉细砂颗粒粒径较小,在动水及水位变幅情况下极易从井底、管道开裂破损处流失。

(3)设计方案中检查井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存在安全隐患。设计检查井底板为 10cm厚的 C10素混凝土,井底持力层为粉细砂层。由于W27~W31井深均超过9m(大于图集02S515要求井深不能超过 6m),井底应力集中,且井底持力层粉细砂层承载力较低。在管线及检查井运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情况下,底板C10素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结构要求,导致底板开裂破损。在地下水水位抬高及变幅作用下,井底粉细砂随水流作用进入井体及管道,造成检查井底部及周边土体流失形成空洞,当淘刷范围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井体自重作用下,井体出现整体下沉,导致连接井体的玻璃钢夹砂干支管断裂及附近管线变形,管道水流受阻。

6 几点建议

排水管网埋设于地下,其运行状况会受到基础沉降错位、地面负载的变化、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排水管网通常依靠水的重力自高向低流动,并且一般情况下污水中均含有一定的固体、半固体杂质;容易产生淤积,降低管道输水能力,甚至完全或部分丧失输水能力,对管道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根据以上对污水泵站截污管道检查井沉陷问题的调查分析,为保证截污泵站的正常运行,确保河道良好的水环境。建议如下。

(1)河道管理部门应安排专人定期对管线及周边河道巡查,观察检查井和管线周围是否出现新的沉降变形,监测与河道相联系的截污口是否有污水流入河道。

(2)在管道水流较小的情况下,采取CCTV检测设备对龙井泵站截污管道全线进行一次观测,及时发现管道变形或裂缝,防患于未然。

(3)在河道及周边范围内采取水环境治理、河道整治一系列工程措施时,应有前瞻性,尽可能考虑河道水位变化、地质条件等因素给工程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工程发挥正常的功效。

猜你喜欢

粉细砂第四系检查井
盾构法粉细砂渣料配制同步注浆材料及改性研究
大型检查井分节预制安装施工方法研究与应用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改性水玻璃浆液在粉细砂地层中注浆加固的应用
◆ 雨水井、检查井
暗挖隧道粉细砂层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检查井装饰小建议
河北平原区第四系(200m以浅)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特征综述
北疆第四系覆盖层上明渠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