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

2013-04-10白晶

河南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县域农村经济

白晶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专业化城镇为中心和增长极,以各类集镇为纽带,具有鲜明区域特征的空间经济系统。

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县域经济处于基础地位。县域经济是具有农村地域属性和资源禀赋特征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总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系统。虽然处于整个国民经济大网络框架的末端,但县域经济本身却依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它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县城经济,还包括了乡镇经济和村域经济各个层次。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结点,辐射面涵盖广大乡村的区域性经济体。

从管理上看,县域经济具有从属性和独立性的双重特征。它一方面隶属于县行政区划,以县政府作为市场调控的主体,在产业选择、资源配置等方面,更多地受县级职能部门相关制度、政策的干预。另一方面,县域经济本身具有功能相对完备的县级财政和地方税收,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从经济张力上看,县域经济的边界并不局限在县行政区域内,它可以向县外扩展和渗透。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地域分工的基础,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其经济活动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和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是省际、全国乃至全球化产业分工产业链条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 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衡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比较优势有差异的地区,如果能够按照比较优势来决定产业结构,然后通过统一的产品市场进行地区间的分工交换,那么各个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差距将会随着经济的共同发展而趋于“收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成为另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实现相互促进。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基础,农村城镇化则是衡量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进程,而小城镇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失时机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镇作为区域贸易、加工和服务业中心,推动了乡村工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农村区域经济进步的增长极,是县域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中心。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而农村人口的减少使得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以农业为基础的非农产业就会得到发展,从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城镇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着县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三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

1.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活力

发展县域经济,就要优化以县域空间为主体的农村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区域板块经济。

2.优化制度环境,构建和谐、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把工业与城市的现代化、农村和村镇的城镇化整合为一个双向发展的共同进程,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加快转型,要彻底摒弃二元体制、经济和社会结构,突破体制壁垒,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并且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形成城乡两大经济系统间的资源流通和有效配置,使城乡资本、技术、信息、产品、经济资源、劳动力等双向对流,公平交换;同时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有序合理、功能耦合、城乡一体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集群和城乡经济圈。

3.扶植民营资本,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仍主要以农业为依托,缺乏产业化、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农村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的参与中尚处于无序的零散状态。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也未能搭建起有效的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应动员农村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将更有利于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村县域经济的整体效益。应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主导职能,切实引导和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优越的环境,提供更大的支持,科学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的根本途径,通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发展新农村建设,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村第三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切实推进传统农业向新型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激励机制,确立新型人才观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县域竞争力的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才为依托。人才是技术和管理的载体。因此,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为优秀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空间作为重要举措,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步入现代企业家的门槛。其次,针对目前县域民营经济很强的家族控制和家庭管理模式,应尝试建立规范的机制来克服其弊端,如在完善聘用契约和激励机制基础上引入职业经理人。牢固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5.建立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一特定地域空间内(一般以城镇为载体),生产某种主导专门化产品的若干共同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形成高密度聚集的产业空间集中的现象。产业的空间聚集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大都集中在某些特定地区。在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拉动东南沿海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区域持续、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要实现我国县域经济向乡村工业化成功转型,建立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的发展将逐渐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为“城乡一体化”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6.因地制宜,走适合自身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其存在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最末端,我国县农村地域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区域不同地方其经济环境的具体状况各不相同,比如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少数民族聚居区与非少数民族聚居区之间,北方农村与南方农村之间等等,其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建设相关举措,切忌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

[1]刘小龙.中国县域经济论纲[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

[2]王波.论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东岳论丛,2004

[3]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县域农村经济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