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3-04-10李雄诒李亚云
李雄诒 李亚云
( 中原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产业集聚是产业内部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由于自然、历史、制度等原因,为了达到资源共享,降低风险,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某一个地理空间上,集中于某一地区,并结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网络结构的一种现象[1]。产业集聚区则为那些根据自身发展要求而相互关联的产业或者企业提供了特定区位,是发展产业的新型空间载体。从我国区域经济的目前发展态势来看,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增长极。对于中小城市,随着产业集聚规模的不断扩大,集聚产业优势的凸现会使城市产业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河南省新乡市作为发展中的中小型城市,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既是优化其产业结构、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挑战,保增长、强态势,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的重要支撑。
1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概况
新乡市在原有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从2006年到2009年不足三年期间形成了37 个产业集聚区。2009年初,新乡市依据省委和省政府“产城一体、产城融合”这一理念,对全市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规划整合,从原来的37 个整合为27个,并编制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年9月份,全市27 个产业集聚区(纳入省规划范围的共有13 个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5 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81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 亿元。2012年,新乡全市27 家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3.5 亿元,同比增长25.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 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346 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7 个百分点。同年,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无独有偶,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2012年度产业集聚区评比中分别被评为全省“十快”和“十先”产业集聚区。2013年,新乡市力争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0 亿元,其中13 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 亿元[2]。
2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SWOT 分析
从以上新乡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出,新乡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已初具规模,发展形势良好,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利用SWOT 分析法对新乡市集聚区的发展态势进行客观、详细地剖析,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而为客观准确的制定新乡产业集聚区发展决策提供帮助,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1 SWOT 分析法的内涵
SWOT 分析法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某些现实情况的方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 是由竞争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整体来看,SWOT包含SW 和OT 两大部分,前者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后者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利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问题,外部环境中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务必避开的威胁,最后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重点及方向。
2.2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优势(S)
2.2.1 区位、交通优势
区位方面。新乡市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作为豫东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区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随着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一些东部产业和部分境外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新乡将是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交通方面。新乡27 个产业集聚区中约有7 成的集聚区紧邻高速公路和环城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如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园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45 分钟车程,西邻京港澳高速公路,南距省会郑州市70 公里,北依济源—东明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的S308 线穿境而过;地方铁路货运专线与新荷铁路连接,是河南省唯一拥有地方铁路专用线的省级开发区。
2.2.2 产业优势
全市27 个产业集聚区中纳入省规划范围的共有13 个产业集聚区,经过不断全面的发展,大部分形成了主导产业及辅助产业,新乡市产业集聚区所包含行业较为广泛,且行业分布较为合理,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纺织服装制造、化学医药、金属制品、通用专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器材等,这些产业基本上都是新乡市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符合市场发展潮流、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2.3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劣势(W)
根据截止到2010年的新乡市13 个省规划产业集聚区的总规划面积、建成面积及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和2010年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可知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发展速度较快、程度较高,而其他产业集聚区则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程度较低。另外,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新乡新东产业集聚区等多个产业集聚区的投资产出比相对较高,但其中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新乡新东产业集聚区的投资额度相对其他几个投资产出比高的集聚区是比较低的,由此说明政府在对各产业集聚区的投资分配过程中存在弊端,资金分配不公现象犹存。
2.4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机遇(O)
2.4.1 政策机遇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和技重提育向的化,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加大中原城市群建设力度。(1)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完善。新乡市在2011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落实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八项重点任务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强化完善政策措施。(2)组织机构进一步充实加强。新乡市进一步明确了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产业集聚区第一责任人,加强了集聚区组织机构建设,将集聚区建设作为干部培育选用的主战场之一,实行管委会级别和发展水平相挂钩,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的积极性。
2.4.2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逐渐开始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向中西部转移,这为产业集聚区引进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5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威胁(T)
招商引资难。招商引资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势下,民间投资意愿较弱,招商引资面临着较大困难,这为产业集聚区入驻项目增加难度。与此同时,其它地区也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求更快发展,这加剧了招商引资的竞争。
人才支撑体系薄弱。就整个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来说,人才支撑体系尚且存在着“三难”问题:缺乏吸引力,埠外人才难引进;缺乏凝聚力,本地人才难留住;缺乏驱动力,现有人才难盘活。新乡产业集聚区在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同样面对着这三个难题,无疑对其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3 结论
改善、增强内部条件(SW)。由SWOT 分析可知新乡产业集聚区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如何保持优势提升弱势显得尤为重要。新乡产业集聚区的行业分布相对较广泛合理,但多个集聚区的建成面积与总规划面积比率较低,说明还有很多可以加以利用的集聚区空间,亟待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另外,新乡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无论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置上,都务必重视发展极的作用,以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为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较为集中的产业集群。
利用、发展外部条件(OT)。一方面,抓住国家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利政策措施,引进并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产业聚集度高的产业集聚区作为试点,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实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进而带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向中西部转移的大好时机,从而为产业集聚区提供难得的发展机会。针对河南省及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在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存在弱势的问题,应积极探索社会、企业、学校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紧缺人才,加强创新型、开放型人才储备,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体系支撑。
[1]胥丽娜.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7) .
[2]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henan.gov.cn
[3]陈腾,雒海潮.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
[4]任青丝.开封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SWOT 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