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特定电磁波照射配合局部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6例临床观察
2013-04-10吕金阳
吕金阳
(河北省滦平县中医院内三病区,河北 滦平 068250)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疾病,以肩部放射性或者弥漫性疼痛、静止痛为特点,表现为昼轻夜重,坐卧不安,肩关节外展和内旋等活动明显受限,局部按压有广泛性疼痛,后期病变多产生粘连,功能障碍加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2009-05—2012-09,笔者运用针刺、特定电磁波照射配合局部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6例,并与针刺、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4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9例均为我院内三病区住院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男36例,女50例;年龄41~75岁,平均(45.1±1.0)岁;病程28 d~19个月,平均(10.0±1.1)个月。对照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40~72岁,平均(47.2±0.5)岁;病程21 d~18个月,平均(9.5±0.7)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且多为慢性发病;肩周部疼痛,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时可出现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针刺治疗。取穴:曲垣、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后溪、条口透承山穴(以上均为患侧取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30号毫针(苏州市华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视患者体型胖瘦刺入1.5~2.0寸,有较强针感后留针15 min,每日1次。同时予特定电磁波照射。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CQ-10型,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预热5 min,辐射板距离患侧肩部皮肤30~40 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40 ℃,照射25 min,每日1次。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继续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局部功能锻炼。嘱患者原地做太极云手动作,幅度由小到大,连续10次;双手搭于同侧肩部,向前向后连续耸肩环绕10圈,还原稍息,再做向后向前连续耸肩环绕10圈,环绕动作要慢,幅度由小到大,重复2~3遍;鼓励患者做肩部外展、前屈、后伸、旋后、外展高举、外展外旋动作,以上锻炼幅度可逐渐增加。疗程同对照组。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肩部疼痛无改善。以治愈、好转统计疗效。
2 结 果
治疗组86例中,治愈56例(65.12%),好转28例(32.56%),未愈2例(2.33%),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43例中,治愈19例(44.19%),好转14例(32.56%),未愈10例(23.26%),总有效率76.74%。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关节大范围活动的牵拉,较易劳损而变性,加上外伤、寒湿等因素,使韧带、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继发关节粘连、挛缩,最终导致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生[2],属中医学痹证、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等范畴。由于卫气不固,腠理空虚,劳累后汗出当风或久卧湿地,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筋脉失养,关节不利,不通则痛。或夜卧当风,或怕热贪凉,肩部感受局部劲吹,或汗出当风,使气血凝滞,脉络受阻,发为疼痛。曲垣、肩髃、肩髎、臂臑为局部经穴,针刺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曲池、外关、后溪三穴分属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穴,手三阳经皆循行过肩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诸穴,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上病下治”、“同名经相通”,针刺足阳明胃经穴条口透足太阳经的承山穴,针一穴而通二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调其经脉,血行通畅,通则不痛,故疼痛则止。特定电磁波局部照射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止痒等作用,同时热力可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使疼痛减轻。局部功能锻炼可以使挛缩的肩部关节组织得到充分伸展,使粘连逐渐解除,并且顺应肢体活动的惯性,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使关节功能恢复[3]。以上3种治疗方法结合应用,共奏疏通气血、消肿止痛、疏风散寒功效。
综上所述,针刺、特定电磁波照射配合局部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 韩明向,涂晋文,周文泉.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5-437.
[3] 赵钟岳,李世民,娄思权,等.关节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