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质博物馆:百年风华不减
2013-04-10袁立明
本刊记者 袁立明
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的南京地质博物馆老馆,作为原中央地质调查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中国近现代成立最早的地质专业博物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49年后,从这里走出了48位两院院士,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地学摇篮”。百年历史倾注和凝聚了中国几代地学先驱的汗水和心血,承载了中国近现代地质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过程。
中国“地学摇篮”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新、老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9700平方米。老馆始建于1935年,是一幢德式风格的红色三层建筑物,建筑面积2500平米;新馆建成于2010年,是一幢现代风格的四层建筑物,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13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地质矿产陈列馆,原址北京丰盛胡同3号。1935年由翁文灏筹划、募捐赞助,在南京珠江路942号(现珠江路700号)的大楼竣工,陈列馆随地质调查所由北京迁于此。当时,陈列馆建有地质构造、矿物、岩石、矿产、燃料、土壤、地史古生物、北京猿人与史前文化、本馆出版物等12个陈列室。抗战期间,地质调查所及陈列馆于1937年11月内迁湖南长沙,后辗转至重庆北碚文星湾。1946年返回南京现址。1950年全国地质机构改组,地质调查所撤消,地质矿产陈列馆属全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
1952年地质部成立,地质矿产陈列馆改名为地质部地质陈列馆,陈列馆工作仍以南京为中心称总馆,北京为分馆。1954年以后,地质工作中心北移,南京成为分馆。195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建立全国性的地质博物馆,主要人员及部分标本随之北上。从1957年至1979年南京馆先后由华东地质局、江苏省地质局、华东地质研究所、江苏省地矿局管理。1992年更名为现在的南京地质博物馆,隶属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管理。
2004年开始,江苏省政府投资1.68亿元,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实施南京地质博物馆改造、扩建工程。2006年10月和2009年12月,南京地质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先后完工,正式对外开放,近百年历史的老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南京地质博物馆馆长章其华说:“先辈留下的丰富遗产、门类齐全的众多馆藏、新老结合的展陈手段,是我们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科普需求、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博物馆发挥深远影响的有利条件。”南京地质博物馆将以新馆开馆为契机,大力宣传地学科普知识,充分利用新、老馆打下的软、硬件基础,不断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服务观众、服务社会、服务江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科普基地
南京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它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它的展示内容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意义,是熔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
老馆设置了“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4个展厅。一层的地学摇篮展厅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地质学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徜徉其间,一幅幅浮雕像将原中央地质调查所诞生、成长的过程鲜活地呈现出来,新中国48位两院地学院士风采卓然,他们作为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地学摇篮展厅是国内唯一的再现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发展历史的展厅。
在二层的中国石文化展厅,观众可以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历史,感悟到“石人合一”的无我境界。厅中还设有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园林和观赏石文化的展览,陈设形式新颖独特、展品内涵丰富。
三层的矿产资源展厅布置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展区。采用互动形式展示了世界、中国、江苏的矿产资源分布,用先进的真人幻像技术和实景模型生动再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场景,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
地质环境展厅主要展示了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与治理、保护地质遗迹等内容。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爆发时的振荡及海啸、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类的无助,还可了解到灾害发生的根源、预防及治理等专业知识。
新馆设置了“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和临时展览4个展厅。一层的临时展厅,举办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二层的恐龙世界展厅,贯通2-4层,是模拟中生代场景的巨大展示空间,陈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它身高8米、体长28米的装架模型与其真骨化石(10枚颈椎、10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部分颈肋和背肋、1枚脉弓、右肩胛骨、右乌喙骨和右股骨)同时展出;首次装架展出了杨钟健先生在国内首次发现的3具恐龙真骨化石;还配有恐龙影院、模型互动、恐龙常识介绍与知识查询展区。
三层的行星地球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等自然奇观。
四层的生命演化展厅,采用丰富的实物标本陈列,逼真的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现等形式,展现生物进化与演变、生命发展历程、人类之旅等。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生命的诞生、演化的曲折经历,了解生命进化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