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013-04-09赵旭东
赵旭东
河北建设集团路桥公司(071070)
近年来,我国道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道路的高速发展,道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尤其是高速道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更严重。道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主要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污染环境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一条道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1 道路的环保功能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自然优美,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道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道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道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6)道路的附属设施,特别是道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2 生态道路的特征
生态道路的出现是人类道路建设的生态意识从觉醒走向自觉的里程碑。科学的生态道路,应具备如下生态特征∶
1)整体协调性
生态道路最终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生态环境最小破坏和最大恢复
道路建设受到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到现有生产力水平、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等技术条件的制约,还受到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使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
4)安全高效性
3 保护措施
道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具体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3.1 道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3.1.1 生态环保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3.1.2 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 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施工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
3.1.3 大气污染防护
1)道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 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3.1.4 水污染防治
1)对施工使用的沥青、油料等物品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
3.2 道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3.2.1 交通噪声防治
1)对道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道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3.2.2 大气污染防治
1)路边植树绿化。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道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3.2.3 水污染防治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道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3 其它管理措施
各级环保、发改、交通主管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将环保投资纳入道路工程概算,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管理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等的职责,加大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