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2013-04-09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开发出新型微生物塑料
化学工业时报(日),2013(2819):2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与日本电气公司和宫崎大学共同开发出以微生物提炼的裸藻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微生物塑料。该新型微生物塑料是在裸藻细胞内大量生成的多糖类中,添加来源于裸藻或腰果壳的油脂成分混合而成的。该新型微生物塑料的特点是:具有出色的热可塑性和耐热性,含植物成分比例高达70%左右。一般来说,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微藻类比陆地植物的太阳能利用效率要高。特别是裸藻,它可直接利用高浓度的CO2进行高效率培养,而且裸藻能够利用食品工厂的废水进行培养,这有望减少塑料制备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物性测试结果显示,该新型微生物塑料虽然抗冲强度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但热塑性与以往的生物塑料(聚乳酸和尼龙11)、添加可塑剂的乙酸纤维素以及来源于石油的ABS树脂处于同等水平,且耐热性比上述塑料还出色。
河南濮阳恒润石化公司C4临氢芳构化装置达标
河南濮阳恒润石化公司200 kt/a C4临氢芳构化工业装置自去年投产以来已运行10 个月,运行结果显示,油产品的辛烷值(RON)为94~96,馏程36~204 ℃,基本不含轻芳烃;芳构化反应干气收率1.92%,液化石油气收率65.74%,该装置生产运行水平完全达设计要求。该技术是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C4临氢芳构化成套工艺技术,以炼厂C4烯烃为原料,采用纳米分子筛芳构化催化剂和固定床反应工艺,将C4烯烃转化为混合芳烃或高附加值汽油调和组分,从而实现C4烯烃的深加工有效利用。C4烯烃转化率达98.0%以上,生成汽油馏分收率为85%(基于烯烃含量),汽油中芳烃含量为40%~55%。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C4临氢芳构化技术具有反应工艺条件温和、转化率高、易于稳定操作和环境友好等优势。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PHC-03催化剂提高油品收率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PHC-03加氢裂化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1.2 Mt/a加氢裂化装置上稳定运行,累计加工常压、减压蜡油等原料900 kt以上,液体产品收率达99.37%,产品质量全部达到标准。运行结果表明,PHC-03加氢裂化催化剂在中间馏分油选择性、异构裂化能力和降低装置能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柴油和航空喷气燃料收率提高约3%,柴油凝点降低5 ℃以上,加氢裂化尾油芳烃指数值降低2个单位。
内蒙古庆华集团建设100 kt/a一步法甲醇制芳烃装置
内蒙古庆华集团采用国内自有技术建设的100 kt/a一步法甲醇制芳烃二期项目已具备开车条件。该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投产后可年产芳烃75 kt、液化气22.5 kt、干气3.4 kt。该项目一期100 kt/a一步法甲醇制芳烃装置以粗甲醇为原料,采用沸石催化剂,所得产品中轻芳烃含量占80%(w),液化气与重芳烃含量不大于20%(w)。与此前已实现工业化应用的美国Mobil及德国伍德公司两步法技术相比,该一步法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甲醇转化完全、催化剂寿命长、烃类选择性高和产品收率高等优点。同时,两步法制芳烃吨产品甲醇消耗量为2.6 t,而一步法制芳烃吨产品甲醇消耗量只有2.4 t。
华电煤业集团和清华大学开发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技术通过鉴定
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FMTA)催化剂和FMTA成套工业技术两项成果。华电煤业集团与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小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陕西省榆林市合作建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FMTA试验装置。试验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顺利打通全流程,并按照预定计划完成全部试验内容,通过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现场考核。现场考核认为,该试验装置采用自主技术,设计与建设水平较高,装置运行平稳,考核指标达到工业技术开发的预期目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生物质制液态燃料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了一种生物质转化的新方法,使液态燃料产率达传统方法的两倍。该课题组基于前期生物质糖类化合物催化转化为液态燃料的系列工作,提出了利用甲醛聚糖反应衔接生物质气化和糖类水相重整过程的新方法。该方法所产生的液态燃料数量是生物质气化-费托途径的2倍,能量保有率是其1.2倍,同时实现了生物质的全组分利用,避免了传统水解方法中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生物质预处理过程。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开发高挺高强聚乙烯膜料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开发的高挺度、高强度聚乙烯薄膜料HXF5107新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第一批产品产量1 540 t。HXF5107产品是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料TR144的改进型产品,其部分关键指标优于TR144产品,密度达951 kg/m3,可有效提高制成品强度,主要用于制作购物袋、复合包装膜、衬垫、重包装膜、农膜、食品袋以及箱子内衬等,还可与其他工艺生产的聚乙烯掺混用于制作管材和中空容器。
日本东北橡胶公司等开发出低摩擦高耐磨性橡胶复合材料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04):13
日本东北橡胶公司与东北大学在橡胶中高质量配比硬质多孔性碳素材料RB陶瓷,开发出低摩擦、高耐磨性橡胶复合材料。该公司计划到2013年下半年,在仙台的现有装置上进行量产。这种橡胶复合材料与氟素树脂具有相同的摩擦系数,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具有同等的耐磨耗性,导电性优良,还可防止易带电粉末的粘黏。它可作为试剂、石油、肥料和果壳物等储存罐的内黏贴膜和挖掘车等建设机械金属表面的黏贴膜使用。RB陶瓷是东北大学开发的以脱脂米糠为原料而制备的硬质多孔性碳素材料,具有质量轻、摩擦系数低和耐磨耗性高的特性,可作为无润滑的不锈钢链条使用。在橡胶和聚氨酯橡胶中少量使用RB陶瓷,可增加橡胶被水或油弄湿的表面的摩擦系数,该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耐滑鞋底材料等领域。
天津联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异丁烷复合提纯技术
天津联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自主开发的复合提纯工艺技术建设的5 kt/a异丁烷装置,经过连续一年半的工业生产,达到设计要求,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产品转化率(即烯烃去除率)可达100%,粗异丁烷经提纯后含量达98.5%(w),硫含量不大于1×10-6(w),技术指标和废气排放达到或优于相关国家标准。该装置是针对天津滨海新区中沙石化公司甲基叔丁基醚/1-丁烯装置的副产物(粗异丁烷)而研究的,其精制方法为:先精馏出大部分烯烃以减少下游加氢用量,同时又可充分利用原料中的烯烃;然后进行加氢以确保产品不含烯烃;最后采用分子筛吸附微量水,确保产品符合规格要求。该技术将精馏、加氢和吸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过程简单、投资小、条件温和且轻烃脱除彻底,适用于生产特需的纯异丁烷(纯度大于90%)产品。
中国石油大庆公司炼化磺酸盐产品驱油效果佳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表面活性剂项目组研发的QY-0903型石油磺酸盐产品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基团公司自主创新重要产品。该产品是唯一一种三元复合驱用弱碱体系驱油剂产品。 大庆炼化公司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生产技术,经过了先后10年的产品研发、吨级/批放大试验、装置中试以及后期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北二西试验站进行的区块先导性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驱油效果理想,可满足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需求。与同类产品相比,该产品具有弱碱体系界面活性好、适应性强和界面张力稳定等优势。该成果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3项,形成企业标准1项。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三课题入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主持的“1-己烯和丁二烯制备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化”、“高性能轮胎用溶聚丁苯橡胶成套技术开发及产品应用”、“燃气输送用聚乙烯材料开发及产业化”3个课题入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己烯和丁二烯制备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化”课题以开发高附加值和高性能聚乙烯产品、增强创新能力及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力争实现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高传质釜式反应器与节能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自主开发出万吨级1-己烯成套技术,建成20 kt/a 1-己烯工业示范装置,实现装置安全、稳定和长周期运行。“高性能轮胎用溶聚丁苯橡胶成套技术开发及产品应用”课题将利用高性能轮胎用丁苯橡胶(SSBR)合成技术、基于环保油的SSBR填充技术、白炭黑表面极性控制及在SSBR中的分散技术、SSBR低温剪切力场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 kt/a SSBR工艺包及成套技术,实现高性能轮胎用SSBR的国产化。“燃气输送用聚乙烯材料开发及产业化”课题在已开发的不同承压等级聚乙烯给水管材专用料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燃气输送用聚乙烯材料生产中专用催化剂和关键聚合工艺控制技术,调节相对分子质量双峰分布中各组分含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平衡聚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实现目标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使我国燃气输送用聚乙烯材料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石化成功开发新一代生物柴油技术
中国石化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生物柴油技术在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中试装置试验成功,该技术变餐饮废油为生物柴油产品,推进了我国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该项目于2001年开始部署生物柴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2005年完成小试试验,2006年在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建成了2 kt/a生物柴油新技术的中试试验装置,先后完成了以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和餐饮地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中试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积累了丰富的工艺工程设计和开工经验,为60 kt/a生物柴油国家工业化示范装置的建设、开工和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千吨级生物法丁二酸通过验证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 kt/a丁二酸中试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丁二酸产品,标志着该装置的工艺路线和制备方法通过了生产验证。生物法丁二酸装置是扬子石化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新技术项目,以玉米或前端处理过的植物秸秆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取丁二酸产品,在发酵过程中还大量利用了化工装置副产的CO2。扬子石化依托现有装置和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的1 kt/a丁二酸装置将为中国石化开发和积累生物化工技术、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两成果获省科技奖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300 t/a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工业化成套技术获科学技术二等奖,仪征化纤自行完成的高速拉膜用聚酯切片开发项目获科学技术三等奖。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干法纺丝技术的国产化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推进了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的产业化。高速双向拉膜专用聚酯切片项目是具有中国石化自由运作权的成套工艺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稳定生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140 kt/a聚丙烯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140 kt/a聚丙烯装置顺利开车,并生产出合格聚丙烯粒料产品,实现了开车一次成功。该装置采用国产化第二代环管法聚丙烯工艺技术,由丙烯精制、聚合、挤压造粒、成品包装、仓库及公用工程等部分组成,可生产25种牌号聚丙烯本色粒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均聚管材、片材、层压制品、薄膜及高结晶注塑等方面。
大唐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聚丙烯装置实现双线运行
大唐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聚丙烯(PP)分厂一线装置反应器顺利注入主催化剂开始聚合反应,生产出合格PP粉料。至此,一线装置反应器与已实现连续运行的二线装置反应器实现了并列运行。双线反应器平稳运行,一线反应器每小时进料28 t、二线反应器每小时进料29 t,日产合格PP颗粒产品1 152 t。该PP装置是国内引进的首套采用UNIPOL气相流化床工艺PP装置,具有操作简单灵活、经济效益高和运行安全等特点,两条生产线每条设计年产能250 kt,年操作时间8 000 h,可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共105个牌号的PP产品。
吉林北华大学开发生物基胶黏剂技术
吉林北华大学研发出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人造板生物质基胶黏剂。该产品的甲醛释放量(100 g)低于5 mg,人造板内的结合强度大于1.0 MPa,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获得美国CARB认证。北华大学研发的水性淀粉基氨基甲酸乙酯人造板胶黏剂制备技术,创造性地将淀粉部分酯化后替代聚酯和聚醚,在水中与聚乙烯醇、橡胶胶乳复合形成稳定乳液,制备出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针对胶黏剂中脲醛树脂分子结构稳定性差和三聚氰胺共缩聚成分低的技术难题,他们将淀粉氧化变性后与尿素甲醛共缩聚,发明了高性能环保型脲醛树脂,设计了新型共缩聚树脂配方,并实现了低成本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制造及其在防潮刨花板中的应用,解决了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人造板胶黏剂固化速率慢、胶合强度低的技术难题。
中国石油轻汽油醚化成套技术工业应用项目通过标定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与兰州石化公司共同建设的500 kt/a催化轻汽油装置通过了连续生产运行72 h的标定,生产运行技术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轻汽油醚化成套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应用。标定结果显示,该装置在100%进料负荷运行状态下,催化轻汽油中C5叔碳烯烃转化率达71%~77%、C6叔碳烯烃转化率达57%~67%、烯烃量降低了18.0~19.5百分点,醚化产品油收率达35%~38%,醚化产品油中总醚化物含量为48%~61%,醚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为99~100,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设计预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发聚乳酸发泡片材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与广州碧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聚乳酸(PLA)耐热温度提高至120 ℃,成功解决了PLA熔体强度差的问题,开发出适合以丁烷或CO2为发泡剂的PLA改性粒料。该粒料已在商业发泡挤出机上获得连续发泡片材,片材被吸塑成一次性餐具,发泡倍率在15 倍以上,耐热性达100 ℃左右,完全满足一次性餐饮制品的要求。PLA是以淀粉为原料制备的生物基高分子,具有强度高、模量大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但其耐热差、韧性低及价格高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耐热PLA发泡片材一直是研究目标。耐热PLA发泡片材具有提高韧性和降低价格的双重作用。耐热PLA发泡产品可应用于缓冲包装、一次性餐盒、方便面盒、托盘、汉堡盒和咖啡杯等,是替代聚苯乙烯发泡产品及纸浆产品的理想材料。
日本东丽公司采用纳米尼龙技术开发出烯烃系离型薄膜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15):17
日本东丽公司采用纳米尼龙技术开发出烯烃系离型薄膜。该薄膜是采用纳米尼龙技术与制膜高精度层压技术而开发出的产品,具有优良的成型性和离型性。预计它将可作为交织成型体等的材料使用。微多孔聚乳酸薄膜也是采用纳米尼龙技术和粒子分散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具有透湿性和防水性,可生产各式农用薄膜、纸尿布和生理卫生等产品。
日本东北大学开发出无需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生物柴油工艺
Chem Eng,2013 - 05 - 01
日本东北大学开发出一种利用低质量的废物(如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的连续反应器工艺。该工艺使用的膨胀床反应器填充了具有催化和吸附能力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将摩尔比为3∶1的废油脂与甲醇连续进料到反应器中,原料中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在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下进行反式酯化反应;副产的甘油及原料中的杂质(游离脂肪酸、水和暗褐色颜料)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而脱除。从反应器出来的产品无需进一步纯化已接近生物柴油质量标准(如欧洲EN14214标准和北美ASTM D6751标准)。该工艺已在一套产能为50 L/d 的完全自动流式中试装置上进行了示范,由于不需上游处理以除去游离脂肪酸和水等杂质,也无需下游加工以除去催化剂和甘油等副产物,因此大幅简化了废食用油转化成生物柴油的过程。
日本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将丙三醇转化成1,3-丙二醇
Chem Eng,2013 - 05 - 01
日本东北大学和大赛璐公司共同开发出一种利用丙三醇生产1,3-丙二醇(1,3-PDO)的工艺。2010年,东北大学开发出一种粉末型Ir-ReOx/SiO2催化剂用于甘油氢解生产1,3-PDO,1,3-PDO的选择性可达60%,并证明了通过2,3-二羟基丙醇中间体形成1,3-PDO的反应机理。此次通过对Ir-ReOx/SiO2催化剂硅胶载体的优化而开发的球型催化剂,可在一个简单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将丙三醇转化成1,3-PDO,催化剂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且可抑制金属的浸出。自2012年8月以来,大赛璐公司在一套实验室规模的固定床装置上连续运行该工艺,得到了与东北大学相似的选择性。在超过300 h的连续运行后,该催化体系仍保持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该工艺可作为生产1,3-PDO的工业路线,副产物丙醇可作为溶剂销售。
日本利用碳纳米管开发出可再生的高功能不对称性催化剂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18):13
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IMC)利用碳纳米管开发出可再生的高功能不对称催化剂。IMC正在进行协同功能性不对称催化剂的研发,并利用该催化剂的特性开发合成药品的有效方法。该催化剂最大的特性是像生物体内酶那样同时具有多种催化性能,且无副产物的生成,是一种绿色催化剂。以往可再生利用的固体催化剂存在调制困难、催化活性及立体选择性大幅下降的缺点。IMC曾采用anti-选择性催化剂进行不对称反应开发了含钕和钠的协同功能性不对称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且由于它可自结构化,具备不溶的特性;但催化剂的粒径非常细且稳定性差,因此其再生利用很困难。而此次开发的新型催化剂,在具备自结构化特性的同时还具备高催化活性和可再生利用性能。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粉料
石油化学新报(日),2013(4715):8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Hi-Zex-Million”、高柔性PE“LUBMER”及微粒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PE“ミペロン”等特殊PE。该公司采用专有技术对产品进行差别化及高附加值的开发以适应各种需求。“Hi-Zex-Million”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60)×105的PE产品,与一般的高密度PE相比,其耐磨耗性及耐药性高出几倍~几十倍。2012年该公司建立了2.5 kt/a的生产装置,产品除用于生产工业材料和医疗器械外,还用于生产锂充电电池用隔板。“LUBMER”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PE均具有相同的润滑性和耐磨耗性,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注射成型性,适合于生产办公器材、汽车用天窗材料和上下水排污材料。“ミペロン”的特点是可制成接近球状的PE粉料,产品具有耐磨耗性、非吸水性及良好的分散性,可作为树脂及橡胶改性材料、高性能齿轮部件和过滤基材等使用。以往粉料的粒径最小为30 μm,新产品粉料的粒径可降至10 μm。
生产用于聚苯乙烯接枝的多壁碳纳米管的新方法
J Mater Res, 2013,28(8):1087
利用碳纳米管(CNTs)可生产用于聚苯乙烯(PS)接枝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FTIR和拉曼光谱表征结果显示,MWCNTs复合材料中含PS官能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NTs可使MWCNTs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至临界载荷(~40%(w)),超出这一载荷会降低聚合物降解温度。即使在载荷高达80%(w)时,该复合材料仍是一种可用于溶液和熔融处理的有效母料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原位聚合反应是灵活而强大的技术,常规的处理技术迄今未实现生产载荷非常高的纳米复合材料。
日本东洋纺公司开发出可消除液晶显示屏虹斑的聚酯薄膜
化学工业时报(日),2013(2821):2
日本东洋纺公司与庆应义塾大学共同开发出可消除液晶显示屏虹斑现象的超双折射聚酯薄膜“COSMOSHINE”。以往普通薄膜的双折射量位相差为1 000~3 000 nm,而这种超双折射聚酯薄膜的位相差可达10 000 nm。目前,“COSMOSHINE”的主要用途除了作为LED偏光板保护膜使用外,还设想作为触摸面板的基膜材料使用。另外,还设想将“COSMOSHINE”贴在液晶显示器的表面以起到改善液晶显示屏色彩随观看角度不同而变化和消除虹斑现象的作用。“COSMOSHINE”不仅可用于液晶显示器表面,还可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医疗器械用显示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