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 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3-04-09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分子纺织课程体系

梁 冬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梁 冬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从行业发展和专业的现状出发, 论述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教学改革的方向, 提出了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突出创业意识培养, 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高分子材料加工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我院从1984年开始设立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原化学纤维专业),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2004年开始, 重新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重组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内容,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突出创新意识培养, 编写与培养计划配套的系列专业教材和多媒体教案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经过7年多的实践与探索, 形成了能够适应市场要求, 具有创新意识、 能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宽基础、 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

1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改革的背景和方向

1.1行业背景

我国纺织工业担负着15亿人衣着用纺织品、 装饰用纺织品以及工业用纺织品的生产重任, 同时也是出口创汇、 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 高分子材料中的纺织材料(也就是“化学纤维”)在产量上已超过了天然纤维; 在质量和性能上, 已从仿天然纤维进入超天然纤维阶段; 在经济上, 大部分化学纤维纺织品的价格已低于天然纤维纺织品; 在科学技术上, 化学纤维所取得的进展也大大超过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不仅是满足和丰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纤维材料, 而且成为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进入21世纪后, 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各种新工艺、 新设备广泛应用; 机、 电、 气、 液、 计算机等高技术已经渗透到化学纤维工业的每个角落; 化学纤维工业在国际贸易、 企业管理等方面也面临许多新挑战与机遇。因此现代化学纤维工业发展的特点, 对高分子材料专业(纺织材料方向)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专业人才现状

目前, 我国高分子材料专业(纺织材料方向)专业人才整体状况为:

(1)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研发能力较弱, 缺乏市场竞争和创新意识;

(2)在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尽管生产经验丰富, 但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差,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

(3)近年来本行业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 大批技术人才流失, 化学纤维企业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

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原化学纤维专业)是一个具有二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专业, 曾为省化学纤维生产企业和研究、 检测机构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但是, 传统化学纤维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创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使老专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势在必行。

1.3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改革的方向

当前我国化学纤维企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特点为:

(1)化学纤维行业由原单一型逐步向综合型发展。许多企业由原单一的纺丝加工向集聚合、 纺丝、 织造、 染整、 服装一体, 纵向延伸的全能型集团公司发展。

(2)由单一的生产型向研发、 生产及贸易型企业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的发展, 单一的生产型企业将被迫增加研发能力, 采用选进的生产技术, 拥有贸易自主权, 向研发、 生产、 贸易型企业转变。

(3)新技术在化学纤维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化学纤维原料、 工艺技术、 加工设备到产品的成形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化学纤维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涉及到机械、 电子、 材料、 生物、 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市场的需求, 培养宽基础、 重实践, 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本专业改革的方向。

2 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改革的主要内容

2.1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研究人才的现状和专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同时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专业改革有关要求与原则, 形成人才培养模式。

2.1.1 调整原有过细过窄的专业方向

原专业主要是面向服用化学纤维, 但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 家纺用和产业用化学纤维迅速发展, 各种由环保原料制造的新纤维也层出不穷, 因此在原专业基础上, 增加了如“新型纺织材料”、 “产业用纺织品”、 “纺织复合材料”等课程, 以拓宽专业的方向。

2.1.2 实现向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转变

以纵向延伸为主, 即化工合成与化学纤维纺丝并举, 适当覆盖织造与染整工艺, 横向拓宽到新型合成纤维的制造、 塑料制造; 增加新技术、 新设备等知识, 加强机电一体化内容的教学;加强工程技术训练,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 工程实践、 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1.3 培养具有创业意识的人才。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自主创业的要求, 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 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包括创业项目的选择、 市场营销与策略、 做好管理者、 客户管理与服务、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创业者的基本素养、 企业成立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 在毕业生中已有少量同学在高分子材料行业中成功创业。

2.2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2.1 优化课程内容 重组课程体系

建立适应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纺织材料方向)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职业基本素养、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素养组成。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系列。在强化外语、 计算机教学的同时, 突出人文类课程的教育, 并对自然科学系列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压缩纯理论内容, 增加应用基础的内容。

强化职业通用能课程系列。设置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综合实训周拓宽机、 电、 仪课程,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以适应当前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程度高, 更新换代快的特点, 使学生有能力了解与消化吸收进口国产选进设备重组职业专项能力课程系列。对原有按纺织原料类型设置的专业课程, 按照加工工艺原理进行重组, 并在压缩专业课的同时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如将原有的“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重组为一门“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课时由原来的每门60学时压缩为重组后的100学时; 还将原“纤维成型原理”、 “化纤工厂设计”、 “化纤机械”、 “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学”合并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课时由原来的共320学时, 压缩为重组后的240学时, 同时增加了“新型纺织材料”、 “产业用纺织品”、 “纺织复合材料”等课程。专业综合实训周由原来两周增加到六周。

扩大职业综合素养课程的范围。设置系列工程类、 人文类和艺术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2 构成多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 突出创新意识培养

改革后的实训环节占总学时的51%, 专业拓宽后, 为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原有的实训内容进行改造, 将重点放在对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的综合性实训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上, 增加了综合实训, 综合上机, 并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为了满足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 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和建设, 建成了学院“高分子材料重点实训室”, 对”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实训室”增加实训仪器和设备等, 为实践环节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同时, 安排学生参加公益劳动, 社会服务, 开展社会调查和下乡扶贫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鍛炼。

2.2.3 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方向

增设反映行业最新动态的专业选修课程组, 如纺织品贸易、 纺织信息与电子商务、 现代高分子技术等, 供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增设反映行业最新动态的专业选修课以及人文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 使学生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形势与动态, 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3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改革成效

3.1实现了培养观念的转变

改革后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在学生的培养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培养的学生不仅适应高分子材料加工企业生产和管理要求, 同时还能够适应科学研究、 教学、 纺织贸易等多层次的要求, 甚至还能够适应计算机等其他行业的需要。

3.2学生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自1999年全国高考扩招以来, 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次就业率大幅降低的大环境下, 近几年, 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却供不应求, 一次就业率达98%, 就业形势良好。学生在全国和广东省的的专业大赛中均获得好成绩。毕业生得到了国内很多纺织知名企业的好评。

3.3编写了系列专业教材和多媒体教案

为了适应课程体系重组和课程内容改革的要求, 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近年来共计正式出版了系列专业教材6部, 校内使用自编讲义2部。这些教材保留了专业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 增加了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材料, 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增加课堂信息量, 自行制作了与专业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案,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教材都经过五届以上的学生使用, 发表和公开交流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共计30多篇。

3.4师资队伍迅速成长

改革后我院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 硕士和博士比例增加幅度很大, 已经占教师人数的83%, 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达83%。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面对高分子材料(纺织材料)加工行业的现状和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改革封闭式的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 面向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之路。通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突出创业意识培养, 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2006.

[2] 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J]. 北京教育, 2000(3): 25-27.

TEACHINGREFORMPRACTICEANDEXPLORATIONOFPROCESSINGTECHNOLOGYOFPOLYMERMATERIALSPECIALTY(TEXTILEMATERIALSDIRECTION)

LIANG Dong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shan 528041, China)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and professional status qu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olymer material specialty ( textile material direction),put forward a new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system.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highlighting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students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dern polymer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dustrial production, which help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polymer material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personnel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

2013-03-29

梁冬(1970-), 女, 广东高州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及新型纺织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

综述与专论

1672-500X(2013)02-0026-04

G 719.21

A

10.3969/j.issn.1672-500x.2013.02.008

猜你喜欢

高分子纺织课程体系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澳洋纺织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