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耳科活用
2013-04-09张予
张予
仙方活命饮是中医外科的重要方剂之一,有“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美誉,罗东逸[1]称之为“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笔者从事中医耳鼻喉科临床16年余,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耳胀耳闭病(相当于西医咽鼓管炎,分泌性中耳炎),颇有心得,报道如下:
1 对耳胀耳闭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耳胀耳闭病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相当于西医的咽鼓管炎,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有二:一是往往继发于咽炎,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二是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需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如不能及时治愈,会导致粘连性中耳炎,造成永久的听力下降。
在很多古籍中有关于耳胀耳闭的类似记载。宋代《太平惠民方·卷第三十六》有关于“上焦风热,耳忽聋鸣,宜服伏神散方”的论述。《三因极—病症方论·卷十六》有解仓饮子治“气虚热壅,或失饥冒暑,风热上壅,耳内聋闭”的记载。《医学读书记·续记》云:“肺经风热,痰涎闭郁之证,肺之络汇于耳中,其气不通,故令耳聋,宜治其肺,使气行则聋愈。”这些都是关于本病的病因的论述。《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将耳聋分为火闭、气闭、窍闭、邪闭、虚闭五种。《续名医类案·卷十七》认为:“耳目口鼻,虽于五脏,各有分属,而内实相通。”可见古代医家对本病的外因,内因,以及耳目口鼻的解剖关系已有认识。笔者结合古籍记载和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总结出耳胀耳闭病的外因主要是外感实邪,闭阻耳窍;内因常见肺经蕴热、肝胆热盛、痰瘀阻络。由于外邪上犯清窍,使清窍闭阻,耳窍不通,加之内因热、痰、瘀,热者易上行,与闭窍之外邪相结合,使窍络难通,痰、瘀者易久聚而不去,故病难愈。因此强调在辨证时要结合相关病史和诱因,近期有无感冒,鼻炎,咽炎等,并准确采集舌象、脉象资料,以确保辨证无误。
2 局部辨证十分重要
本病的鼓膜检查,除可以作为辨病依据外,包括鼓膜的形态、色泽和鼓室积液的性状,都是重要的辨证参考。如鼓膜淡红,轻度内陷,周边血管显露,多为风热外袭;鼓膜鲜红,内陷,多见于肝胆热盛;鼓膜饱满混浊色黄,多为痰湿的表现。对于专科疾病来说局部的细微变化往往是辨证的重要依据。
3 遣方用药体会
根据耳胀耳闭病的病因病机:外感实邪,闭阻耳窍,加之肺经蕴热、肝胆热盛、痰瘀阻络等内因。笔者采用疏风散邪,去因通窍之法。《景岳全书·卷十七》说:“解其邪而闭自开也。”故治疗时需注重宣肺开窍,笔者常对风寒者选用白芷,防风等通过宣肺散寒,达到通利耳窍的作用,如患者合并鼻塞等鼻部症状,还可以酌加苍耳子。对于风热者,则用金银花,连翘等品,清热通窍。选用这些药有利于宣发肺气,引药上行,通利清窍。
病情初起者,疏风散邪为主,病情久者,或反复发作的,还需在疏风散邪基础上,针对内在的病因予以治疗。笔者选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实因该方基本囊括了治疗本病需要的几类药物。肺经蕴热的用金银花、浙贝母、天花粉清肺热,利肺通窍,肝胆热盛的酌加柴胡、栀子等清肝泻热,合并有瘀者用赤芍、没药、乳香、当归活血通窍,陈皮行气通窍,调畅气机,助力其他的药物。在使用该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经验在于适量使用穿山甲,此药善于走窜,性专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笔者临床上运用该药疏通咽鼓管已有时日,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4 病案举隅
患者,女,54岁。2009年6月初诊。主诉反复右耳耳胀耳闷1年,加重10天。1年来因右耳胀闷多家医院诊治,曾行鼓膜穿刺3次,每于穿刺后缓解,但极易反复,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近10天来因感冒导致右耳胀闷,听力下降,耳鸣,交替鼻塞,无涕,傍晚头痛,心情烦躁,纳差,小便正常,大便干燥,2日一行。10天来未服用抗生素等西药。检查:右耳道洁,鼓膜完整、混浊呈橙红色,光锥消失。左耳道洁,鼓膜完整,色正常,标志清。舌红,苔黄厚,脉数有力。纯音测听:左耳正常,右耳呈轻度传导聋。声导抗测听:右耳B型曲线,左耳A型曲线。西医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右)。中医辨病为耳胀耳闭,辨证:风热上蒸,肝胆热盛。治则:疏风清热,解毒通窍。处方: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15 g、防风10 g、天花粉10 g、白芷20 g、陈皮10 g、皂角刺10 g、浙贝母10 g、穿山甲6 g、栀子10 g、苍耳子6 g、柴胡10 g、生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服7剂后复诊,耳闷显著减轻,复查声导抗测听:双耳A型曲线。与上方继服14剂巩固疗效。嘱其避免感冒。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语:仙方活命饮一方,最早出自《校注妇人良方》[2],由十三味药物组成:穿山甲、天花粉、甘草、赤芍、乳香、没药、银花、白芷、浙贝母、防风、皂角刺、陈皮、当归。具有解表、行气、活血、清热、消痰的五大功能,其在外科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3]
本病例处方中金银花为主,甘凉轻清气浮,清热解毒,既能解气分之热毒,又能清血分之热毒,芳香透达,疏散邪热。防风、白芷、苍耳子以散邪祛风通窍;浙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穿山甲、皂角刺解毒消肿、穿透经络,引药直达病所,使阻者通,滞者行,此为通窍(咽鼓管)之良药;栀子、柴胡、陈皮清肝胆之热,行气通窍;生甘草清热解毒,助药势达病所。诸药合用,则风热得清,肝胆热除,气血通畅,窍道闭阻皆除,疾病自愈。
笔者认为,耳科诸多感染性疾病,西医大多长期或大量应用抗生素,不仅毒副作用大且易引起耐药而收效欠佳,给大多数医生和患者造成困扰,应用本方治疗,常可获出其不意之效,不失为临床医师的好选择。
[1] 韩红伟 点校. 古今名医方论[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
[2] 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3] 戴慎.仙方活命饮源流及配伍方法探究[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2):23-25.
[4] 张凤瑞,刘桂霞,刘树敏.仙方活命饮现代新用述要[J].吉林中医药,1994,4:42-43.
[5] 李建平,成玉明,王桂霞,等. 仙方活命饮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3,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