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多动脉炎心血管病变特点
2013-04-09赖晋智张抒扬张奉春
赖晋智,徐 东,张抒扬,张奉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730)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是以中小肌性动脉受累为特征的全身性坏死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如皮肤、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其血管病变多见,一旦累及重要脏器的动脉,可造成器官缺血导致死亡或致残。目前,国内外有关PAN心血管受累的报道较少。我们希望通过此研究初步了解PAN心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PAN住院患者共64例,均满足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PAN分类标准及1994年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CHCC)血管炎命名标准[1-2]。对PAN导致心血管病变患者(除外其他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等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系统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般情况
64例PAN患者中,心血管病变者41例,PAN相关心血管受累发病率为64%(4164)。临床表现为缺血所致症状,其中出现腹痛者15例(1564,23%),肢端坏疽者8例(864,12%),肾功能不全者4例(464,6%),脑梗死者2例(264,3%),胸闷胸痛者7例(764,11%)。
41例PAN相关心血管病变者,年龄为12~66岁,平均(35.1±13.6)岁,男27例,女14例,病程为1~203个月,平均为(36.4±46.0)个月。
PAN累及心脏特点
64例PAN患者中,11例累及心脏(17.2%)。其中,5例患者表现为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余6例患者无相应临床表现。有症状的5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心肌梗塞,其中2例室壁瘤形成;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均存在冠状动脉受累;另1例23岁女性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因死亡未行冠状动脉检查。无症状的6例患者中,2例为检查时发现右冠状动脉扩张或闭塞,2例心包积液(3.1%),3例轻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44~47 mm Hg),其中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窦瘤(表1)。冠状动脉受累的患者均同时存在其他部位血管受累。
PAN合并心血管病变影像学特点
41例患者共197支动脉受累,每例患者动脉受累1~12支,平均(5±3)支,单动脉受累2例。动脉病变表现多样,以狭窄(30例,47%)和闭塞(24例,36%)最常见,其次为动脉瘤形成(17例,27%)及扩张(9例,14%),多种表现可同时存在于1支动脉造成串珠样改变。对称性受累少见,非对称与对称性受累比例为5746。
除1例患者肺动脉受累外,其余均为主动脉分支受累。一级分支受累35支(右冠状动脉6,锁骨下动脉1,肾动脉10,腹腔干4,肠系膜上动脉9,髂总动脉5),二级及以上分支受累161支。
7例患者冠状动脉受累(表1),9例患者上肢动脉受累(22支动脉),19例患者下肢动脉受累(55支动脉),10例患者头颈部动脉受累(20支动脉,其中6例患者脑动脉受累),25例患者内脏动脉受累(85支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受累最常见(19例,31支,单侧双侧712),其次是胫前动脉(15例,20支)及胫后动脉(12例,16支),肠系膜上动脉9例,余动脉受累均在9支(9例)以下。共33例进行了腹部血管造影和(或)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肾动脉及其分支受累占58%(1933)。
治疗
41例PAN相关心血管病变者中,40例应用了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甲泼尼龙冲击13例,大剂量激素(相当于>30 mgd泼尼松)25例,中等剂量激素(相当于7.5~30 mgd泼尼松)2例,小剂量激素(相当于≤7.5 mgd泼尼松)1例。31例应用1种免疫抑制剂,8例应用2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1例同时应用3种免疫抑制剂。
39例患者应用环磷酰胺,5例应用甲氨喋呤,应用雷公藤多甙、羟氯喹、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沙利度胺者各1例。2例在急性期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均出现血管内支架再狭窄。2例因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41例PAN相关心血管病变者随诊时间为0.3~88.9个月,平均(6.5±17.8)月。死亡或出现不可逆性脏器损害者5例(12.2%),其中死亡2例,截肢2例,永久腹膜透析1例。
表1 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心脏受累情况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cardiac involvements in polyarteritis nodosa
NA:未检查;—:无异常
PAN合并心血管受累者与未合并者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比较
64例PAN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病变者41例,未合并者23例。合并心血管病变与未合并者在出现皮疹(46.3%vs.91.3%)、舒张压升高(68.3%vs.34.8%),镜下血尿(4.9%vs.26.1%)、激素治疗(冲击大剂量中小剂量)(13例25例3例vs.2例19例2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讨 论
PAN心血管受累并不少见,以青壮年男性多见。本研究显示,约15的PAN患者会出现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受累造成的心肌缺血,心包积液并不常见。文献报道PAN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差异很大(4%~65%)[1,3-4],原因考虑为(1)部分PAN心脏受累患者无明显的心脏症状和心电图典型表现,而某些研究只着重于症状,因此并未进行相应检查,从而造成发病率降低;(2)部分研究发表较早,当时对于PAN的诊断包含了部分小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这类疾病心脏受累相对于PAN较为常见,从而造成了发病率增加。
PAN冠状动脉病变包括狭窄、扩张、广泛冠脉动脉瘤、急性冠脉剥离和破裂[5],部分患者会出现血管痉挛。本研究显示,右冠状动脉受累更为常见,狭窄、扩张和动脉瘤均可出现,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如何早期发现病变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血管扩张为主但无明显症状的患者。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主要和直接的方法,同时亦可以进行治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也可以用来诊断冠状动脉病变,虽然其准确性低于冠状动脉造影,但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对无症状的高危患者进行筛查。
PAN心血管病变除心肌缺血表现外,报道最多的心脏表现是心包炎,但也并不常见,发生率1.9%~5.5%[2-3]。本研究中有2例出现心包积液(3.1%),但并无明显胸痛等表现。此外,1项关于儿童PAN心脏受累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瓣膜反流(二尖瓣或三尖瓣反流)常见,发生率可达40%。但检索PubMed数据库,未看到成人的相应报道。然而,本研究发现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肺动脉高压,这在PubMed数据库从未检索到。肺动脉高压可能与PAN影响肺动脉造成狭窄有关。由于本研究的3例患者肺动脉压较低,并且无相应症状,因此未进行右心导管及肺动脉检查,是否为真正的PAH仍无法判断,仍需要长期观察随诊。
检索PubMed数据库,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PAN合并血管病变的研究。2010年法国1项研究指出348例PAN患者中,22.4%的患者出现了心血管受损表现,但只包含了血管炎相关的心肌病、心包炎、指缺血及指坏死和(或)肢体跛行4种表现[2]。本研究发现,64%的患者出现动脉病变,且大多数患者同时出现多动脉受累,以主动脉二级及以下分支受累最多见。虽然动脉受累很多,但只有部分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腹痛(23%)及肢端坏疽(12%),其发病率与法国报道相近[腹痛35.6%、指缺血6.0%、指坏死和(或)肢体动脉性跛行6.3%][2],容易造成漏诊。
在受累动脉中,以肾动脉及其分支出现动脉瘤或狭窄最常见(1964,30%)。但本研究仅33例患者进行了腹部血管造影和(或)CT血管造影检查(绝大多数为有症状或高血压患者),其他患者只进行了肾动脉超声检查,无法对分支动脉进行评估。本研究结果(58%)与文献报道(66.2%)相近。此外我们发现,有皮疹和镜下血尿的PAN患者不易出现动脉受累,而出现舒张压升高的PAN患者易出现动脉病变。前者原因不清,后者考虑与肾动脉及其分支病变造成舒张压升高有关。除肾动脉及分支外,下肢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受累也较常见,这提示若中青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舒张压升高、腹痛和(或)下肢坏疽跛行时,需警惕PAN的可能性,尽早进行动脉筛查。四肢因动脉相对表浅可应用超声进行筛查,腹部因肠气等影响超声检查效果不佳,可应用无创性检查CT血管造影为筛查手段,如高度怀疑时应采用血管造影检查。
PAN心血管病变的药物治疗方面,除了治疗原发病外,可按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进行治疗。但对于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如果未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不推荐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原因是该类药物可能加重心外膜血管扩张,进一步减慢冠状动脉血流[6]。对于非药物治疗,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本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以弥漫性病变多见,支架植入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报道少见,主要以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移植,考虑到PAN可影响乳动脉,有学者强调静脉搭桥比动脉搭桥重要[7-9]。手术时机应选取PAN病情稳定时,若处于活动期,需仔细权衡延迟手术和炎性活动时手术的风险和收益。
表2 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与未合并血管受累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laboratory findings, treatment and outcome between polyarteritis nodosa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阳性例数检查例数;#死亡或不可逆性脏器损伤,如透析或截肢
本研究显示,虽然无论PAN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与否,预后无显著性差异,但出现心血管病变的患者激素治疗更为积极,由此可以看出,出现血管病变时应积极治疗来改善预后。有报道提示,免疫抑制治疗可减轻甚至消除动脉瘤[10]。由此可以看出,出现心血管病变时应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综上,PAN心血管病变多见,动脉病变表现多样。内脏和下肢动脉最易受累,尤其是肾动脉及其分支。大多数患者并无相应临床表现,容易漏诊,应引起风湿科医生的重视;对有危险因素,如舒张压升高的年轻患者应积极予以筛查。PAN心血管病变易造成不可逆性脏器损害,早期发现、积极并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节性多动脉炎[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436-437.
[2]Jennette JC, Falk RJ, Andrassy K, et al. Nomenclature of systemic vasculitides: proposal of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J]. Arthritis Rheum, 1994,37:187-192.
[3]Cohen RD, Conn DL, Ilstrup DM. Clinical features, prognosis,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polyarteritis[J]. Mayo Clin Proc, 1980,55:146-155.
[4]Young DB, Hyo JC, Jung CL,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olyarteritis nodosa in Korea[J]. J Korean Med Sci, 2006,21:591-595.
[5]Reichart MD, Bogousslavsky J, Janzer RC. Early lacunar strokes complicating polyarteritis nodosa: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J]. Neurology,2000,54:883-889.
[6]罗裕,普家海. 冠状动脉扩张的研究现状[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494-498.
[7]Bobby Y, Pawan K, Hiroshi T, et 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in the Context of Polyarteritis Nodosa[J].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2010, 89:623-625.
[8]Uçar HI, Oç M, Tok M, et 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with saphenous vein graft in a middle-aged patient with polyarteritis nodosa[J]. Anadolu Kardiyol Derg, 2007, 7:231-232.
[9]Trüeb RM, Scheidegger EP, Pericin M, et al. Periarteritis nodosa presenting as a breast lesion: 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Br J Dermatol,1999, 141:1117-1121.
[10] Hagspiel KD, Angle JF, Spinosa DJ, et al. Diagnosis please. Case 13: polyarteritis nodosa-systemic necrotizing vasculitis with involvement of hepatic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es[J]. Radiology, 1999, 212:35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