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军专装基地战时卫勤保障难点及对策

2013-04-08刘晓静路远成张宏伟李军玲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伤情卫勤分队

刘晓静,路远成,陈 闽,张宏伟,李军玲

海军专装基地是海军后勤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部队配置分散偏僻、保障点位众多、战时伤情复杂,因而其卫勤保障困难重重、矛盾突出。认真研究这些特征,对于加快海军专装基地保障力生成、提升卫勤综合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1 海军专装基地战时卫勤保障难点

1.1 部队配置分散 海军专装基地部队点多、面广、线长、高度分散,大多分布在偏僻山区。战时,根据不同的作战保障任务,往往需要向不同方向派出任务分队,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各任务分队也常根据形势不断变换行进路线,总体部署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1.2 伤情伤类复杂 海军专装基地部队装备物资种类较多,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作用,易于燃烧、爆炸,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急性中毒、化学性腐蚀或灼伤、窒息等损害;战时紧急收发物资频繁,容易造成砸伤、撞伤、挤压伤等损害;加之敌常规武器、远程制导武器造成的火器伤、炸伤、爆震伤以及复合伤,使伤情更加复杂多样,且多为严重伤情。

1.3 救治力量薄弱 海军专装基地编配卫生人员较少,无专门的防疫机构,医疗条件有限。战时,由于部队执行任务地域分散,远离体系医院,各医疗机构面临的救治工作,将是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不等数量的抢救任务,卫勤力量相对不足。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仅编配1~2名军医,日常工作接触急危重症病例较少,紧急救治能力不足。

1.4 伴随保障困难 战时任务分队执行技术物资前出支援保障任务,官兵身体状况受季节气候、沿途路况、沿途疫情及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机动路途长、方式多,生活条件差,沿途气候环境多变,体力消耗、心理压力较大,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将大大增加,卫勤伴随保障难度较大。

2 现代战争对海军专装基地卫勤队伍的能力要求

2.1 提高物资收发卫勤保障能力 现代战争突发性强,海军专装基地将面临大量的物资紧急收发任务,连续高强度作业多,心理准备不充分,官兵可能长时间处于精神应激、身体疲劳的状态下,加之炎热、寒冷气候和夜间作业的影响,突发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必须提高物资紧急收发作业的卫勤保障能力。

2.2 提高多样化伤情处置能力 战时,海军专装基地部队伤类复杂、伤情严重,如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救治,任何一种伤情都可能对官兵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到整体战斗力。因此,在卫生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每个卫生人员都必须具备独立完成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伤情的救治能力。

2.3 提高现场救治、医疗后送能力 能够实施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快速正确的医疗后送,从而降低伤亡率,是现代战争对卫勤保障工作提出的最高要求。各级卫生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急救能力,主要包括基础急救处理、心肺复苏、解毒和抗休克等。同时,各任务分队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医疗后送能力,在出现群体伤亡、一线救治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依靠快速后送才能保障官兵生命安全。

3 战时卫勤保障的对策

3.1 加强官兵战救技术训练,提高全员卫生素质 平时加强对全体官兵的“战救技术”训练,是提高全体官兵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年除完成大纲要求的战救训练任务外,还要结合部队兵力行动增加训练次数,并配合多媒体、光盘等教学手段,提高训练效果。通过训练和学习,使全体官兵熟练掌握战救技术,实现战场官兵的自救互救,也可缓解卫生力量的不足。

3.2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减少非战伤性减员 如果战争在短期内不能结束,长期坚守在岗位的官兵将会发生各种疾病,使非战伤减员增加,因此要积极主动做好战争期间卫生防病工作。一是做好卫生学侦察,及早掌握当地疫情,采取措施提前预防,以杜绝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二是积极发挥卫生人员的作用,及时补充药品和器材,使患病官兵在基层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三是积极开展防病宣传教育,向官兵通报疫情动态,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了解和掌握防病知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四是派经验丰富的医生到基层为官兵巡诊,定期体检,发现病人后及时后送治疗。

3.3 开展战场模拟救治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卫生人才 海军专装基地各级卫生人员平时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战伤救治模拟训练,特别是以烧伤、炸伤、爆震伤、挤压伤、砸伤及复合伤为主的救治训练,以提高全体卫生人员的战伤救治能力。培养卫生人员“一专多能”对战时卫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每个卫生人员在战场救护中,独立完成各种救治任务。因此,不但要掌握内、外科诊疗技术,还要掌握五官、口腔、护理等各科的专业技术,达到全科医生标准,以适应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需要。

3.4 培训卫生骨干,提高各任务分队自我保障能力 为每个任务分队培训1名卫生骨干非常必要,通过培训掌握战救技术和常见病的简单治疗,使他们在外出执行任务期间能够发挥卫生员作用,以此来提高各任务分队战场救护和疾病防治能力,从而使伤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抢救和妥善处置。同时对于一般常见病,现场即可得到简单治疗,既方便官兵,又可减少卫生减员率,此举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救护力量不足的现状,也为后续采取集中救治和有重点的抢救创造了条件。

3.5 建立应急医疗分队,提高快速救治能力 在未来战争中,对每个任务分队来说,一旦遭到袭击,人员伤亡有可能非常严重,伤员的快速后送在各任务分队内难以完成,只有靠上一级救护机构才能实现。因此,建立应急医疗分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此时,应急医疗分队由指挥所统一指挥,设在指挥所附近且交通方便、易于隐蔽之处,快速出动、快速救治,根据伤情直接送往就近后方医院来挽救伤员的生命。

3.6 主动协调,充分利用联勤机制实施卫勤保障 我军后勤保障实行三军联勤机制,这对部队在战争期间的后勤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海军专装基地部队,如能得到不同方向和地域友邻部队卫生机构的帮助,可大大缓解部队卫勤保障的紧张状态。有3种情况应主动协调,以充分利用联勤优势进行卫勤保障。一是有的任务分队远离本级卫生救治机构,甚至跨市、跨省分布。二是处于偏僻地域的部队,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而与友邻部队卫生机构较近且交通方便。三是部队在长途机动途中,自身卫勤伴随保障力量不足。以上3种情况应选择路途较近、交通方便的医疗机构作为本部后送的目的地,打破军兵种界限,将本部纳入其联勤范围,这样既减轻了本部卫勤保障的不利因素,又为挽救伤病员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因此,利用好联勤机制,是海军专装基地部队战时卫勤保障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伤情卫勤分队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