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思考

2013-04-08王翔宇

关键词:廊坊经济圈特色产业

王翔宇

(1.廊坊师范学院 外事办,河北 廊坊 065000;2.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相应地河北提出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具体规划。这证明京津冀一体化开始有了更多实质性的内容,逐步由思路设想变成实质性的行动。

一、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深远意义

第一,是立足省情,建设经济强省的明智抉择。河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与中共河北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目标,并具体指出: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是立足省情,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特别是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举全省之力抓好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是解决环京津贫困带,建设和谐河北的要求。环首都经济圈,处于京畿之地,决定“和谐”对于河北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郡县制天下安,县域强则全省强。河北很多贫困县处于首都政策红利的边缘,缺乏产业的支撑,形成了一条面积8.3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70多万的环京、津100公里的贫困带。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十分紧迫,环首都地区稳定的任务事关河北、首都乃至全国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建设和发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既是一个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政治责任。

第三,是面对周边竞争压力,不进则退的警示。改革开放初,河北的经济总量与山东相差不多,比河南多。而到2010年,仅相当于山东的51.2%、相当于河南的88%。在东部地区,河北的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总量指标居于沿海省份中游水平,但人均指标、财政收入指标、居民收入指标、外经外贸指标位次靠后。周边北京、天津郊县的崛起,也给了河北以相当的竞争压力。今后一个时期河北若没有实质意义的突破,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河北的落伍,与河北环首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无关系。这一地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缺水、缺土地,城乡间、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房地产经济,土地财政等问题使得今后的发展充满挑战。

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所在

第一,河北提出为建设经济强省而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三抓战略,其本质就是要求注重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壮大新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从全国来讲,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不平衡,扩大内需是国家中长期的发展战略部署,这是从过去实行外向型战略的一个根本转变;同时,当国内型的经济发展到当前水平,人们的需求结构,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使得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壮大新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即必须在“新”上,特色上,升级上下功夫。从对接京津的角度讲,当前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宅紧张,需要城市功能重新规划布局,必然导致一些新型产业和创新产业的扩散、外移,河北在设计用活京津优势时就必须考虑走出产业新路,根据精进的需求,从承接首都产能的角度来积极主动培育壮大新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最终提升区域实力。

第二,河北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环京津、沿渤海”。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2010年10月,《河北沿海区域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域被定位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以及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培育壮大新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及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方向。以廊坊为例,廊坊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中心位置,将成为区域优惠政策的直指之所和高端发展要素的汇聚之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东扩南拓战略深入实施,廊坊成为北京未来发展最现实最广阔的新空间,具备了“站在巨人肩上发展”的良好条件。如首都新机场距廊坊主城区25公里,廊坊将处于亚洲最大航空港的翅膀之上,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门户地区。京沪高铁通车运营,极大拉近了廊坊与环渤海、长三角两大区域的时空距离。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推进建设,将有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

第三,从全国来讲,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繁荣,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其与众不同的产业结构。据河北省统计局对140个区县评价,县域实力居前30位的强县有其特殊“基因”。如有鲜明特色产业,非农产业、非农从业人员、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都高出平均水平。概括讲有四个方面,如工业主导型,如迁安市、武安市;商贸带动型,如辛集市、香河县等等;“三化联动型”,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联动,如三河市、乐亭县、大厂县等,实施了“农业强、工业富、商贸旺”的发展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型,如唐海县、文安县、涿州市等县(市)。而弱县恰恰就是缺少发挥自己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或者产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或者没有抓住有利时机做好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事实证明了“培育壮大新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

三、结论与建议

1.把握发展主线,尊重市场规律,切实落实三抓战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资源、能源、环境的压力,必然带动环首都经济圈相应的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同时根据增长极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与创新发展理论,必然是谁领先谁先受益,谁先壮大。因此,我们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中,一定要把握转变生产方式这个主线,落实抓特色、抓提升、抓拓展的三抓战略,将培育壮大新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当成一个提升区域、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基本抓手。

2.对接京津发展环首都经济,要注意其过程性。当前环首都经济圈发展重点是对接京津,京津作为全国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和北方经济中心,在人才、技术、文化、资金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注入优质的生产要素,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我们既要注意到大都市的扩散效应也要注意到虹吸现象。否则,反而使得环首都地区被边缘化、外围化。除了首都大都市的虹吸效应,北京的扩散出于就业、税收、地理优势等各种原因,北京的服务首都的产业外移可能先是怀柔、通州等地,然后才可能是周边的河北区县,另外,环首都规划的落实必然会带来很大的投资,而资金的供应需要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协同配合十分重要,否则就容易出现地方性的资金链危机,区域性的“大跃进”悲剧等。目前国家到了一个区域协调发展时期,京津冀的产业发展不会有长、珠三角时期那么快,因此对环首都经济圈项目的落实既要抓住有利时机,又要避免急功近利,要注意其过程性。

3.建立三地协调机制,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的整体效益。对接京津,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重要的就是三地的配合,从地缘、文化、经贸往来方面讲,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需要在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服务方面的自由流通与流动,但三地属于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出于就业、财政等地方政府的责任和利益的问题,在涉及到产业布局的协同配合、企业的迁移问题时,必然就有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尤其在当前国家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下,地方为了留住税源不愿意让企业出去,就会涉及到行政分割的因素。必须认识到京津冀行政区一体化的复杂性,它是一个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的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在当前一些体制性的因素难以变更的条件下,一定要加强京津冀三地的协调。否则就会出现产业布局的无序与混乱局面。必须总结吸收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欧盟和其他国家首都经济圈的经验,强化三地的合作。

4.经济与社会发展兼顾,特别注重民生项目的发展。河北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解决环首都贫困带问题,是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我们要通过造血机制从根本上考虑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与阶层的生活问题,注意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河北省将经济强省和和谐河北并提意义深远。因此,注意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在当前很迫切。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08.

[2]赵世洪.精良管理 高端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廊坊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09-28.

[3]张庆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2011-10-12.

[4]景春华.深刻理解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丰富内涵[N].河北日报,2010-12-05.

猜你喜欢

廊坊经济圈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廊坊专场(二)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