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2013-04-08张蓉萍

哈尔滨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刺激性静脉炎肝素

张蓉萍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外套管柔韧、刺激性小,不易刺破血管,可随意弯曲、不易脱出,便于肢体活动,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减少普通针头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对浅静脉的损伤[1],并能维持血管通路,便于紧急抢救,且又能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但在应用过程中,亦可导致一些并发症。本科应用静脉留置针十余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对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护理措施。

1 穿刺部位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一般选用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输注常用药物时应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由外至内,左右交替使用的原则选择血管。由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药物滞留时间长,对下肢血管刺激性大,因此,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

2 针头型号和留置时间选择

留置针在满足输入种类、输液速度等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较小的针头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摩擦,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时间,但如果留置的时间太长,可能引起静脉炎等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控制好安全的留置时间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对留置时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输液协会将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 d,BD公司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 d,赵改婷等[3]建议外周静脉保留时间应在4 d以内,戚红[4]则认为,在注意保护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 d是完全可行的。

3 敷料的应用及固定

穿刺后对留置针进行适当的固定,能防止留置针脱落和外套管滑动而刺激血管以及对血管压迫过度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穿刺完毕要再次消毒穿刺局部。一般固定方法是将透明无菌敷贴边缘与针座平行固定,专用胶布于敷贴平行,在其上记录置管者和日期。保护膜的更换时间,一般情况下每两天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这样既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又减少保护膜更换次数和留置针脱出、局部肿胀的发生,延长了置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 封管

4.1 封管液的种类

4.1.1 肝素:如无禁忌临床上常用此溶液封管。肝素具有抗凝作用,能防止血液回流造成的血液凝固,稀释后可作为留置针封管液,可根据不同年龄与疾病选择浓度与剂量,临床上常用的稀释方法是在5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2500 U肝素钠。对于成人,只要出、凝血机制正常,使用肝素封管液封管是安全的[5]。

4.1.2 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对血管刺激性小,静脉炎发生率低,并且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无需稀释,避免稀释过程中污染。生理盐水不受病种的限制,可用于肝素钠禁忌症患者,如出血及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4.1.3 静脉输液原液:输液原液封管可减少封管环节和感染机会,减少并发症和医疗用品的消耗。但只限于等渗液体及刺激性小的液体。

4.2 封管方法: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①缓慢正压封管:封管时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推注的同时关闭小开关,再拔出针头,即可保证小开关至针尖部维持正压,避免血液倒流至留置针内,造成凝血堵管。②脉冲式封管:使肝素液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将留置针及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洗干净,可预防血液回流造成堵管。③原液封管:当日输液的最后一组等渗液即将结束时将头皮针退至肝素帽边沿,将液体快速输入30~60 s,然后用留置针上的小夹子夹住留置针的延长管,最后拨出输液管针头。

5 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

5.1 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技巧掌握不佳、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5.2 药液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燥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另外,药物浓度过高或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亦可引起液体渗漏。一旦发生轻者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特别是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护理人员除要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穿刺技巧外,还应注意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5.3 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输入高浓度、高渗透压或刺激性较大药物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的种类、用量及推注速度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输入上述液体后应用生理盐水及时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后正确封管,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 h,稀释的肝素液维持12 h。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缓慢推注约1.5 mL后边退边注射,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5.4 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血管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有的患者可在沿血管走向的皮肤上出现“红线”,或可触及静脉,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无菌操作,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的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以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5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而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则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并对相应肢体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5.6 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留置时间过长、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6 护理

6.1 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目的、意义告诉患者,讲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肢体,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做手部伸握动作、进行局部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并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6.2 置管期间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全面护理。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如出现药液外渗时可于局部封闭、局部物理疗法或用50%硫酸镁溶液于皮肤红肿部位湿敷24~36 h,如发现穿刺血管部位及沿血管走向已出现红、肿、热、痛,应立即拔管或局部热敷、用安普贴薄膜剪成条状沿血管走向贴于皮肤上,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痛苦。透明敷料应2 d更换1次,当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以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输液过程中可在穿刺点上方行热敷,特别湿热敷效果好,持续20 min。连续输液患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 /d,封管液配制24 h有效,1人1注射器,封管后注意管腔内有无回血,若有回血且量较多者,可先注入生理盐水10 mL,再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免堵塞。

6.3 正确输入药物:当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静脉。从远端输液时,应减慢输液速度,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在输液顺序方面应先输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再输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6.4 输液前后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有无红肿、触痛,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管,并作相应的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与护理,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罗济琼.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1):2886 -2887.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720.

[3] 赵改婷,高荣华,耿少英,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J].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11-212.

[4] 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2):78 -79.

[5] 黎燕清,李卡露.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4 -26.

猜你喜欢

刺激性静脉炎肝素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恩诺沙星注射液刺激性试验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