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的体会与建议
2013-04-08万朝辉孙晓香贺愉乐
万朝辉,孙晓香,贺愉乐
(湖南省岳阳县畜牧水产局,湖南岳阳414100)
近年来,随着当地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场(户)迅速增长,2007年岳阳县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为178个,到2011年底增加到378个,较2007年增加了200多个规模场,其中年出栏肉猪1万头以上的有6个规模场。此外,肉牛、山羊、肉鸡、蛋鸡、鸭、肉鸽等养殖场如雨后春笋与日增多,饲养规模也越来越大。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市场肉食供应,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养殖方式的转型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猪养殖场的不断增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排泄物(粪尿)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少数规模猪场因选址不合理,资金短缺,加上对粪污处理设施没有配套完善,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我县部分生猪规模场在粪污处理、环境控制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选址随意,未经养殖用地审批
2011年以前兴建的猪场,在选址、布局上没有征求县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就随意兴建,有的甚至在居民区兴建了猪场,根本不符合动物养殖用地条件。
1.2 逐步扩建、布局不合理
有些常年存栏300至1000头左右的规模猪场,往往是通过5~8年的不断扩建后才达到如此规模。在不断扩建过程中,没有统筹安排,往往是有多少钱做多少栏,有的猪场受地基条件所限,栏舍方向很不科学,如座西朝东或座东北朝西南。尤其是排污系统无法统一安排,对环境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虽建沼气池,配套设施未完善
绝大多数猪场虽然都建有沼气池,但有部分猪场未能真正实现“猪-沼-鱼”、“猪-沼-果(稻、菜)”的循环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养殖场的沼气池容积过小,即对废渣、废水的处理能力小于动物的排泄量。二是养殖场建筑不规范、栏舍地势高低不一,有的栏舍低于沼气池。三是动物废渣入沼气池前和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未入沉淀池沉淀而直排,即未进行固液分离,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
1.4 只注重规模,不改善栏舍条件
据调查,有的生猪养殖场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建设栏舍面积,以求得最大养殖规模,而忽视对栏舍夏秋防暑降温和冬春防寒保暖配套设施的建设。畜禽在经过炎夏酷暑或三九严寒时,降低了畜禽群体免疫力,常常发生应激反应,导致了疫病频发。
1.5 滥用抗生素,未把住“入口”关
近年来,生猪高热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频发,并常呈地方性流行,造成了很大损失。很多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诚惶诚恐,谈“疫”色变,为防疫病发生,在饮水中、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做保健。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同时削弱了畜禽群体的免疫系统,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2 体会
针对养殖业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根据本县实际情况,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了科学饲养新技术、新产品,对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2.1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根据各规模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并结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一是2011年,对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378个规模猪场都配套建立了无害化处理池,避免了过去随意乱丢病死猪的现象。二是县能源局的沼气项目尽量向畜禽养殖场倾钭,全县共建沼气池5300余个,为各养殖场对粪尿的处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在动物废渣、废水入沼气池之前和沼液排出后建立了两级澄淀池,先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或排出,这样既提高了对废渣的利用效率,又减少了直排造成的污染。四是对简易猪舍用保温泡木板吊顶替换编织布顶,用铝合金窗替换木窗,用水帘降温替换电扇。这样大大改善了栏舍环境,提高了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能力,减少了猪群应激和疫病的发生。
2.2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县不存在没有沼气池的规模猪场,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猪-沼-鱼或猪-沼-果等形式的生态养殖模式。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即将猪粪入池发酵后肥地种果种树,然后废渣、废水入沼气池产气,沼渣、沼液又可肥水养鱼或回地种菜、种稻。
2.3 推广新型生态饲料
生产实践证明,用益生素、中草药制剂做保健效果良好。特别是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后,可大大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抑制消化道病原大肠标菌的繁殖,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50%的氨气排放量,减少了猪群的应激,降低了粪尿中的含氮量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如黄沙镇建设猪场,于2010年对本场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化改造。一是对排污系统进行了全面整改,使全场污水全部排入到新建的4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避免了粪尿直排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对栏舍进行了改造,安装了水帘降温设施,改善了栏舍温度和空气条件。三是连续4年来从未间段地使用了产酶益生素,产生了“听不到猪叫、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死猪”的良好效果。
3 建议
养殖业污染已被公认为是继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居民身体健康、新农村建设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根据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现状,结合我县对规模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的体会,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制订地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各县(市)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本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达到从制度上制止无绪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行为的进一步恶化。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促进畜禽养殖向土地资源丰富,防疫屏障良好,距离居民区较远的丘陵地、林果地转移,从而实现畜禽养殖“林中建场、场在林中、畜禽上山、粪肥育林养鱼”的生态化发展格局。
3.2 改造养殖场的排污系统
实行清污分流,污水都集中到沉淀池沉淀后再入沼气池,排污应实行隐蔽式管道排污沟。
3.3 配套栏舍防暑降温设施
木窗改铝合金窗,天棚用保温材料吊顶,安装水帘降温设施,从而达到夏秋能降温、冬春能保暖的目的。
3.4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实践证明,“猪-沼-鱼”、“猪-沼-果(树)”、“猪-沼-菜(茶,稻)”等养殖模式既能变废为宝,使废弃物资源化,又能大大减少规模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态养殖模式,应大力推行。
3.5 提倡使用产酶益生素
近几年来,产酶益生素已被广大养殖者认识重视,产生了良好的饲养效果。应用产酶益生素是控制少用抗生素或过渡到无抗养殖的必经之路,是畜禽安全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养殖污染的有效措施。对此,广大养殖场(户)和畜牧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大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