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3-04-08王清云陶黎岚
王清云,陶黎岚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linding protein,RBP)为血浆中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是血中维生素A 的特异转运蛋白,1968年由Kanai 等首次分离,1971 年Peterson 和Beeggard 从尿中将其分离。RBP 具有从肝细胞中转运视黄醇至周围组织的功能,在体内维生素A 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检测血和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对肾脏、肝脏及营养状况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理化特性、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1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RBP 分子是有一条18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及少部分糖类组成,不含中性糖和氨基己糖。分子量为21 000,沉降系数为2.13~2.3,等电点为pH4.4~4.8,半衰期为3~12 h,合成率为每天每公斤体重5 mg。RBP 经硫酸乙基葡聚糖层析得到A、B 2 个峰,二乙胺基乙醇葡聚糖层析A、B 2 部分后可获得A1、A2 和B1、B2 4 部分。免疫扩散法显示RBP 的A1、A2 和B1、B2 4 个组分抗原性是一致的。RBP 在肝脏合成,受到全反式视黄醇刺激后分泌出来,释放入血后与视黄醇、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的比例以1:1:1 的比例形成三元复合物[1-2]。分泌入血的RBP 量受到视黄醇的严格调控。RBP 受体在不同组织细胞的分布变化很大,与RBP 结合力也不一致。当RBP 与细胞表面的RBP 受体结合时,视黄醇进入细胞内,复合物解体,游离的RBP 从肾小球滤出,其中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被分解,供组织利用,仅有少量从尿中排除,在肝、脾、肠分布的受体有特殊的结合力,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胎盘、肾脏、骨髓其受体有较高的结合力。不同组织RBP 受体分布于维生素A 在在不同组织的功能、代谢相一致。
2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
测定血、尿中RBP 的方法较多,有放射免疫扩散、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放射免疫分析等。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的有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现在应用于临床常采用视黄醇结合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国内试剂厂家已生产RBP 试剂盒,采用国内外应用最多的免疫透射比浊的测定原理,即利用RBP 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羊抗人RBP 抗血清)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产生浑浊,其浊度高低即透光度减少,吸光度增加反应样品中RBP 的含量,可有校正品所作的剂量-相应曲线算出。血清RBP 参考值25~70 mg/L,尿液为0.7 mg/L 以下。
3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
3.1 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在肾脏中进行代谢。近年来,研究表明RBP 的排出量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在原发性肾小管疾病、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及狼疮性肾炎等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均有重要意义。赖子飞[3]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对照组和不同肾脏病组进行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结果不同。各肾脏病组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尿RBP 测定能反映出肾小管的损害程度,是检测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蒋最明等[4]检测了65 例肾炎和继发性肾病患者的血RBP、尿素氮、肌酐含量,以探讨其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病患者各组血清中,RBP、尿素氮、肌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RBP 含量升高最为显著。结果表明,血清RBP 阳性率明显高于尿素氮、肌酐,能够更好的反映肾脏受损情况,血清RBP 水平反应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可以作为肾病早期诊断的较敏感指标。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也是高血压常会累及的脏器。徐庆等[5-6]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47 例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及30 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RBP 以及尿素氮、肌酐的含量,来探讨CysC、RBP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血清CysC、RB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尿素氮、肌酐升高的高血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以明显降低,表明尿素氮、肌酐作为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指标。
3.2 肝脏疾病中应用 RBP 有肝脏合成,如果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血清中RBP 浓度降低,与ALT、AST 高度负相关,RBP[3-4]是反映肝脏合成和储备能力的指标,在各种肝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依次为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胆疾病时血清RBP 浓度降低,在病毒肝炎早期,RBP降低更显著[7-8]。许茵[9]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47 例肝病患者血清RBP 与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转移酶(m-AST)水平,探讨RBP 及m-AST 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肝病诊断中,RBP 与m-AST 的灵敏度优于其它肝功能指标,表明检测并动态观察肝脏疾病患者的RBP 与m-AST,对于了解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鉴别急慢性肝炎、疗效评价、判断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血清RBP 同前白蛋白(PA)一样,是肝脏合成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RBP、PA 下降的幅度与肝脏受损程度一致,肝损伤越重,其减低越明显,肝炎后肝硬化时值更低。陆建刚等了解小儿RBP 的含量与肝脏发育的关系,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发现,个时间段小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不同,与小儿肝脏发育程度呈负相关[10]。
3.3 营养状况评估 文献报道,血清PA、RBP 不仅可用于蛋白质营养的评价,还可作为维生素A 营养不良的检测指标,能敏感反应机体的早期和亚临床型营养缺乏。徐杰平等了解学龄前儿童血清RBP、PA 的正常参考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结果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血清RBP、PA、TP、ALB 含量随年龄增加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以血清RBP、PA 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各年龄组学龄前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表明RBP、PA 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且血清RBP 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PA。
综上所述,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是一项评价肾脏疾病特别是肾小管损伤疾病的良好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对肝胆系统疾病、营养状况评估等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1] 梁学颖,徐琪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分子生物学[J].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3):277-279.
[2] 陈 健,周度金.视黄醇类结合蛋白的分类、结构及功能[J].生命的化学,2004,24(2):112-115.
[3] 赖子飞.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病中的检测及评价[J].海南医药,2011,22(23):34-35.
[4] 蒋最明,顾 敏,李仲余.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44-2346.
[5] 徐 庆,张立红,吴国荣.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ysC 和RB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730-1731.
[6] 黄 璇,周红英.血清CysC 和RBP 联检对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6):674-676.
[7] 高 珊,黎 明,王 秩,等.2 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水平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J].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2129-2133.
[8] 董闪闪,张力辉.视黄醇结合蛋白4 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9,24(6):547-549.
[9] 许 茵.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前白蛋白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26-427.
[10] 陈 科,程昕然,章 岚,等.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与学龄前儿童体格评价指标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53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