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农村经济调查与农业经济学之互动

2013-04-08郑清坡郑京辉

关键词:表格经济学农业

郑清坡,郑京辉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0世纪20年代,近代农业经济学和农村经济调查几乎同时在中国兴起,一方面农村经济调查为农业经济学的本土化建设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而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学的兴起也促进了农村经济调查技术的完善与空前繁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十余年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的积累,我国第一批本土化农业经济学论著问世,从这批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农业经济研究学者们在此学科本土化建设中的努力,以及农业经济学本土化建设对农村经济调查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互动最终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一、农村经济调查与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本土化建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农业经济学开始传入中国。至1920年代农业经济学作为挽救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的重要方式而迅速兴起发展,我国各大学都相继开设了农业经济学课程。但作为一新兴学科,国内学者对农业经济的研究还极简单,相关书籍多为外国译本。许多留学归来的学者试图用演绎的方法,以西方农业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农业经济。“惟国内之号为经济学者,正与其他各门学者相同,向系贩卖外国旧货,未尝自动研究”[1]6。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国外农业经济学教科书并不适宜中国农村实际,“农村经济事项,需要神而明之,万不可泥而不化,施之于一时一地而有成效的,未必施之于他时他地而亦有成效”[2]3。董时进在其《农业经济学》一书中说到:“惟农业经济学之地方性甚著,各国必须自行建筑之。他国研究之成绩,只能供引证参考之需,绝不能整个的借来利用。”[1]序言而“中国自有其特殊之地理历史及社会环境,亦宜有其特殊之农业经济学,固不必模仿任何国家”[1]3。因此,要达到改良农业救济农村经济之目的必须建立中国本位农业经济学。关于如何建设,冯紫岗认为,要建设适合中国农村情形的农业社会科学,就必须要以科学的方法,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现象作具体的观察和了解。有了明确的认识,然后才可以分析出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才可以说对于中国农业社会科学之建树找到切实的根据[3]2。正如医生治病,必须认清问题症结所在,而农业调查与统计,正是要探寻农村社会及经济的实情,根据病象,找出病源。因此,“目前急务,首在明了本国农业经济情形,欲明了本国农业经济情形,非仅调查记载本国农业上之事实,所能奏效”[1]14。故“农村调查就是要建立中国本位的农业社会科学的基础”[3]2。由此可见,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本土化建设首要工作即是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查统计。

1920年卜凯到金陵大学任教不过一年,就意识到西方农业经济学教本并不适宜,开始有意识地建立中国本位农业经济学,而这一切都要以认识农村实情为前提,遂决定根据中国农村实地调查资料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自1922年开始,卜凯指导学生利用暑假返乡做农家经济调查,并使之成为金陵大学农经系的传统,收集了大量重要调研成果,并据之编写了多部教材和参考用书,如《中国农家经济》《中国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农村社会与组织学》《农业统计学》《农产物价学》《农业经济研究法》等等。其中1930年出版的《中国农家经济》与1937年出版的《中国土地利用》两部著作是当时我国农业经济学界不可多得的重要著述,解放前一直作为许多大学农学院培训农经人才的标准教材。其它高校农学院的主要工作也都是从农村调查开始。1929年以陈翰笙为首的马克思主义团体也开始了这一工作。1929年初,陈翰笙受蔡元培的委托,入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在此期间领导了著名的三江流域农村调查。在调查实践中,不仅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农村经济研究队伍,更重要的是所得的大量农村经济资料,成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本土化的基础。

二、农业经济学与农业经济调查技术的完善

中国自古虽不乏各类调查活动,然而大都缺乏专门的研究、科学的系统,未能成为专门学问。近代以来,较为系统的农村调查,则开始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及在政府机关服务的外国官吏对中国农村的描述。进入民国后,特别是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的传入,各种社会调查便逐渐发展起来。最初的农村经济调查只是农村社会概况调查的一部分,到后来才逐渐有独立的农村经济调查。而近代农业经济学的传入及本土化建设正是这个独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本节通过民国时期农村经济调查实践以及我国第一批本土化农业经济学文本中有关农村经济调查统计方法内容的分析,将农村经济调查统计归纳为确立调查计划、编制调查表格、调查员培训、调查方法、材料统计五个环节论述,以展现现代调查技术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农业经济学研究对农村经济调查统计技术完善的促进作用。

1.调查计划。调查计划归纳起来一般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范围、单位、方法四个方面。

首先,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工作未开始之前,即要认清调查目的,“盖调查目的不决定于先,调查手续即将一部或全部不同,且搜集资料亦残缺不全,或一部分无用,或错误层出”[4]417,王一蛟进而提出确定调查目的所应遵循的原则,即单纯、明确、实际[4]418。也就是调查之前应先确定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应权衡其实际需要,确定调查方法以及调查事项的急缓、主次。

其次,确定调查范围。调查的目的确定之后,则应查明事实的性质与范围,确定调查范围应注意标准要一致、前后要一致、范围不宜过广。乔启明在安徽宿县及江苏南麓的一次调查中同样指出选择的要点,第一,所选的地点,应以能否代表此问题为标准。第二,选定之处,其情形以颇近似为宜,不能相差太远,致使将来结果失真[5]。

再次,确定调查单位。调查统计不能脱离数字,而数字又必有其单位。民国时期,由于政治上的混乱及人们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我国各地度量衡制度很不统一,如李景汉在《实地社会调查方法》一书中提到:尺度种类,有木尺布尺等;斤的种类有肉斤,粮米斤,棉花斤,买物秤,卖物秤等分别;亩有大亩、小亩种种不同,而货币单位更为混乱,银子的成色,行市,纸币的折价,及政府征税时种种不合道理的折价算法,令人极难捉摸[6]31。正如乔启明所说:“度量衡及币制,各处均不相同,甚至同一县内,种类繁杂,不能一致。”[5]所以每在记载关于尺度、容量、重量的单位与数目的时候,都要认清这单位与数目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

最后,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方法的目的在于使调查工作按步进行,而不致茫无头绪,确定调查方法时应依据调查目的、范围、经费等条件而定。如调查目的在明确所有个体总数,当用全体调查法;若目的仅为明确所有个体共性时,用抽样调查法即可;而调查目的在明确某种事实动态情形,应采取登记调查法。

2.调查表格的设计。编制调查表格是实施农业调查的重要一步,它的成功与否对于调查的进行与材料的搜集关系至为密切。卜凯称:“拟制完善之调查表格为帮助调查人员获得农人正确材料最有效方法之一。”[7]17

关于调查表格种类可以归纳为大纲式、图表式、混合式三种。“大纲式”调查表是将调查内的各问题,一一排列,编订号数,问题后预留空白,以便填写,有时预先列出可能及必然的许多答案,在调查时,即用简明的符号加记于相应答案上以节省时间;“图表式”调查表是将调查项目,用若干横竖直线,列成表格,此法适宜记录许多相同单位,其优点在可节省重复项目;因两种调查表式各有长短,故常同时应用,取长补短,凡是共同项目即可编成调查表格,凡不能列入表格内项目则编成调查大纲[8]38-39,这在很多农业经济学书中称为“混合式”。此外,调查表的形式如大小、材料、颜色、字体、要目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表格的大小须合乎便于携带与收藏的原则;表格质料应坚韧耐用,单滑而不渗透水者为佳,其表格的颜色可根据调查种类分别用不同颜色,便于识别与分类;调查表上的字体,应分别大小以表示问题的重要程度[4]421-423。

编制调查表格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无论什么调查纲目或表格,首先要对将进行的调查题目作一概括的访问,以求对于实际的情况得以有相当的认识。之后,便可开始进行编制的工作,张世文说:除非是天才,不然没有一个人可以一次把调查表编成功的。他根据经验对如何编制调查表格作了详细论述,认为应先要就所想到的,不论次序一律写下,再向熟悉这一方面情形的人请教,减少不实用的项目,增加遗漏的新项目。最后,调查项目写完便可以开始选辑的次序,将各项目加以合理的排列,何者前面,何者后面,何者应相连贯或分开,均需仔细考虑。张世文认为表格内的问题应具备繁简得当、清楚明白、要合乎逻辑的次序、表格内的数字答案应有相互校对的作用、问题后所留的空白宜便于填写等要求[8]39-42,他还对各项要求都做了详细论述。关于编制调查表格的原则卜凯在其《农场管理学》一书中也有类似的概括,他认为一完善的调查表格至少应具备以下三项条件:问题须简明易答;问题的排列须有层次;所留空白应恰够填写答案[7]17。

3.调查员的培训。调查的方法精确与否与调查人员的关系至为密切。调查员应熟悉当地农业方式,了解农人的心理与观念,一个优秀的调查员应发问简捷而中肯,在较短的调查时间内获得较完善正确的材料。“实地调查之能否得到完美的结果,全靠调查员之态度、学识、及其经验等之如何以为定”[3]8。李景汉也曾指出:“实地调查员是社会调查事业的根本。材料的好坏差不多是完全在他们身上……要使大规模的调查成功,非慎于人选认真训练不可。”[6]57同时,李景汉详细论述了调查员选择标准:忠实、聪明、通人情、普通社会常识、精确、说话清楚、敏捷(思维)、记忆力(好)、坚韧、耐劳、同情心、兴趣、稳重、活泼、谦逊、相貌(不致让人生厌,以表现老诚、朴实精神为妙)、学识等17种。王一蛟在其《农业经济学大纲》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优秀调查员应具备的体格、性别、服装、言语、态度、修养诸方面的严格要求。比如:言语方面,第一要和蔼,因为和蔼的语言最使人亲近,答案定能正确而详细;第二要诚恳,引起被调查者的同情,调查工作则便利不少;第三要同情,处处对被调查者表示情切同情;第四要稍带滑稽,使被调查者发生快感,气氛和谐轻松;第五要清晰,言语清楚有层次,便于对方了解;第六要常引用谚语,使农民知道自己也有农事经验,不敢欺瞒。又如修养方面,调查员必须要有心性的和技能的修养,心性方面者如忍耐、心定、灵敏机警等;技能方面者如心算、记忆、农事经验、熟通表格等[4]424-425。陈翰笙入主社会科学研究所后,吸收了王寅生、钱俊瑞等一批有能力、有气魄的年轻人,同时购置了许多马列主义书籍,在调查开始之前,陈翰笙还组织调查员系统学习了《资本论》,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贯彻于调查的始终。

举办调查时,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农村调查,必须聘用多数临时调查员。这就需要对调查员进行选拔训练。陈翰笙在调查的人力上,每次调查都以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人员为骨干,同时在当地吸收几十个进步青年,进行简单的培训,组成调查队。然后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边调查边学习。李景汉在定县人口调查中采用公开招考的方法,以成绩的优劣为取录标准,之后加以训练再分发各区调查。应考的资格,为中学毕业或具同等学力及曾在社会服务者为标准,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二种。笔试科目为国文、算数与常识三门,口试时则注意经验、体格、态度与语言四方面。取录的标准,包括文字通顺、精晓百分比、具有社会经验、熟习地理情形、体格强健、容貌朴实、言语流利与能骑自行车等八项。调查员考取之后,要接受智能与调查实习两个星期的训练才正式录用[9]266-267。可见调查员关系着调查的成败,在实地调查中,人们对调查员的要求都十分严格。

4.调查方法。选定调查员之后,便可以向农民实施调查,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调查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下列许多种类:一、按照范围而分:个案调查、全体调查、抽样调查。二、按照内容而分:概况调查、精密调查。三、按照实施方法而分:通讯调查、实地调查、记账调查。此外,王一蛟在其《农业经济学大纲》一书中也介绍了三种在实地调查中具体的应用方法:访问法、召集农友调查法、填表法。

关于各种调查方法很多农业经济学文本中多有介绍,比如有何优点、弊端,如何实施及注意之事项等论述都较为详细。农村经济调查中应用最多的调查方法应属实地调查法和记账法。实地调查法,即王一蛟所说直接调查法,依照预订计划,实地去收集材料,惟须事先制定调查表格,将观察询问所得,填入空白表内,其优点可得知当地实际情形和需时不久[4]445。冯紫岗说:“实地调查所搜集的材料,比较通讯调查为可靠,且比之记账调查为易行,所以为农村调查中最重要的,用途最广的一种。”[3]8记账调查法,即利用农家的记账,此为研究农业经济最精确可靠的材料。冯紫岗同样认为:“记账调查,为农村调查中之最精确的一种”[3]7,主张“必须设法鼓励被调查者,使之有继续记账之勇气”[3]7。此方法要每一农人的参与,要求将其工作详细记录,若不愿记录时可每年填一财产录。记录财产的方法宜将各项物品的数量一一开列,详细记录,例如谷仓内谷之数、草堆存草之数量等[10]303-304。虽然记账法是农业经济调查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我国具体国情此记账工作在我国极不容易进行,“一则因我国农民知识浅陋,不知记载,即能记账,亦向无此项习惯,断断续续,每不完全;二则需时较为长久,对于以往记载,每不知保存,致残缺不全”[4]446“故记账法虽为研究最精确可靠材料之手段,然实际所搜得之材料,均为断片不全,常弃而不用”[4]446。因此,冯紫岗主张在采用记账调查时须设记账指导员,每一指导员可指导二三十户,逐日轮流至各家指导记账或代为记账。此方法虽烦琐,但将来所得收获甚多,且关系农业经营,农家经济,农民生活程度等研究,只有记者调查,方可期望得到良好的效果[3]7。

无论哪种调查方法,各有其优劣,在实施调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适当的方法。“惟应因问题的性质与范围的广狭,以及所需要的精确程度如何,以定去取。而人力时间与财力之多寡,也为选择调查方法之主要的事项”[3]7。而且,各方法往往是交互使用,例如在实地调查中可作全体调查,亦可作抽样调查,可做概况调查,亦可作精密调查;反之,在全体调查或抽样调查中,可用实地调查,亦可用通讯调查或记账调查。

5.农业调查材料的统计。农业调查统计是研究农业经济的重要方法。“调查之方法,均经分别检讨,认为妥当,此种精确可靠之材料,如不用确当之统计方法来分析,其结果难免与事实真相,背道而驰”[4]450。吴文晖在其《农业经济论》中亦提到:“农业经济事实之要用数量表明者极多,故研究农业经济学的人不可不有统计的知识。”[11]30关于农业调查材料的统计,王一蛟在其《农业经济学大纲》一书中论述较为详细完整。他将这一步分为表格的整理、材料的分类、列表、校对、制总表、制图、编制报告七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又都有详尽的论述。例如:表格的整理其目的是为了整齐划一调查表格的项目,废除如数字不确实或记载错误的表格,且最好当地当日完成,这样如发生疑问,便于询问被调查人而改正。第四环节校对,其目的在更正错误,剔除不必要及无价值的材料。校对工作至少须举行三次,第一二次须从头至尾详细校对,第三次则只须对第一二次有错误之处校对即可,如仍有错误,则应与第一二次的校对相互合作校对,以寻找错误所在;三次校对应用不同颜色笔相区别,如有错误应用不同的标识,而错误数字不要涂抹;每次校对完毕,应于表格纸最外页反面,注明完成日期及校对者,连续校对应避免原人;校对的数字应端正清楚,最忌草率;校对人应选精细、不草率苟且、诚实可靠。又如最后一步编制报告,作者将其分为调查缘起、调查方法、调查经过、整理过程、经费的决算、统计的分析、结论七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写作又都做了详尽的总结[4]427-441。

农业经济学本土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研究者们举行了大量农村经济调查,这些调查实践活动以及据此而完成的一批农业经济学相关文本,无疑促进了农村经济调查从农村社会概况调查中独立出来以及调查技术的完善。

三、近代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探究

农业经济调查是我国农业经济学本土化的基础。但是,农业经济调查技术并非一开始就应用于农业经济学,而农业经济调查兴起之时也一度只是事实的累计。民国农村经济问题的研究曾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重视具体事实。他们忽视理论的总结与指导,试图通过整理各种农村调查所得的零碎材料,以简单归纳的方法来认识中国农村的整个经济结构。但结果往往陷于支离破碎找不到问题的中心。薛暮桥说:“许多学者因为一般的经济科学理论不适用于农业经济研究,因此宣称不要理论,只要具休事实。他们以为理论是空洞的,只有研究具体事实,方才能够明白问题的真相。”[12]因为没有任何理论的指导,所以他们的调查根本不能抓住农村问题的实质,而只是表层现象的了解,堆垒些毫无意义的数字,也不能从这些错综复杂的表象中得出正确的分析。薛暮桥曾批判当时从事农村经济调查的很多学者,往往提出“你有多少财产”,“每年多少收入多少支出”这类肤浅问题,而对财产中的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收入中田租剥削所得与农产工资劳动所得、支出中生产投资与生活消费等这些问题又不加以理论上的分析,结果除了证明早已有目共睹的“贫困”“破产”之外丝毫不能有所说明。因此,薛暮桥说到:“只有进而研究经济理论,方才能够获得锐利的工具,来分析这些复杂错综的具体事实。”[13]董时进也认为:“农业经济学为经济学之一部,而侧重于实用者。其研究着重农业之实际状况,但亦不摒弃理论。”[1]5

二是重视抽象理论。这类研究者阅读了大量关于农村经济理论的世界名著,但却忽视对中国农村经济实情的调查,想用演绎的方法来解决中国农村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其结果只能是隔靴搔痒,难以把握中国农村问题的特性。例如对民国农村经济日益衰败的原因“言人人殊,因此解决的方案亦分歧不一,甚有空谈失据,不切肯綮者”[14]7。许多归国的学者并未对中国农村做实际调查,便以西方经济学原理把中国农村破产归结为人口过剩,或者生产落后。因此主张去学美国或是英国的资本主义经营,或是苏联的集体农场。但是这些在中国农村实情尚不明了的情况下的主张对民国衰败的农村经济毫无意义。薛暮桥在其回忆录中写到:“尽管教授们在讲堂里面怎样讲得‘天花乱坠’,这对中国农民还是丝毫没有影响……因为无论英美式或者苏联式的农业经营,都须具备若干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具备,单从表面上去模仿,决不会有丝毫结果。”[15]1-2卜凯1920年初到金陵大学农学院时手头只有康乃尔大学农学院教授华伦的《农场经营》一本教科书,而这本教科书是从经济学角度谈如何经营300英亩理想规模的美国标准家庭农场,不能真正用来诠释中国农村社会经济问题。正因如此,第二年卜凯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随着农村经济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也逐渐认识到农村经济调查的必要,于是纷纷投身于此,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农村经济调查的高潮。正如朱永杰在《农村经济》一书中说:“中国农民之实际状况,世鲜问闻,抽象而得,终属隔靴搔痒!吾有志之青年,盍分其有用之精神,舍宦途而为切实之工作,着手于中国农村经济之调查研究,然后施以整个之政策;较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束手不能定方案者强百倍也。”[16]序

第三种农村经济研究方法是在对前两种研究思路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科学的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即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薛暮桥对以上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他指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固然是有一定的运动法则,但因各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的不同,必然也有若干先后差异。若离开抽象的理论(即一般的运动法则),而研究具体的事实(即特殊的社会现象),必然会陷于支离破碎;反之,若忽视特殊的具体的事实,仅仅研究一般的抽象的理论,同样也会陷于浮泛空洞,得不到一个切实的结果。进而他提出事实调查与理论相结合的农村经济研究方法,认为“事实”是理论的具体基础,而“理论”又是事实一般化和抽象化的表现,主张研究中国农村经济,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用正确的理论来分析具体事实,另一方面由于事实的分析,理论的内容也就跟着充实起来。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这就是研究农村经济的过程与方法[13]。陈洪进在其《中国农村经济研究需要新的开展》一文中说:“大家都十分重视事实,把事实当为理智的源泉。可是问题并不简单,事实这样东西,并不会因为你对它表示了相当的敬意,它就全体赤裸裸地自动地走到你面前来的。研究者必须努力用种种方法,去追索它、搜寻它、探访它,它才会到你手中来的。”[17]这个对事实重视与探索的过程即是从事实中抽象出理论,用理论为指导寻求事实的过程,也正是理论与调查相结合的正确的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在其兴起之时基本都遵循了事实与理论的结合,他们在强调这个学科应用性质的同时也反对单纯事实数字的堆砌。由于农业经济学新兴学科及应用的性质,农业经济研究工作又“头绪万端,发轫伊始,基础未固,各方需要资料每感欠缺,尤于运用之际,未能发挥其切实之功效”[18]。因此,农业经济研究必然要对农村进行调查以求得资料数据。与此同时,农业经济调查也开始注重理论上的指导,使得农业调查研究得以深化。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卜凯在金陵大学建立中国本位农业经济学既是以农村经济调查为开端,并在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其农业经济学理论,此研究思路也为之后的农业经济研究者所借鉴沿用。正如陈洪进所说:因为早期的研究,由于具体知识的不够,往往借重抽象的学理和笼统的概念来分析事实,面对具体事实的了解,苦于全面的认识不够,也往往借局部的现象来推论全部。可是如今,我们已经积累了二十年相当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过去经验的体会和资料的利用,应该可以把研究工作向两个方向去发展。一个是在综合上下工夫,另一个是在内容深入上下的功夫[17]。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大体经历了由侧重学理或侧重调查事实到理论与事实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体现了我国农业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成熟。

[1]董时进.农业经济学[M].北平:文化学社发行,1933.

[2]唐启宇,宋希庠.农村经济[M].上海:世界书局印行,1932.

[3]冯紫岗.怎样举办农村调查[J].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林业刊,1936(1).

[4]王一蛟,谢澄.农业经济学大纲[M].武汉:农业经济学会,1947.

[5]乔启明.江苏昆山南通安徽宿县农佃制度之比较以及改良农佃问题之建议[J].金陵大学农林科农林业刊,1931(49).

[6]李景汉.实地社会调查方法[M].北平:星云堂书店印行,1933.

[7]卜凯.中国农场管理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

[8]张世文.农村社会调查方法[M].重庆:商务印书馆发行,1944.

[9]李景汉.从定县人口总调查所发现之人口调查技术问题[C]//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人口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0]唐启宇.农业经济学[M].上海:中国印刷厂,1926.

[11]吴文晖.农业经济论[M].南京:中国经济书刊生产合作社印行,1947.

[12]薛暮桥.关于农业经济学的初步认识[J].自修大学,1937,1(1)第6号.

[13]薛暮桥.怎样研究中国农村经济[J].中国农村,1934,1(1).

[14]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M].上海:商务印数馆,1946.

[15]薛暮桥.中国农村经济常识[M].大连:大众书店翻印,1946.

[16]河田嗣郎.农村经济[M].上海:卿云图书公司,1929.

[17]陈洪进.中国农村经济研究需要新的开展[J].中国农村,1942,8(2).

[18]郑林宽,陈文理.福建省农产贸易之研究[M].福建省农业改进处调查室,1946.

猜你喜欢

表格经济学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简明经济学
统计表格的要求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