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肉牛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08姜良娟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兽医局276034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9期
关键词:屠宰肉牛牛肉

刘 萍 姜良娟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兽医局 276034)

当前我国肉牛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 萍 姜良娟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兽医局 276034)

我国加入WTO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给我国肉牛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从市场经济的观点看,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我国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1%。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逐步融合,我国肉牛产业所面临的挑战愈来愈严峻。下面就我国肉牛在品种、饲料加工和饲养管理及屠宰加工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一综述。

1 肉牛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繁育体系不健全

我国肉牛良种覆盖率低,地方良种牛不能很好利用是造成繁育体系不健全、母牛群体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1.1.1 良种覆盖率低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良种肉用和乳肉兼用牛品种改良国内地方牛品种,经过的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了许多肉用种公牛改良站,开展黄牛杂交改良。但由于各地在良种繁育、技术支持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良种冻精难以推开,大面积上还是利用低等级或本地一般土种公牛本交,严重影响了良种肉牛的推广普及。目前良种肉牛及良种杂交改良肉牛仅占我国牛群的35%。

1.1.2 地方良种牛不能很好利用 我国最著名的五大黄牛品种,即鲁西黄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延边牛,号称五大地方良种的黄牛品种,虽属“役肉兼用”,但在国外种牛“杂交改良”本地牛的强力冲击下,显得少有竞争力。原种牛场经营困难,不少地方仍处于被动保种状态。至今中国没有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用牛品种(品系)。

1.2 轻视培育,管理粗放

目前国内大多数肉牛肥育场对良种培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反而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日粮配合不完善,不按牛的生理、生产需要合理喂养,饲料转化率低,优质牛的遗传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多肉牛场的环境较差,肉牛舍一般比较简陋,“晴天太阳晒,阴天大雨浇,冬住鼓风楼,夏季住水牢”。牛采食的饲料一部分能量消耗在保暖或散热上,降低了饲料利用率,严重影响了肉牛的生产。

1.3 屠宰加工业秩序混乱,牛肉深加工受阻

1.3.1 牛源紧张,“杀青”现象严重 随着人们对牛肉及牛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屠宰加工厂对肉牛需要量也不断增加,致使大型的、规模化牛场增加饲养数量,不重视或完全不做牛的繁殖和育种工作,新建的牛场需要牛而又无处可买,从而引起了牛源的不足和牛价的上涨。同时,由于大牛供应紧张,一些屠宰户便将目光转向小牛,屠宰幼小肉牛之风在各地蔓延。小牛肉鲜嫩可口,消费者喜欢,所以就有人专营小牛肉的生意,“杀青”现象严重,导致牛肉产量下降,而后备牛源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必然使肉源更加紧缺,进一步催生肉牛市场的紧张。

1.3.2 肉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短缺,高档牛肉优质不优价 我国的肉牛加工大约90%由个体屠宰,只有10%左右由企业屠宰加工,由于众多的个体屠宰户争抢牛源,使多数机械化屠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而大多数个体屠宰户和屠宰村都没有冷藏设备,通常都是当天早晨屠宰,当天销售,因而绝大多数牛肉都是只经过初加工后被消费掉。由于缺乏能带动肉牛生产而进行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能是初级产品,肉牛及其副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严重限制了肉牛生产的发展。

2 对策

2.1 健全优质肉牛品种改良体系

进行鲁西黄牛、南阳牛、渤海黑牛、延边牛等纯种地方良种的选育提高,重点加强核心母牛群建设,开发利用地方良种肉质风味好、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的优良特性,同时加强对外宣传,树立民族品牌;对从国外引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夏洛来、西门塔尔牛等,利用胚移技术进行快速扩群,为养牛专业大户或饲养场提供高档牛肉的肉牛品种;同时,对外来优良种公牛开展冷冻精液的生产、应用和推广,加快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在此基础上,研究系祖选择、横交固定、扩群、自群选育,特别是综合配套系等新品系培育技术,培育肉牛新品系(种)。

2.2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实行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搞好牛场环境卫生。在牧区要种草养牛,不断开发现有的牧草资源,加强草原保护工作,禁止现有草原开荒改地,对已被破坏的草原要退耕还草。另外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农区大力推广普及秸杆养牛技术,推广氨化、碱化、糖化饲料,推广青贮饲料等。但是,肉牛肥育还必须根据肉牛营养的需要和经济效益的情况,饲喂合适的精料混合料。我国生产的牛肉应该以中档为主。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用高精料生产一部分高档牛肉。

2.3 加强优质牛肉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优质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是建立科学的牛肉分级标准体系,并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用标准化的手段促进优质牛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加强优质牛肉系统分级和评定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并尽早成为部颁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成为国家标准,使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分割修整到牛肉的营销等各环节都要围绕标准的要求进行,同时又将各个环节技术集成,形成牛肉生产配套技术,提高肉牛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要完善监测手段,建立质量认证制度,以此推动优质肉牛产业开发,创建一批名牌产品。

2.4 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优质肉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优质肉牛生产,促进优质肉牛形成产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在生产形式上,坚持以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集约化生产;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要将转变经营机制和发展高新技术作为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在连接形式上,鼓励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牛肉产品“包装规格化、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加工深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逐步实现企业找市场,市场带动企业,企业带动养牛户的发展格局。

S823.9+2

B

1007-1733(2013)09-0075-02

2013–07–03)

猜你喜欢

屠宰肉牛牛肉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肉牛口炎咋防治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吃不上牛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