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饲料工业考察报告
2013-04-08杨在宾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
杨在宾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高强生 鲍 霞 牛树田 刘学江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徐 波 (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兽医局) 简 政 (山东省大发饲料有限公司)
台湾饲料工业考察报告
杨在宾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高强生 鲍 霞 牛树田 刘学江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徐 波 (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兽医局) 简 政 (山东省大发饲料有限公司)
为了加强两岸畜牧业和饲料业的交流与发展,由畜牧兽医和饲料管理、动物卫生和饲料检验、教学科研和企业经营多方面专家组成考察团,于2012年12月3日至10日赴台进行了考察访问。赴台期间,访问团重点参观考察了统一企业集团公司、安佑集团公司及其合作社养猪场。与台湾畜牧协会、台湾生物资源应用协会和国立宜兰大学生物技术与动物科学系专家进行了交流。从畜牧和饲料行业发展、检验和研发等多层次进行了交流,获得多方面体会和感受:(1)以畜产品品牌信誉为目标,实现养殖过程、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实施食品质量和安全全程控制,合理分配利润,共享品牌效应;(2)养殖场和商品化饲料加工企业,对法律规范和安全生产自律意识强,主动接受部门监管和对法律法规的自律实施;(3)利用改良地方品种生产适合当地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准的畜产品,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订单”生产;(4)统一企业公司TMR供应中心实施奶牛饲料商品化加工,品牌鲜奶通过冷链物流快速配送,使消费者最短时间享受到最安全乳品;(5)不同规模养殖场和饲料厂同步共存,商品饲料加工和大中型养殖企业自配料兼顾;(6)养殖过程重视动物安全和环境保护,从业者重视疾病防控和药物使用规范,主动接受部门监管和对法律法规的自律实施。
1 台湾畜牧业基本情况
台湾畜牧业主要是猪、禽、水产和奶牛。其中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值得借鉴。台湾的养猪业70年代开始,逐步摆脱传统农家式饲养模式,开始出现商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趋势,日本外销市场的逐步拓展,以及进口玉米和大豆油脂加工副产品的增加提供的饲料资源,促进了养猪业快速发展和科技化进程。如1970、1980、1990年,生猪存栏量分别为290、482、856.5万头。1996年存栏剧增至1070万头,出栏1431万头,使台湾成为世界第二大猪肉出口商,日本进口猪肉的41%来自台湾。然而,1997年口蹄疫爆发,使生猪存栏迅速降至797万头,之后虽然有所回升,但是12年后,2009年口蹄疫的再次爆发,致使台湾猪肉外销完全停滞,猪肉从接近50%出口变为岛内自行消费,养猪业完全停留在700万头左右的存栏量。
台湾养禽主要以地方改良的肉鸡和蛋禽为主,加入WTO后,放开进口的低价格的白羽肉鸡肌肉正在激发地方肉鸡的进一步改良和科学化生产。奶牛养殖基本满足岛内乳品自足,牛肉、羊肉主要依赖进口。2010年存栏猪618.6万头、鸡0.99亿只、鸭947.4万只、鹅213.6万只、牛(主要是奶牛)14万头、羊20.5万头。
2 台湾饲料工业基本情况
台湾饲料工业60年代起步,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进口大豆榨油工业的引进和玉米大量进口启动了饲料加工业的兴起。与内地80年代开始粮食政策放开,促进饲料工业发展相类似。1978年台湾商品饲料产量396.2万t,1996年923.9万t,达到鼎盛时期。1997年和2009年两度口蹄疫大爆发,养猪产业的重大冲击,猪饲料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后,饲料产量逐渐下降,最近5年商品饲料产量一直在700~750万t,企业稳定在120家左右,饲料结构基本维持在家禽45%、猪料45%、牛料3.5%、其他6.5%。台湾面积狭小,高山与丘陵占三分之二,可耕种面积相对较小,地狭人稠,水稻和甘蔗是主要农作物。因此,大宗饲料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2010年进口玉米430万t、小麦130万t、大豆240万t、大米12.5万t。进口玉米90%以上用作饲料,进口大豆20直接食用,80%食品加工后,副产品用作饲料。
3 饲料企业发展特点
台湾饲料企业经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发展初期(60~70年代)也是作坊式、立式混合机单机小型饲料加工为主体,饲料原料也是以粮油加工副产品、稻谷和甘蔗等农副产品为主,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很少。发展中期(70~80年代)国际先进饲料加工技术迅速引进、饲料加工成套机组安装、饲料配方优化、产品种类多样化、饲料企业的高利润等,使饲料企业数量迅速增多,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企业同步增长,特别是小型饲料加工厂迅速增加,1989年台湾已经拥有400家饲料生产企业。发展后期(80~90年代)饲料加工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加速,资本运营优势显现,饲料企业整合重组加剧,饲料产量相对稳定,企业数量已经缩减到120家左右。岛内前五大饲料厂(大成长城、统一企业、福寿实业、台湾卜锋、嘉吉)的总产能,占台湾饲料总产量的40%以上。现阶段(90年代~)台湾饲料业基本稳定,饲料企业资本投入逐步转向岛外,特别是大陆。大成和统一分别在大陆建厂。以乳仔猪料品牌为特色的安佑集团,拥有的19个饲料企业,18家在大陆(山东2个),占集团市场和资金投入的90%。大陆已经成为台湾饲料产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4 养殖模式和饲料供应特点
台湾养殖业多数以畜产品品牌信誉为目标,从养殖环节、饲料供应、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各个环节重视,实施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的配套技术和产业链全程控制措施,畜产品基本上实施订单生产,在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市场中享受养殖环节利润。台湾地处亚热带,属岛屿型气候,高温多湿且昼夜温差大,环境气候并不适合猪、禽、奶牛的饲养。从安佑集团交流得知,台湾养猪业由于从父辈养猪承接,中小规模养殖场仍然很多,100头商品猪左右占养猪总户数的40%左右,100~200头母猪出栏1000~2000头商品猪的自繁自养户数占10%左右,虽然二者占据50%左右养猪户,但养猪头数只占30%左右,2/3猪肉由规模化猪场提供。肉禽饲养主要根据地方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准,生产目标以营养、口感和新鲜度为主,利用相对传统的饲养模式,用改良的本土肉鸡生产岛内习惯风味肌肉是台湾家禽业主要模式。由于台湾先进的农牧产品物流和便利配送系统,为消费者饮用鲜奶提供了便利和质量保障,独立品牌和小规模饲养是奶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饲料供应上,几个一体化的企业,多数以畜产品生产类型和品牌为龙头,依靠进口原料,实施集团内部饲料的工业化生产和配合饲料供应。中小型养猪、鸡场多数采取自配全价料的饲料生产模式,有独立的饲料加工小型机组,由预混料或浓缩料生产商提供配方,利用储备玉米和因地制宜选购的其他副产品原料,目标生产各种平衡配合饲料。而奶牛饲料加工逐渐转化成专门的TMR(全混合日粮)商品饲料厂供应模式,从饲草种植到依据奶牛生产水平动态的日粮混合,均由饲料生产企业完成,奶牛养殖场不再考虑饲料营养问题,精力集中在饲养管理、乳品营销和品牌运作上。因此,台湾的养殖模式仍然是不同规模和养殖方式共存,饲料供应仍然是工业饲料和自配料兼顾,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饲料同步发展。
5 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
随着台湾自建饲料生产设施和大型养殖企业增多,畜牧生产和饲料的质量及安全逐步成为行政监管及饲料和养殖企业自律的重中之重。台湾地区有《畜牧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管理和指导畜牧业发展,一定规模的种畜禽或商品养殖场实施登记备案,并严格规范养殖规模的申报和养殖数量变更申报制度。对养猪业有专门的1000头以上《大养猪场管理办法》,供岛外销售的养猪数量必须2个月以内向主管部门申报。养殖场无论规模大小均需要符合畜牧污染和养殖环境控制的设施,猪场均配备良好的废水处理设施,保证水在场内循环利用。养殖场的疾病防控采用部门监管和企业自律,重大疫病防疫采用强制措施,管理部门对养殖全过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疫,《动物用药品管理法》规范养殖过程用药控制。
为保持饲料品质,促进畜牧及水产养殖业发展,台湾省2003年也有了《饲料管理法》,有明确的饲料企业生产许可审批制度,和企业标准审核制度。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饲料质量和安全抽样检验。由于台湾多数从养殖环节就开始实施以不同类型畜产品生产目标,品牌信誉渗透于产业链的每个过程,商品饲料的质量稳定和安全生产是决定品牌效应的最关键环节。因此,岛内商品化饲料加工企业十分重视自我审查、自我评价。
6 饲料企业考察
赴台期间,访问团重点参观考察了统一企业集团公司、安佑集团公司及其合作社养猪场。与台湾畜牧协会、台湾生物资源应用协会和国立宜兰大学生物技术与动物科学系专家进行了交流。
台湾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7年,初期以生产面粉、饲料为主。40多年来,秉持 “三好一公道”即品质好、信用好、服务好、价钱公道的经营理念,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台湾起步到涉足世界舞台的辉煌历程。目前统一企业集团投资经营的项目包括饲料、食品、游乐、贸易、建设、证券投资、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投资的领域涉足世界各地。就饲料事业,2011年统一企业为台湾饲料配置产业POP10排名第2位,在饲料产品上除了猪、禽、牛、水产等畜产饲料外,宠物食品领域迅速拓展,如“宝多福”宠物食品已经成为台湾第一品牌。统一企业集团访问期间,重点考察参观了旗下统昶股份公司冷链物流和常温物流配送业务操作模式,以及物流仓位管理和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工作情况。该公司聚焦低温物流发展,横跨五大温层(冷冻温、冷藏温、鲜食温、空调温与冰温),实现了肉、蛋、奶等畜产品不同消费层次的快速配送,消费者最短时间享受到最安全食品。考察了奶牛商品饲料生产企业运作模式。台湾奶农传统的喂饲方式也是用手工或铲斗车将精料及粗料(牧草或农副产品)分批饲喂奶牛,最近10几年,TMR(完全混合日粮)快速普及,特别是统一企业公司成立第一个TMR供应中心,使奶牛饲料实现了完全的商品化和工业化大生产,实现了饲料生产加工和养殖环节的独立运作,保证了奶牛营养平衡供应和对饲料生产的安全监管。统一企业自90年代初期开始,投入中国大陆市场,目前企业分布于青海和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成立于1998年的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是统一企业集团在大陆投资设立的第22家子公司,位于山东青岛平度市张戈庄镇。
安佑集团1992年创立,是台湾首家幼畜料及辅助饲料专业生产厂,乳猪断奶料占台湾市场25%以上。该集团以乳猪教槽料为最佳品牌,1999年开始拓展大陆事业,大陆地区的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公司发展20年拥有的19个饲料企业,18家在大陆,山东省2家分别建设在潍坊和临沂市,是台湾饲料企业转向大陆发展的典型代表。赴台期间,访问团现场考察了安佑台湾总部饲料加工厂,深入其合作社养猪场参观了饲养环节、小型饲料加工机组和粪污处理配套设施。
7 考察体会
本次考察团由畜牧兽医和饲料管理、动物卫生和饲料检验、教学科研和企业经营多方面专家组成,亲临饲料加工、畜产品物流和养殖企业进行了现场参观考察,与台湾畜牧协会、台湾生物资源应用协会和国立宜兰大学生物技术与动物科学系专家进行了交流。从畜牧和饲料行业发展、检验和研发等多层次,获得如下体会和感受:
台湾人口2319万和面积3.62万km2大约是山东省的1/4,可耕种面积比例以及适宜作饲料的大宗饲料原料种植远少于我省。畜禽养殖量猪、禽、牛和羊分别为山东省的1/4.5,1/5.3,1/35和1/105左右。商品饲料产量大约为山东省的1/4。因此,从畜牧养殖条件,畜禽存栏数量,饲料资源和产能产量到不及山东省。不同养殖规模共存,商品饲料和自配料兼顾,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同步发展等与我省相类似。综合赴台期间的考察,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有以下几点:(1)以畜产品品牌信誉为目标,养殖过程、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四个环节,实施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配套技术和产业链全程控制措施,合理分配利润,共享品牌效应,通过目标畜产品进行订单生产。(2)养殖和饲料生产环节是决定畜产品生产目标的根基,动物安全和商品饲料的质量稳定是决定品牌效应的最关键环节,岛内不同层次养殖场和商品化饲料加工企业,对法律规范和安全生产自我审查和自我评价意识强。(3)保护地方种质资源,改进生产性能,利用改良地方品种生产适合当地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准的畜产品,实现从养殖、饲料加工到餐桌的“订单”生产,比如:利用改良的本土肉鸡生产岛内习惯风味肌肉是台湾家禽业主要模式。(4)统一企业公司TMR供应中心,商品化和工业化生产奶牛全混合日粮,奶牛饲料生产加工和养殖环节的独立运作;品牌鲜奶通过冷链物流快速配送,消费者最短时间享受到最安全食品。使小规模奶农实现独立品牌,保证奶牛营养平衡供应和安全监管。(5)不同规模养殖场和饲料厂同步共存,商品饲料加工和大中型养殖企业自配料兼顾,预混料、浓缩料、配合饲料同步发展。吸纳专业人才从事行业,企业自身持续科学研究,实施技术成本精细化管理,科学利用地方非常规原料,降低饲料成本。(6)养殖过程重视动物安全和环境保护,从业者重视疾病防控和药物使用规范,畜牧污染和养殖环境控制设施齐备,企业主动接受部门监管和对法律法规的自律实施。
说明:以上资料基于赴台期间,全体团员的实地考察、企业汇报以及与统一企业集团公司、安佑集团公司、台湾生物资源应用协会的交流,部分数据参考《中国统计年鉴》和《台湾统计年》。
S816.34
B
1007-1733(2013)09-0067-03
20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