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户养殖的防疫保健与管理
2013-04-08尹华江陈永琴曾海龙
尹华江,陈永琴,曾海龙
(1.四川省兴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兴文 644400;2.兴文县古宋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兴文 6444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畜禽的规模养殖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所占市场供应的份额逐步增大,但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农村散养食用动物的数量仍占市场供给总额的60%以上,而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做好这些动物的防病保健,提高饲养者的经济效益,确保消费者的肉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长期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身兼畜牧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治、动物卫生监督、畜禽保险理赔等工作职责,十多年来,除了搞好规模养殖场的防病保健外,不断探索总结关于农村散养食用动物的保健模式,并率先在兴文县的九丝城镇、古宋镇组织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一、搞好科普培训
知识是提高人们智慧的不变法宝,为了提高动物饲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饲料兽药经营者、畜禽购销经营者的相关知识水平,十年来我们先后共举办了110多场培训会,参训人员达3 600余人,并充分利用政府召开各种会议的机会,宣传和讲解动物防疫保健知识,还利用空余时间进村入户,召开农村院坝会,将养殖知识送进农家,让居住边远的农户也能了解到相关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一)农村明白人培训 由各村组织,将具有一定文化的养殖农户造册登记,村防疫员积极参与配合,利用恰当的时间集中培训学习,培训内容结合各村养殖特色,重点讲授养殖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动物防疫、消毒的重要性,驱虫、保健的好处,食用动物宰前休药期规定等,授课采取简洁、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现场指导,让农户真正听得懂,看得见,能熟练掌握,从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减少畜禽的交叉感染和转群应激,鼓励农户实行自繁自养,尽量缩小调节范围,这样既利于畜禽适应环境,减少发病,又利于防疫追踪和档案管理。
(二)防疫员阳光培训 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实施主体,肩负着动物免疫、畜禽圈舍消毒、养殖知识宣传普及、患病动物诊治和动物疫情监测等职能,提高防疫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至关重要。近几年来,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阳光培训计划,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定期培训,特别是常规免疫操作程序的规范应用,动物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药物的配伍与禁忌,治疗的剂量与超量危害等,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每年由镇畜牧兽医站与防疫员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特别是杜绝使用违禁药物,食用动物宰前停药,防疫、消毒的密度和质量等实行重点考核。
(三)经营者法规培训 与动物养殖相关的经营者,包括饲料、兽药经营者,活畜禽购销经营者和屠宰场从业人员,定期对经营者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学习,是规范养殖行为,杜绝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培训内容主要是《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对销售假劣、过期、变质饲料兽药,违法添加禁用药物,收售患病、染疫的动物和病死、毒害动物的处罚规定进行反复学习,抓住一些被查处披露的违法犯罪典型事例进行现身说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常敲警钟。凡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笔试考试合格,与畜牧兽医部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后,方准继续从业,通过培训,提高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规范了经营行为。
二、推行圈舍改造
农村散养动物的圈舍大多设备简陋,卫生状况不良,是动物疾病滋生的潜在因素,我们利用上述培训会学习的机会,现场为养殖农户设计圈舍改造方案,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扶持政策、农村沼气池建设配套政策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圈舍改造,猪舍以保持冬暖夏凉,通风透气良好为准,装上纱窗,舍内安装饮水投药箱,圈内安装自动饮水器,粪尿实行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作有机肥,尿液进入沼气池,在母猪产子舍内设置仔猪舍(有条件的直接安装产床和保育栏),安装保温灯、卫生食槽等。改造后的猪舍易于清扫、消毒,干燥卫生,便于预防性给药。农村散户养鸡,多以放养为主,鸡舍改造以树木或竹桩为界,用塑料网绳圈定,内放饮水饲具,重点是夜晚栖息的圈舍底层应改为离地至少30~50 cm,用铁丝网或小圆柱绑扎成可漏鸡粪的圈底,保持干燥,既利于打扫卫生,又方便防疫消毒。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畜舍外栽植夜来香或在圈舍旁放置驱蚊草,驱除蚊虫,减少动物疾病滋生。
三、加强防疫保健
(一)加强免疫、消毒 每年由政府出资,兽医部门统一印制《动物防疫消毒明白书》,村防疫员集中领取,发放并张贴在每个养殖农户的家中,凡参加过培训且具有条件的养殖农户,经镇畜牧兽医站认真核实,在村防疫员的指导下实施自主免疫,做好免疫记录,由防疫员统一佩戴免疫标识,不具备条件的由防疫员集中时间免疫,建立可追溯档案,增加了免疫的灵活性和疫苗种类,提高了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散养的母猪,在配种前每头免疫猪瘟、口蹄疫疫苗各1次,猪瘟每次注射4头份,口蹄疫注射2 ml;仔猪在防疫员阉割时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间隔15 d注射口蹄疫疫苗2 ml,60~7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猪瘟2头份即可。鸡的免疫选用哈尔滨维科生物公司生产的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饮水免疫,方便实用,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免疫密度,效果很好。在搞好免疫的同时,加强畜禽圈舍的清圈消毒,定期轮换使用消毒药物,增强消毒灭菌效果。
(二)中草药预防 中兽医学的治未病理论是以审视四时六合的大环境变化规律为基础,以调节动物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为目标,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中草药具有扶正祛邪、无耐药性、无残留的优点。二十多年来,在中兽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猪的保健。
(1)对适龄母猪或空怀母猪投喂“加味催情散”(淫羊藿、阳起石、香附子、益母草、菟丝子、当归、川芎、柴胡、党参、白术、熟地),促使其及时发情、多排卵,提高受胎率,尽量不使用性激素药物催情。
(2)对曾有习惯性流产的母猪,可在配种受孕后1~2月喂服 “保胎安全散”(当归、川芎、菟丝子、荆芥蕙、厚朴、枳壳、艾叶、羌活、甘草、杜仲、续断、补骨脂、白芍、川贝母、黄芪),防止母猪死胎、流产。
(3)对怀孕后期的母猪在分娩前1~2周喂服“加味补中益气汤”(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黄芩、黄柏、白头翁),预防母猪难产、胎衣不下、产后感染、仔猪黄白痢等。
(4)对因产道损伤、淤血内阻、胞宫蓄热所致的久配不孕,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益母草、蒲黄炭、茜草炭、白术、忍冬藤、鱼腥草、黄芩、黄柏、木通、车前仁、山楂、甘草)治疗,重者2剂,轻者1剂,炎性症状消除,再用上方去忍冬藤、鱼腥草、黄柏、木通、车前仁,加淫羊藿、阳起石、柴胡,继服1剂,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5)对2~3周龄的仔猪喂服“加味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防风、苍术、陈皮、山楂、甘草),母仔同治,母猪拌可口饲料喂服,仔猪煎水后通过投药箱饮服或灌服。
(6)在农历“夏至”前后10 d,投喂“清瘟败毒散”(生石膏、犀角或十倍量的水牛角、生地、黄连、黄栀子、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淡竹叶,生甘草),减少气候高温高湿带来的应激反应,预防“高热病”的发生。
(7)在农历“冬至”前后10 d,投喂“自拟除寒汤”(艾叶、桂枝、苍术、陈皮、厚朴、山楂、神曲、生姜、葱子、红糖),本方具有发表散寒、燥湿健胃、暖宫安胎的作用,增强猪只的耐寒抗应激能力,预防冬季腹泻病的发生。
2.鸡的保健。用黄连解毒汤合健鸡散加味(黄连、黄柏、黄芩、黄栀子、党参、黄芪、茯苓、神曲、麦芽、山楂、甘草、槟榔、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藿香),按一定比例配伍,煎水拌料喂服,既能有效防治因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鸡白痢、大肠杆菌性感染,对病毒引起的鸡法氏囊病亦有一定效果,还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并能显著降低成年鸡的死亡率。
(三)定期驱虫 定期对动物进行预防性驱虫,选用中兽药制剂“驱虫散”或其它高效、低毒、无残留的驱虫药,粪便堆积发酵处理,防止虫卵再次发育。公母猪每年驱虫3次,生长育肥猪在断奶后20~30 d驱虫一次,体重60~70 kg时再驱虫一次即可;鸡的驱虫重点是球虫、绦虫和线虫,尤其在气温潮湿闷热,通风不良的环境时更应加强球虫病的防治;在母牛临产前一周进行一次驱虫,配合对5~10 d的犊牛灌服驱虫药,可有效减少犊牛白痢病的发生。
(四)补充营养 农村散养动物的日粮,大多养分不均,适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可有效的预防维生素缺乏,增强体质,促进生长。特别是严寒、酷暑季节,运输、断喙、转群,疫苗接种或动物患病期间,可明显降低应激反应,有利于机体康复。
四、加强执法监督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村防疫员、民间兽医的管理,通过培训考核,择优聘用,淘汰了部分低劣的行医人员,基本规范了临床用药。通过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管,严厉打击采购、销售病死畜禽的违法经营者,由村防疫员对所辖区域的发病动物实施监控,对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一律进行“五不一处理”,即不宰杀、不销售、不转运、不食用、不乱扔,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了病害动物的交易流通。通过对饲料、兽药市场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采用查看进销货记录,核对现场实物,走访联系用户,瘦肉精尿液检测等形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活用保险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大力宣传能繁母猪和生长育肥猪保险政策,实现了连续六年来的应保尽保,积极与保险公司做好衔接沟通,促成育肥猪的全年性保险。农户饲养的母猪或生猪一旦发生疾病,经过兽医人员积极救治无效出现死亡,经镇畜牧兽医站保险理赔人员现场勘验属实,保险公司在三天内兑付赔偿资金,减少了养殖农户的经济损失,促进了生猪防疫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
通过以上综合防控保健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村散养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了因发生疾病而滥用、超剂量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导致的药物残留,杜绝了病死、毒害动物产品的市场流通,从而达到广大养殖农户、肉食品消费者双赢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