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道教徒生活方式的科学意蕴

2013-04-07张文峰

关键词:道士道教信仰

张文峰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浅析道教徒生活方式的科学意蕴

张文峰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唯一不排斥科学的宗教。道教徒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旗帜下,积极探索自然和人自身的奥秘,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逐渐把这些探索活动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道教徒生活方式本质是一种宗教的生活方式,道观中的道士在日常的宗教生活中所进行的日常功课、受戒授箓、修炼等活动都蕴含一定的科学韵味。

生活方式;道德;知识;养生

生活方式是一个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的范畴。它作为理论范畴,“是一个科学的认识工具,通过它可以正确地把握社会形态、社会集团、群众和个人的基本生活特征,进而把握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规律”;[1]作为实践范畴,“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念研制的、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2]生活方式主要阐述的是人们怎样生活问题,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精神生活的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形态,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渗透着不同的科学意蕴。

尽管生活方式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按照主体的需要,可以把生活方式划分为宗教的生活方式和世俗的生活方式两类。宗教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根据宗教教义的规定而制约自己行为的宗教信仰方式”,“宗教生活方式也是宗教赖以存在的方式,因为宗教活动已成为宗教信仰者生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宗教活动已成为他们生活的支柱”。[3]由于道教是在对神仙信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徒的生活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宗教的生活方式。道教徒的生活方式区别于世俗生活方式:首先,道教徒是一个特殊群体,“这里的道教徒是指居住在宫观里的全真派道士和正一派道士以及一些散居的正一派道士,而不包括社会上的一般道教信仰者”;[4]其次,道士在道观中生活,受到了宫观戒律的约束。“中国道教的生活方式有收徒入道、受戒授箓、日常功课、修炼养生等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在以前比较流行,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冲击,道教传统的生活方式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5]道教为了适应这种挑战,已经逐渐修正传统的教规教义。当道教徒相信“我命在我不在天”时,就以积极的心态继承和发展、创造各种养生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这种养生的手段已经逐渐融入到教徒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道教徒生活方式的各种具体形态。

道教是在东汉末年传入广西的,都桥山是广西道教传入最早的地区。广西道教属于正一道,它承袭了天师张道陵的入道与修道正统。首先,念经是道士每天的必修课,是道士的职责之一。早上六点半左右开始念经,奉诵的经文主要有《太乙天尊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等,晚上诵经主要有《升天得道真经》《救苦真经》等;其次,正一派道士的入道也是比较严格的,除了爱国守法、信仰纯正外等一般要求外,申请授箓所接受的经箓品秩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通《早晚功课经》,通正一诸经;加授《伤情三洞五雷经箓》,通上清经;加升《上清三洞经箓》,通三洞经;晋升《上清大洞经箓》,通览藏经”。[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与“颜如玉”只是少数学者读书目标,道士已经超越了这样的需求。道士认为“未有神仙不读书”,日常修行中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习同类阴阳法者,对《入药镜》《敲爻歌》《金丹大要》《无根树词》要深刻体会,此外《济世全书》《修身正印》《玄微心印》《三峰丹诀》《金丹节要》等都应当是必读之书”;“习自身清净功法者,首先应阅读《大成捷要》《性命法诀明指》《伍柳仙宗》等”。[7]此外,还有诸多数目如《道德经》《道德经注解》《南华经》《性命圭旨》《乐于堂语录》《道门语要》等也是必读书目。

道士诵经本无惊奇之处,一方面是信仰的驱使;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陶弘景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惛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8]道士诵经有利于集中精力,由于诵经需要孜孜不倦、心无旁骛地专注,便可促使人们排除杂念、振奋精神;其次,诵经是一个脑力劳动过程,是延缓大脑衰老的重要措施。诵经能活跃大脑细胞、沟通记忆网络,有益于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对推迟脑细胞的老化,进而延缓全身衰,对于道教徒追求长寿有一定的作用。此外,随着年龄得道增加,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更加理性,由于社会、工作、生活、医疗的压力,中老年群体更容易步入宗教的殿堂。中老年信仰宗教,不但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且信仰的力量使它们重新找到了寄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年龄大并不意味着思维就会僵硬,“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坚持进行脑力劳动的人,其智慧并不因年老而衰减。一些健康而活跃的人的智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人的大脑神经是全身各脏器的中央指挥部,它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且越用越灵活。它的不衰,会抵御许多疾病的侵袭。善于读书学习和多动脑的老人,甚至到了七八十岁,仍能思维敏捷,手脚麻利。相反,大脑搁置不用会未老先衰,老态龙钟”。[9]老年人入道、诵经对自己身心健康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道士修道的过程也是习德的过程。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万物都是“道”与“德”的复合体。科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其心理状态必然产生重大影响。道德高尚者,往往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崇高的人生价值,他们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能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并具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等的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和支配个人的思想及行为,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一个人越精神愉悦,必然会使身体更加健康,从而长寿。

为什么注重道德修养就能健康长寿呢?《素问》有言:“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道德和养生“它们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健康的生理机能、长久的生命存在,必须依赖于和谐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和谐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有益于身体的健康、生命的长久。”[10]《抱朴子·养生论》也说:“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行欺诈则神悲,行争则神沮。轻侮于人当减算,杀害于物必伤年。行一善则魂神乐,构一恶则魂神叹。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录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养生之理,尽于此矣”。孙思邈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11]他们都认为,道德对养生有积极作用。《太上感应篇》提出了善的具体内容,说道:“不履邪径,不欺暗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急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道德的独特性在于,它有修身养性的功能,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准和品性修养,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淡泊,对养生长寿有积极的帮助。

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Augustine,A.)给了符号一个一般性的解释:“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东西加诸感觉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12]卡西尔认为,一切的人类文化性质都是符号象征活动的结果。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关于“符号”的明确界说,但是古代汉字“符”确实含有“符号”的意思。与任何其它的思想体系一样,道教的教义是通过符号系统来运载和传递的。道教中无论是神仙信仰,还是人间修道炼丹,无论是烧纸画符,还是科学仪式,无论是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还是抽象与非抽象的符号,都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道教象征符号繁多,每一种符号都有特殊的涵义,下面主要是阐述道教符文的象征意义。“符箓、咒术是道教的重要法术之一。道教法术也称道术、仙术、方术,是道教宗教活动、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道教徒围绕长生信仰而展开的求道、弘道活动都离不开道教法术。”[13]早期道教的符文很多是用于治病驱邪,道教认为:“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住也。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人有灵,因修而会道。人能学道则变化自然。道之要者,探简而易知也;术之秘者,唯符与气、药也。”[14]《太平经》就有许多由多个文字重叠拼合而构成的“复文”符:“凡四部,九十五章,二千一百二十八字,皆太平本文。其三百六十二章,是干君从本文中演出,并行于世。”[15]

符箓上的各种文字笔画,图像都是大道神秘力量的象征,对符箓的写法,道教强调的一点是心要诚,心诚则灵;另外道士在画符治病时,常常和咒语相结合。道教中的大多数咒语都是为治病救人的。例如在《肘后备急方》记载的一副药方,拿着石头到水边念咒语“眢眢圆圆,行路非难。捉取厉鬼,送于河官。急急急如律令”然后投于河中,不要回头。早期道教医用符比较原始、粗糙,品种单一、笼统,没有针对某一疾病证候的专科专项符文,通常是一符治百病,其构造也较为简略,易于破析。但是随着道教和医学的关系日益密切,道教的符咒也逐渐发展起来。症状的专用符,医用治病符已开始分科。“如题为‘陆先生(陆修静)受’的《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上、中二卷就不仅记载了百病符,而且详细记述了治疗各种不同疾病的专用符,计有理瘟疫符八十八道,理伤寒符八道、理寒热符三十二道,理头疼符十三道;治腹痛符二十九道,治心腹痛符四十八道,治卒中恶声符八十一道,治腹胀符三十二道,治心腹烦该符十八道,治腰痛符十二道,治背痛符七道。而在同一书题为‘杜先生(杜光庭)受’的卷下中则记录了治胸病符十五道,治下痢将四十五道,治霍乱符四道,治大小便不通符十七道,治淋病符五道.治阴热及烦热符二十八道,解迷惑符七道.开心强记符二十八道,安魂魄符七道,解悲思符十四道,治疟疾符五十五道。”[16]

符箓是道教表达信仰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也是道士通神的重要手段。道士认为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信仰就可以减轻病痛,就可以治病救人。符箓对于治病是否真的有效果呢,如果说完全没有是不客观的。其实,道教所阐述的符文治病更多的利用对道教的信仰治疗法,或者说是心理安慰法。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很多都是由于心理的压抑与不快乐等原因引起的,当一个人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宗教的信仰治疗对这类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信仰“重要性不在于治愈病人,而是解除病人的寂寞,使他们逐渐明白他们所受的苦是值得的”。[17]据“英国医药协会成立的一个神学委员会研究,这个委员会经所有因神学而治疗的报告分为六类:诊断错误、预后错误、症状减轻、自动痊愈与联合治疗”;[18]这项研究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信仰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但是也没有怀疑信仰的力量。道教治疗尤其是符箓治疗本质上是通过心理上的治疗,通过对神的信仰,寄托深渊,形成理想;调节情感,释放压力;教人友善,助人为乐。在道教修行时,要求人“存思、守一、坐忘、守窍、心斋”做到心无杂念,“无人、无我、无内、无外”,达到与道同体,同一大通的境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存思与守一”的状态可以使人的脑电波规则,人体的激素分泌均衡,血压降低,脉搏减慢,血管舒畅。这些生理变化都能使人心绪平稳,舒缓心理压力,使身体之病痛不药而愈。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唯一不排斥科学的宗教,因此道教的教理教义本身渗透着科学的内涵,尽管它有神秘的成分,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它的探索与发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道教已经逐渐的摆脱与巫术、迷信的纠缠,深层的挖掘其资源不仅有利于道教更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阐扬优秀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

[1]王玉波,王辉. 生活方式[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

[2]王雅林. 生活方式概论[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2.

[3]贾稚岩.生活方式小百科[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117.

[4][5]何光沪.宗教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68-179.

[6]黄永锋.道教在当代中国的阐扬[M].东方出版社,2011,5:117.

[7]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572.

[8]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上《道藏》第十八册[M].第477页.

[9]谬果,梁峻,李经纬.东西方医学的反思与前瞻[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9:34.

[10]孙春晨.生死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7:82.

[11][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一[M].养性序第一.

[12]俞建章,叶舒宪.符号:语言与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2.

[13]盖建民. 道教医学[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283.

[14]云笈七笺卷四十五.《秘要诀要序事第一》,《道藏》第二十三册,第317页.

[15]太平经复文·序[J]太平经合校[M].中华书局,1960:745.

[16]盖建民. 道教医学[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285.

[17]梅多(Meadow,M.J.),卡霍(Kahoe,R.D.).陈麟书,等,译.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1:181.

[18]临床护理导论[M].科技丛书出版社,1978:66.

ClassNo.:B22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alysisoftheScientificMeaningofTaoistWayofLife

Zhang Wenfe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

Taoism originated from Chinese culture , it can be called a native religion in China . and a religion that does not exclude the science. Taoists advocate that I assign by myself not by god. They explore the mysteries between the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 After a long practice, they have gradually integrated these 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to their daily life. The nature of Taoists way of life is a religious one. Whatever the Taoists do in daily life , such as daily homework, ordained award, practicing activities , it contains certain scientific meanings.

lifestyle;morality;knowledge;health preserving

张文峰,硕士,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2011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106020101M93。

1672-6758(2013)01-0029-2

B223

A

猜你喜欢

道士道教信仰
A New Way of Dao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王婆酿酒
论信仰
《道士下山》
铁的信仰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道士下山》:红尘乱世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