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3-04-07周文博
周文博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周文博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照组20例给予药物ACE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汤剂,28天后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对照组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4~79岁,平均(63.1±12.3)岁;NYHAII级6例,III级14例;原发病为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6~80岁,平均(63.4±12.1)岁;NYHAII级5例,III级15例,原发病为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及NYHA分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心功能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II级。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辨证属心肾阳气不足,水饮凌心犯肺型。
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动则气喘,形寒肢冷,面色白,尿少浮肿,纳差,腹胀便溏,面色灰青,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低盐饮食,休息,应用药物ACE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
治疗组另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方。炙附子10g,干姜10g,人参6g(或党参20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桂枝9g,葶苈子15g,北五加皮6g,水红花子10g,川芎10g,丹参20g,炙甘草10g。喘甚者加炙麻黄、紫石英、沉香,发绀甚加桃仁、红花,水肿甚加泽泻、车前子,汗出肢冷重用附片加龙骨、牡蛎,失眠加合欢花、夜交藤。每日1剂,水煎服
两组均治疗28天后判定疗效。
3 观察方法
临床症候疗效、心功能分级判定、劳动耐力(采用6min步行距离)。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及《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显效:心功能达到I级或提高2级,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有明显改善,相关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或有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个级别,但未达到I级标准,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有改善。无效:心功能分级无变化及心力衰竭未能控制,或加重、死亡。
5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6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是心肾阳气亏虚,标实主要是瘀血内阻、水饮上犯。治疗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方中炙附子、干姜温补心肾之阳,人参、炙甘草、白术大补元气,猪苓、茯苓、葶苈子、桂枝利水消肿、泻肺平喘,川芎、丹参、水红花子、北五加皮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强心、活血利水消肿之效。
药理研究发现,附子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可降低冠脉血管阻力及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葶苈子具有强心及利尿作用。川芎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解除肺小动脉痉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衰的肺瘀血症状。有研究表明参附液具有抑制心肌肥厚并上调心肌细胞β受体的作用[2]。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中药能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改善心率变异性,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逆转左室肥厚[3]。
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血管、利尿、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左室重塑,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和进程。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2]郑偕扣,孙利,孙兰军,等.强心力胶囊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6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杂志,2006,25(3):190-191.
[3]刘革命,郭新侠,谢艳玲,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5):20-21.
R541.61
B
1004-2814(2013)10-839-01
2013-05-22